2 硬件产品经理工作概述
序言
硬件产品经理承担或参与着产品的定义、商业计划设计、需求文档编写等工作,这个岗位需要参与到三个端到端的业务过程:
一是商业过程:主要活动包括产品的价值发掘、论证、营销策划、市场表现监控等;
二是技术过程:主要活动包括产品技术规格、方案确定、技术实现、验证与验收等;
三是工程管理过程:主要围绕项目管理、需求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等活动开展。

产品经理的分类
从目前产品岗位在社会上的需求来看,有从行业来进行划分的,有从专业背景进行划分的,各个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提出了不同的产品经理招聘需求。
按行业划分:
互联网产品经理
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机器人产品经理
智能家居产品经理
消费品产品经理
家电产品经理
......
按专业背景区分:
软件产品经理
移动端产品经理
WEB端产品经理
后端产品经理
......
硬件产品经理
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物联网产品经理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
按照面向群体划分:
C端产品经理
B端产品经理
某机器人独角兽公司硬件产品经理工作职责 from 公司招聘信息
岗位职责:
1、负责机器人的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规划、功能设计等;
2、负责协助研发团队理解产品需求内容和交互使用;
3、全程跟进产品开发,协调组织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资源并推动产品按时推出以及产品的版本管理和持续优化;
4、负责产品发布后的数据分析、用户反馈收集等工作,持续完善和迭代优化;
5、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进行市场研究和分析,保证产品的竞争优势;
6、统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有8年及以上服务机器人产品/AI产品、智能硬件产品工作经验;
2、对服务机器人、AI产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浓厚兴趣;
3、有独立负责产品经验,对产品用户体验、运营有积累和总结,熟悉产品策划各环节实现过程;
4、有较好的用户体验敏感度和数据敏感度;
5、有较好的全局观和系统思维,有出色的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把握产品整体规划与发布节奏;
6、积极主动,执行力、推动力强,能够承担工作压力。
硬件产品经理与软件/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区别
技术背景要求不同:无需硬件知识VS熟悉软硬件专业知识
软件产品经理不需要关注硬件和软件底层(软件逻辑层,用户看不到的操作系统),而是需要关注界面逻辑、商业逻辑、变现逻辑,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让业务更加有黏性、留存率更高。对于商业化要求高的产品,软件产品经理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提高转化率以及如何提升销售额。软件产品经理不需要关注硬件系统如何工作,只需要了解App在系统里正常运行即可。
硬件产品经理不仅要关注界面逻辑、商业逻辑、变现逻辑,还要了解所做的产品大致有哪些硬件组成部分,例如CPU、GPU、内存、屏幕、各种关键传感器等。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影响算法和软件的。例如,智能手表有了GPS传感器,才能判断用户所在位置,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才能在跑步功能中帮用户记录运动轨迹和运动里程。在硬件影响算法和软件的过程中,哪些是关键因素,哪些需要关注,哪些可以交给硬件工程师。例如,智能手表GPS最重要的需求是定位的准确度。准确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基于这一项功能提供的是轨迹和距离这类用户感知很强的外在服务,如果出现偏差,不论用户是否是该领域的专家,都可以一眼看出来。所以硬件产品经理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向硬件研发人员提出准确度的要求,这也变成硬件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的重点。
硬件产品经理需要关注软硬件底层逻辑,如为了省电,需要关注如何确定息屏逻辑、传感器控制逻辑、业务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手机操作系统中还有部分参考解决方案,直接利用即可,但在机器人这种非标系统则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硬件产品经理能够有一定的技术背景,能够了解整个系统从软件到硬件的架构与运行逻辑。硬件产品经理还要关注算法和硬件如何配合,例如SLAM算法有几种,每一种实现方式对硬件的依赖是什么,对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需要了解这些算法开发的主要步骤,如:收集数据、数据准备、选择模型、训练、评估、调整参数、预测等。
产品开发模式不同:敏捷迭代VS集成开发
软件产品,尤其是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模式普遍采用敏捷迭代式的开发模式,即以用户核心需求为主,构建MVP,上线后根据用户反馈再逐步迭代,这样可以高效快速的实现商业变现。而硬件产品则不同,由于硬件产品开发通常在前期的固定投入较大,且前期的设计会影响到后续所有产品的可变成本,因此硬件产品在开发的前期需要认真、审慎的进行策划,需要经过反复斟酌与商业决策,才能确定产品规格,进入开发验证阶段后,由于沉没成本巨大,产品规格一般不再更改。因此在硬件的实现部分,无法采用软件产品的敏捷迭代式的开发方式,目前在业界主要采用集成产品开发模式(IPD),不同的开发模式对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与输出会造成较大的区别。
项目管理参与度不同:兼职VS协同
互联网团队通常采用扁平化管理,产品、设计、研发、运营都是彼此协作的职能团队,职位高低上并无不同。由于团队中一般不专设项目经理,就把产品经理抓来同时兼任。
而硬件团队中职能团队要广的多,老板难以掌控所有的工作,所以必须专设两类助手——产品经理(找业务方向)和项目经理(推动项目执行)。 尽管很多产品经理也没有管人的”实权“,但因为身背业绩,所以在业务的发言权相对较大——比如例会上,一般是老板坐镇,所有团队负责人参与,然后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轮流汇报工作。
KPI不同:用户考核VS收入考核
互联网产品一般不向用户收费,很多产品在上线多年后都不能变现,用收入考核产品经理根本不现实。所以产品经理一般是与运营一起背用户增长、流量等。 而硬件产品没有互联网那么多眼花缭乱的商业模式。 无论市场眼光准不准、方案完成度高不高、产品有没有竞争力、情怀能不能打动人,最终都体现在一件事上——能不能把东西卖掉并赚到钱! 所以硬件产品经理的KPI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收入和利润是否达标。
关注点不同:用户体验VS商业价值
不同的KPI导向,导致两种产品经理的关注点也有很大区别。 互联网产品经理更关注完整的用户体验,对用户心理的揣摩更细腻,比如用切换卡导航还是抽屉导航,用图标按钮还是文字链等等。 而硬件产品经理虽然也关注用户体验,但更需要衡量每一点改善的投入产出比,如果不能带来销量的提升就尽可能砍掉。比如很少见过哪个传统电视机厂家把遥控器做的好用一些,因为这对销售帮助极小。 总的来说,互联网产品经理更像设计师,眼中的产品是一件作品;而硬件产品经理更像生意人,眼中的产品是一桩生意。
项目追求不同:快速上线VS高完成度
互联网常常拉一拨人几个月就上线顺便公测,效果不错就加大投入,效果不佳就赶紧换方向或砍掉。上线后就算有严重BUG,也不算事儿,有问题下一版升级就好了。 而发布硬件产品,则需要从市场到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全部团队的重度参与,一旦量产就不能容许有严重BUG。所以在立项起各阶段的检查就需要极为严格,在方案达标后必须及时关闭迭代,保证产品的高完成度。 总的来说,互联网产品试错成本很低,可以小步快跑,随时掉头;而硬件产品试错成本很高,必须谨慎计划,严肃执行。
成本意识不同:不太关注成本VS非常关注成本
互联网产品,一般初期投入成本很低(只有一些人力投入),用户增长的边际成本也极低。所以互联网产品经理基本不太需要考虑成本,更关心如何吸引用户。 而由于每件硬件产品最终都是一笔交易,所以控制成本就极为重要。因此从元器件采购到确定BOM都需要产品经理深度参与,当然专业意见还是技术部门出,订货过程由项目经理跟。 所以对配置斤斤计较,是硬件产品经理的职业病。
与项目经理的工作异同
产品经理:做正确的事,更加关注产品的商业价值闭环
项目经理:正确的做事,更加关注产品的工程化实现过程
!Draw 20220213 15-22.excalidraw
硬件产品的实现过程
小型智能硬件产品的主要实现过程一般有如下过程。
研究市场需求
出MDR,定义市场需求(定目标人群、定卖点、定关键特性、定价)
和ID(工业设计)团队一起出方案,出效果图
拿方案在内部评审可行性,直到比较有把握
ID开始设计和打样,做Mockup
做市场调查,找用户提提意见
拿方案去对客户宣讲,看看客户的反馈(一般是合作过的老客户,比如运营商、渠道商;新客户都是拿成品去拓展的)
根据市场调研反馈修改设计 研发和生产阶段:
ID团队出正式的方案(中间需要反复修改设计、去喷漆厂调色、做高保真Mockup)
MD(结构设计)出结构方案
硬件出硬件方案
MD和硬件一起选购元器件,定BOM
软件研发软件方案
开模,需多次修模
量产
更复杂的硬件产品例如机器人、汽车,则会有更加详尽、严谨的系统化产品开发方法,这其中以集成产品开发(IPD)在国内影响力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IPD视角下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From 华成咨询《成功的产品经理》培训

欲要获得能力,需先掌握知识
Ref
《IoT产品经理实践》
智能硬件的设计开发流程是什么样呢?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