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写作话题解读与参考范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有同学私信问2023年上海高考一模的范文怎么没更新全,好的安排,从今天开始,陆续把剩余的各区的范文分享给大家。
注:限于篇幅,范文仅分享了2篇,如果需要更多普陀区一模范文,或上海其他各区的一模范文作为参考,别忘了点赞支持一波(内容整理不易),私聊我哈。下期再见。 2023年上海语文高考一模14区共范文62篇。
【2023年普陀区高考一模写作】
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有人说,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1
凝神测的,然后放矢(65分)
分析问题,是对问题的各种要素进行审视、思考,进而得出针对性方案的过程。分析之于问题的解决,恰似射手注视目标,估量方位、距离,而后方能一击中的。 然而,在今日人人都可随意表达见解的境况下,“分析”似乎变得不那么讨喜。常有妄图以自身所学的数理知识为科学家们的精深钻研指出一条“明路”者,他们的分析尽显对知识的傲慢与不敬;又常有以缺乏实用性否决各种令人叹服的精妙技艺的看客,将十年一日的努力弃若敝履,同时破坏了观众的良好体验。这些常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全然背道而驰,徒然在已然冗杂的信息噪声中增加一个波形。可见,当人们采取享乐的态度,不聚焦于解决问题本身而滥加分析,事态就全然相反——射手固然要观察目标的距离、运动等多重要素,但周围观众对弓矢雕纹、射手服饰等的议论反倒只会令射手分心。 况且,在众口交杂的议论后,解决问题仍是横亘于我们面前的考验,它从不会单单因分析就退去。众人开动智慧分析诚然对解决问题大有裨益,他们从多角度进行的思考时常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启迪。现今生物实验中广泛应用的琼脂培养基,就是一位微生物研究员的妻子基于制作果酱经验提出的——它优良的物理性质为这位主妇所熟知。对问题的正确分析可给予我们莫大助力,但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坚定、机智等多种素质不可或缺。多年浸淫的票友能对戏曲艺术的知识如数家珍,评定表演优劣深有心得,但精彩绝伦的唱念做打则并非仅做观众就能掌握的。唱腔时而沉若龙吟、时而高冲云霄的起伏、一招一式严谨的动止章法、对各种舞台意外的随机应变,惟有下数十年苦功的演员们能对这些富有挑战的事项胸有成竹。 如此,面对纷繁的、无论大小的各类问题的正确方略已豁然展现于我们面前:在着手处理问题前,要以精诚的、非享乐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得到清晰的把握,形成明确可行的方案,进而全力依照它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磨砺解决问题的必需素质,方可臻至庖丁解牛、养由基穿杨之境。而当他人为解决他们的问题竭尽智力时,在旁不恭慎的“分析”则是可鄙之至的行为了。 诚如马克思所言,在哲学家分析世界的工作之后,更关键的是改造世界这一问题。但基于他也发扬了用于剖析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我们可获知两者并非不相容,而恰恰是承续关系。我们当掌握分析与解决之要,懂得“凝神测的,然后放矢”之理。至于纪昌不执弓而学射的做法,窃以为不可取也。 参考范文2
舍弃机心,勤于分析(64分)
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也有人更看重解决问题。一方强调过程,另一方看重结果。就问题本身看,似乎结果是解决问题才最好,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若我们一味只看重结果,便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的,非但有失过程中分析思考问题的机会,稍有不慎甚至会走上歪路。这不但于问题解决无积极意义,更易让自己陷入急功近利只重目的、结果的圈套中。《庄子》中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主导的生活只有目的的价值,缺乏意义而空洞无味;机心主导的人生为利益驱使操纵,人心无用武之地。机心即便助人解决问题,也丝毫没有乐趣可言,只给人以临大敌而劫后余生的存活感。 由是,只注重解决问题显然不可取;更何况,针对像秦为何灭亡这种历史问题,本就已成定局、无法“解决”,那么后有人便不析原因、不加思考了吗?杜牧和贾谊显然不这样想,不然也不会有《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各种角度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可以为以后解决同类问题提供思路与借鉴。 类比到生活中对待问题的一般情况可知,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强调分析思考的过程是大有裨益的。解决问题固然重要,全面整体地分析问题更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与思维水平,在分析的过程中摸清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将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对自身产生的积极效益最大化。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升旗”的故事中,黄渤饰演的工程师不急于在正式典礼广场上检验升旗装置,而是按比例缩小、在院子中还原电动升旗装置进行试验,之中顺利发现装置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是开国大典的电动升旗顺利进行。可见,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后,问题的最优解似乎会自然而然地显现,那么我们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在思考中得到历练,将问题解决时的获得最终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养分。 在当下社会,舍弃只求结果的“机心”而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各类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答案”、“方案”正在使人们逐渐丧失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追求高效便利、只求解决问题的功利机心正将人们化作一台台解决问题的机器,这样之后又何谈创新与灵感?何谈进步与超越?从各种角度分析才是解决问题、收获经验的必由之路。 正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所说的,严谨分析的过程与态度是成事的关键。舍弃机心、勤于分析才是当今时代急需的行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