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上岸学什么?一个文章告诉你!
小白科普
科学哲学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科学的本质、方法、结构、发展和价值等问题。
对此方向感兴趣的的同学,上岸后可能在课程学习中,会涉及到下面这些方向内容的学习:
1.科学方法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包括科学假设、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推理和验证等问题。
2.科学知识论:科学知识的本质、范围和可靠性,包括科学理论、实验结果、观察数据和科学模型等问题。
3.科学史与哲学:科学的历史和发展;科学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科学的价值和意义等。
4.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包括科技创新、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5.科学与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和解释,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的解释、自然的本质等问题。
但,若单看这些,估计不少同学会觉得有些过于宽泛。
这里,我随意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规问题,也是不少同学考研备考中可能会复习到的内容。
比如:经典的实在论/反实在论的争论:
实在论者认为,我们应该将所有的科学理论解释为对实在的尝试性描述;反实在论者认为这一解释对于谈论不可观察的实体和过程的理论来说是不恰当的。
反实在论的许多动机都来源于如下信念:
我们是不能获得关于实在的不可观察部分的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类的知识视域。
科学知识的界限是由我们的观察能力设定的。
因此,他们倾向于认为,科学能够给予我们关于化石、树木、冰糖的知识,但是不能给予我们关于原子、电子和夸克的知识,因为后者是不可观察的。
毕竟,没有人会真正怀疑化石和树木的存在,但是却可能去怀疑原子和电子的存在。
再比如,一个科哲中老生常谈的问题:
科学与伪科学的界定。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正是在于其具有可证伪性。
什么是可证伪呢?即,如果这些预测被发现是错误的,这一理论就被证伪了,或者说被否证了。
一些所谓的科学理论若是不满足这一条件的,那就根本不应该被称为科学,不过是伪科学。
诚然,符合一切经验的理论确实值得怀疑,但也有些哲学家认为波普尔的科学标准过于简单化了。
而且,如果科学家们在刚发现问题时就轻易抛弃理论,科学就很难取得进步。
科哲的相关问题有很多,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广,篇幅有限,这里就不给大家列举太多例子了。

前沿研究话题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置了相关方向,相比于其他方向,科哲方向的前沿议题还是很丰富的。
1.人工智能的伦理和道德: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数据隐私、自主决策、机器人权利等等。这也是目前大家关注比较多,比较热的方向之一。
2.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比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和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信息自由、网络安全、数字化民主等等,这些都可以从哲学视角进行探究和解读。
3.生命伦理学:这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和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学,包括人体试验、基因编辑、人工生殖等等,与之伴随的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同样需要哲学的参与。
4.环境伦理学: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伦理学,包括气候变化、能源消耗、生态破坏等等。
5.科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如科技带来的人类存在的危机,人类失业、社会不平等、人类自我毁灭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和探讨,以保证科技和人类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有相关疑问的同学,欢迎在下方留言;正在就读的同学,也欢迎大家分享关于科哲的学习经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