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二本及以下压线生,该如去何从?是下调,还是冲一冲
高考填报志愿二本及以下压线生,该如去何从?是下调,还是冲一冲
对处于二本线压线生的同学就比较尴尬,相对于一本线的压线生来说,二本的线线生如果选择将自己的志愿调到下一批次进行选择,那么其本科的学位将不保,所以这时候要尽可能地保留自己本科的志愿以及在二本或本科以内的学校当中进行抉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对于以前二本和三本进行区分报志愿的情况下,现在二本与三本已经进行合并为二本的批,这时候以前的三本学校将混合在其中,这使该如何进行选择?不管是从院校还是专业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范围太广,想要缩小自己的范围以及作出比较合理的选择给同学们也是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果这个内容选择不好,那么有可能出现华大甚至退档的情况,那么自己上本科的志愿将不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进行选择?唐老师的意见是?
首先,这部分同学可以多考虑外省院校,相对于省内比较激烈的竞争,外省院校可选择的范围将比较多。

二本及以下本科批次的“压线”考生,不妨选择外省院校,这样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专业。毕竟外省院校在本省的招路人数都是有变化的,而且其分数的变化也不会太大,这种情况下进行院校的选择和专业的选取,其兼顾性更强。

而且从近年来的录取数据看,省内院校的报考人数众多,第一志愿上线率极高,录取分数逐年上涨,竞争压力很大。很多院校在省内是一本分数线的,而对于外省的政策则降为二本。录取这样的机会,同学们一定要抓住,而且也是很多同学。对于报考志愿的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有可能不会进行选择的一个方向。抓住这样的机会也就能保住自己本科院校以及专业的双向兼顾。

而位于外省的一些院校,录取分数线相对稳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办学水平上没有差别,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优于本省院校,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潜力的专业,为未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考生再进行填报志愿时,对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充分了解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查找信息。很多考生认为自己在省内已经没有了竞争的优势,那么去到外省,其竞争的优势会更加的不明显。其录取的成功率也会更低,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与事实相反的,我们要打破这种观念,及时的调整自己报考志愿的方向,说不定能在外省的院校选择当中有不错的收获。

其次,考生还要关注“大小年”。大小年其实指的是当年报考的人数多而导致分数上调。该院校的录取比例下降,而到第二年时,大家依照上一年的录取情况而选择报考人数较少,那么这样的院校及录取的分数也就会下降,使得上一年的高分院校人数减少,分数线下降的现象。这样的大小年会出现一两年就出会交替的现象。其行程主要是由于招生人数或社会风向专业的冷热交替而出现的,此时我们可以关注这一因素,从该院校的2~3年的录取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考生在衡量近几年的分数线之后,还要看所选的院校各专业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线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数上留有余地。要把握“分有所值,留有余地”的原则,如果请听该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而进行报名,这样被录选的几率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考虑时已平均分以及上下进行调节,留有余地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切不可仅以最低录取分作为填报标准。

最后,如果对于外省的院校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高考分数分刚压着二本分数线的考生,进二本学校的机会相对较小。家庭经济比较好的考生可以关注各个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这类专业因为收费过高,常常会在第一次录取中无法录满。所以对于二本线压分的考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考生填报这类专业,一定要对办学合作方进行了解,同时,明确四年的学费构成,结合家庭经济情况考虑。这类学校在师资,教材以及课程设置方面有外国资本的优势,所以与外国的教育资源是密接轨的。如果要考虑以后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是具有比较好的优势。而这些中外合办的专业在就业情况上也是非常可观的,它比较受到中外合资企业的青睐,其就业的方向主要也是流向外资企业。

所以综上所述,对于二本及以下的考生,如果要进行选择以上的因素是大家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尽可能地向省外的院校冲一冲,而对于不做考虑的同学可选择中外合办的。一些专业对于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但要结合自身的条件以及家庭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大家能够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