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飞行的“斯大林”,苏联可折叠机翼IS战斗机

2023-11-17 22:24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说到可变几何翼飞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F-14“雄猫”、米格-23这类可变后掠翼飞机,但其实可变几何翼的思路不止这一个,人类历史上进行过很多尝试,还有伸缩机翼、折叠机翼,苏联在二战前就研制过折叠翼战机,它被冠以“斯大林”之名(IS战斗机)。

米格-23

研制IS战斗机的初衷有着很强的时代背景,在上世纪30年代,战斗机形制从双翼机向单翼机过渡,单翼机更加灵活,适合高速飞行,但是低速性能比双翼机差,起降时往往需要更长的跑道,那有什么办法把这两种设计中和一下吗?

大约在二战爆发前夕,包括舍瓦在内的几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试飞员提出了一种折叠机翼设计,他们进行了初步设想,绘出了简易图纸,这一设计得到空军委员会的重视,随后分派了一个规模不大的设计团队和相关资源,第一架原型机IS-1在1938年开始建造,1940年5月首飞,起初设计团队将它命名为EC-1。

IS-1采用与伊-153双翼战斗机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有些零部件通用,因此两者在外形上很相似。机体采用钢管搭建框架,混合使用了织物蒙皮和金属蒙皮,飞机空重1400千克,单人驾驶,使用一台M-62 900马力径向发动机作为动力,螺旋桨为固定螺距3叶金属螺旋桨。

IS-1的上机翼采用鸥式机翼,翼展8.6米,计划在上机翼内安装4挺7.62毫米机枪,下机翼翼展小很多,它们可以通过液压机构向上折叠到机体两侧的凹槽内,起落架也设置在下机翼下方,折叠机翼的时候会同时把起落架收入机翼内,根据测试,整个折叠过程可以在7~10秒内完成。

实际的飞行测试据说是成功的,它证明了折叠机翼的可行性,飞机达到了453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不过折叠机构增加了飞机重量,收入机体两侧的机翼也破坏了机体外形,只能说阻力确实比双翼状态小了很多。根据试飞员的回忆,IS-1的低速性能很好,比较容易操控,机翼折叠系统运转可靠,缺点是起降视野太差,以及发动机动力偏弱。

有了IS-1的成功,随后建造了IS-2,它优化了各方面设计,机体更小,下机翼的面积进一步缩小,这有助于降低飞行阻力,它安装了功能更强大的M-88发动机,可输出1100马力,从照片可以看出发动机整流罩明显更细长,武器改为2挺12.7毫米机枪,尾起落架也改为可收放式。

IS-2建造了4架原型机,据称它在1941年1月准备进行测试工作,但不清楚其具体测试结果,有消息称它的海平面最大飞行速度在466~507千米/小时,在6000米高空最大飞行速度约600千米/小时,如果这个数据准确,那么IS-2的性能确实还算不错,继续优化没准会投入实用。

与当时很多在研的项目一样,IS-2的研发因战争中段,军队迫切需要大量常规战机,IS战机这种非常规设计自然得不到重视,况且它的折翼设计并没有带来绝对的性能优势,相反它折叠机翼后的性能也没能超过单翼战斗机,没必要在这个项目上浪费资源。

飞行的“斯大林”,苏联可折叠机翼IS战斗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