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舵手中线强周期策略与价格由资金推动、资金由价值推动

2023-03-30 16:04 作者:吾股舵手  | 我要投稿

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只分享思路和方法,不能作为交易依据。

原话是“价格由资金推动,资金由逻辑推动”,舵手调整了一下,“价值”替换“逻辑”,这样更容易理解和对比,因为价格是围绕价值运动的,我们逻辑推导的目的也是为了挖掘价值。


只有资金不断买入,价格才会不断的上涨,资金为什么会不断买入?

根据资金流动理论,资金最终会流向能够让她自由繁殖的地方,这是规律,也是逻辑。

这个“自由繁殖的地方”就是价值洼地,也就是说你得有价值,资金才会过来。

“价值洼地”存在在先,但是资金什么时候能够流过来,引起价格上涨,这就不一定了。


也就是说,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有多少价值,或者价格有泡沫,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多少价格,价值容易被低估。

因为资金容易被错误引导,而且资金流向也容易对不明就里的股民产生误导。

在资金流向价值洼地之前,可能受到阻碍或误导,流向了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少的地方,资金发现这个地方没有价值,就会流走,继续寻找价值洼地。

资金找到了价值洼地,但是流过来的资金太多了,溢出来的资金会继续寻找其他的价值洼地。

如果价值洼地不是价值洼地了,只有洼地而没有了价值了,多余的资金也会流走……

估计大家都快被舵手绕晕了,因为价值这个东西太抽象,太虚无缥缈了,是非常主观的,我觉得有价值,你可能觉得没有价值,而价格是直观的,客观的。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营收、利润持续高增长,我们就说这个公司有价值,或者价值被低估,或者成长性被低估,但这只是一种情况,这里舵手暂且代替价值。


我们刚进入股市的时候,一般关注点都在价格上,我们相信市场上所有消息(包括基本面)都会反应到市场价格上,既然如此,我们专心研究价格(这里的价格不是单纯的股价,而是一个技术维度,包括量、价、时、空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因为市场上的消息和消息来源太多太复杂了,国内国外的,企业行业的,小道大道的,场内场外的……


这个逻辑看着没有毛病,不然我们为什么要分析价格?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分析呢?

如果我们只是这样认为,忽略价值这个底层推动因素,我们容易成为唯价格论者

我们会觉得,价格上涨才是硬道理,价格持续上涨的就是好股票,不管他背后推动原因是什么,无论是炒作还是价值修复,还是周期还是成长,市场永远是对的。

那些价格不动,无量无价死盘的或者跌跌不休的,就是没有价值,即便是有价值,市场不认可,价格不涨也是白搭,市场永远的是对的。

我们就会喜欢炒短线,喜欢小盘题材热点股,因为这些容易引导资金流过来,价格更容易上涨,再加上卖方市场(包括券商、游资、财经媒体、包括一部分大V等)更喜欢股民做小盘题材热点短线,但是他们不直说,他们投其所好,天天在市场上提供题材热点。

潜移默化的让我们觉得,炒股就应该关注小盘题材热点,就应该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就应该打板捉妖,在A股做长线?做价值投资?你开什么玩笑?


卖方在市场上天天吹风,让股民去追风。

舵手2023.3.12日写过一篇文章:等风来还是追着风去?


有的股民亏了几次,或者亏了几年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为唯价值论者,不看财经媒体,不看券商研报,不听任何消息,觉得他们就是纯忽悠,甚至技术分析也是无用的,长期持有业绩好,有价值的好公司才是王道。

如果走了极端,无论是唯价格还是唯价值,效果都不好,唯价格容易追高,容易刻舟求剑,赚小钱亏大钱;唯价值容易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过山车。


有没有更好的策略和方法呢?

这个应该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吧,但好的投资策略和方法,应该兼顾价值和价格,既要挖掘行业个股的价值,又要尊重市场的价格。


舵手从周期的角度,根据价格围绕价值运动的原则,加上资金流动原则,把价格与价值组合成4种情况:

1、价格高位,价值不动。

股价涨到比较高的位置,涨了两三倍,甚至更高,但是公司营收利润没有明显增长,或者公司营收利润增长远远跟不上股价的上涨。

这种情况就是题材炒作阶段,比如前两年的元宇宙,现在chatGPT,信创等。

这个时候可能是价格泡沫,也可能是价值低估,要么价格打回原形,要么公司营收利润跟上来,推动价格继续上涨。

这个时候技术派认可,但是价值投资派不认可。

这个时候参与,一般就是参与价格的延续性。

为什么不是在价格刚启动的时候买入,而在涨了两三倍的时候才买呢?

价格刚启动的时候,只是萌芽状态,夭折的太多了,偏线太多了,技术派认可度不高,有这个位置买的,但是不多,拿得住的更少。

因此,一些题材热点股成交量都非常活跃,换手率都非常高。

这个阶段群众基础好,因为群众已被卖方洗脑。

股价涨了两倍,四五倍,甚至十倍了照样有人买。

他们不知道价格高吗?

他们知道,但是人家赚的是差价,高价买,能以更高价格卖出去一样可以赚钱。


这种情况和模式是可以赚钱的,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价格已经被市场证明了,位置相对比较高一些,参与者不敢重仓,而且拿不住,注定赚不多,但是跌起来可能打回原形,亏损就会比较大,有的愿意既是止损,认亏出局,由于处置效应等心理因素,更多的被套在高位,时间长了容易赚小钱亏大钱。


2、价格高位,价值增长。

股价涨到了比较高的位置,涨了两三倍,甚至更高,公司营收利润持续增长。

这种情况属于绩优股、白马股高光时刻,或者周期股的高光时刻,比如2020年年底的中国平安,2021年初的恒瑞医药和贵州茅台,2021年一季度的万科,比如现在的煤炭股。

技术派认可,价投派也认可。

见顶开始下跌之后我们当然知道那里是顶了,但是在没有见顶之前,股价涨势良好,营收利润持续高增长的时候,市场可是疯狂追捧的,技术派和价投派都非常看好。

这时候市场往往是有泡沫的,无论是价格和价值都可能被高估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泡沫会破,大胆的人都在与泡沫共舞。

泡沫延续的时间可能会很短,也可能会很久。


这种模式也是可以赚钱的,缺点就是一旦崩盘,泡沫一破,套的位置比较高,套的人比较多,既有技术派,也有价投派。


3、价格低位,价值不动。

股价下跌结束了,但是也不涨,就在低位不动 ,公司营收和业绩也不涨。

一般处在周期下行阶段或者周期底部。

技术派不认可,价投派也不认可。


这种模式也是可以赚钱的,就是建仓之后,公司营收利润增长,股价涨起来,或者行业好转,进入复苏期,虽然公司业绩还没有好转,但是价格也会起来。

优点是位置低,下跌空间有限,甚至很多股票都趴窝了,死盘了,不动了,一旦涨起来空间大。

缺点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来,也许很快,也许几个月,也许好几年,一些强周期行业底部区间可以十几年,比如海运、船舶行业是20年强周期,可以几年都在底部不动。

还有一个缺点,既然价格和价值都在低位,都得不到市场认可,一般在周期底部,这个行业的很多公司可能会面临破产倒闭,或者规模大幅度收缩,个股是容易暴雷的。

比如现在的房地产行业。


4、价格低位,价值增长。

价格在底部,公司营收、利润开始增长,或者行业已经复苏,但是还没有公司业绩比较滞后还没有体现出来。

也可能是价格不在底部了,但是位置不高,没有涨多少,没有营收增长的快,也不是市场热点。

技术派不认可,价投派认可。

成长股初期,或者周期股复苏阶段。


这种模式也是可以赚钱的,如果股价一旦大幅度上涨,很容易进入第1种情况:价格高位,价值不动,或者营收利润增长远远跟不上价格上涨。

缺点是,这个时间比较短,一旦技术派和价投派都认可的时候,或者是单单技术派认可,资金的追捧,就会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涨,很快把价格拉到高位,一旦错过底部布局的阶段,到了高位就不敢追了,即便是买了,也不敢重仓了,也不敢拿了。


这4情况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回避缺点,发扬优点,控制好风险,把握好机会,都是可以赚钱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就看自己能把握哪一种,适合哪一种了。

当然这也只是股市万千赚钱模式中的4类情况(每一类里会包含很多种方法,这里就展开论述了),只是舵手浅见,仅供参考,有用则用,无用则弃嘛。


对于强周期行业,有一个阶段是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的阶段,这个阶段肯定是要回避的,再好的公司如果处在行业周期下滑阶段也避免不了股价下跌的命运,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万科,万科是好公司,优质的公司,有投资价值,但是房地产下行周期的时候万科的股价从2021年3月份的32.37元跌至2022年10月份的13.13元,跌幅60%。

这个周期下行期,股价下跌阶段,对于一些不看市场价格坚守好公司的价投派或伪价投派的伤害是很大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行业周期底部,价格下跌期也结束的时候,股价在底部的时候,价投派是不认可的,因为被伤害过,或者被前面长时间持续下跌吓住或者恶心住了。

技术派就更不用说,对于下跌阶段和底部的股票,技术派都应该回避,技术派应该只做上涨结构的个股。

但是,随着行业去产能,供给减少,市场需求一旦上来,周期股的价值就容易显现出来,迟早会有一些人发现或者挖掘出价值来,然后开始买入,引发价格先止跌后上涨,如果行业进入复苏阶段,公司业绩开始好转,营收开始增长,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价投派买入,价格就是持续上涨,或者呈现明显的上涨结构,这个时候技术派也开始进来了,加上卖方的吹捧,会过来更多的资金。

等技术派和价投派都认可的时候,带来的资金肯定是持续的,大量的,股价势必会大涨,而且一般都会涨过头。

这个时候无论是技术派还是价投派都是急流勇退的时机,只要走了就别再回头。

有的朋友这个阶段卖了,也赚了不少,情有独钟,卖了之后一看股价不跌,就觉得自己可能卖错了,应该还有上涨空间,结果又进去了,进进出出直到把自己套牢。

一些股民被套在牛市顶部也是这种情况,觉得位置高,也赚钱了, 也卖了,但是经不住市场诱惑,又进去了,也就是说,市场不把他套牢在顶部他是不会老实的。


舵手的操作策略和模式很简单,就是做中线强周期。

根据周期底部缺点,需要规避时间风险(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行业进入复苏阶段)、资金效率风险(等待期间虽然不跌,如果不涨,等于错过了其他方面的机会,会形成沉没成本)、个股暴雷风险(周期行业底部有些公司会死掉,个股容易暴雷)。

对于时间风险和资金利用效率风险,舵手愿意付出时间等待,同时通过仓位调整来规避资金利用效率风险,对于个股风险,舵手选股的时候只选择大盘行业龙头股。

这个行业龙头股是指的市场低位和份额,逆周期调节能力好,抗风险能力强的公司。

比如现在房地产行业处在周期底部,要跟踪舵手就只跟踪招保万金,这些大盘行业龙头股在周期底部时候已经得到了市场考验,没有暴雷风险,不会在周期死掉,而且还能生存的很好。


舵手在周期底部的时候跟踪观察,一旦出现缠论买点(可能是周线级别买点,也肯能是日线级别买点),就试仓或者轻仓,如果跌了要么止损,即便是不止损绝对不会加仓,这也是为了一定程度上规避资金效率风险,因为在周期底部的时候,如果仓位太重,如果周期底部持续时间太长,资金就被占用了,看到其他机会就不能投了。

比如现在地产行业,即便是招保万金位置比较低,有缠论买点也只能少量买。

只有确认周期行业进入复苏阶段到了,才可以加仓,把仓位相对集中在一个行业,这个时候就是等待市场的验证,等待价格的上涨。

好比坐在风口等风来。

如果判断对了就大赚,如果判断错了也可能会赚但是比较少,也可能会亏损,但是亏损会很少。

比如现在船舶行业,强周期复苏阶段。

等到价格涨起来了,公司业绩也变好,营收利润都很好的时候,这时既得到技术派认可,也得到价投派的认可,股价会在某一个阶段迎来短期快速大涨,这个时候舵手就会急流勇退,可能清仓,也可以留一些仓位(这个时候仓位应该是利润的一部分),但是一旦卖了就不会再回去了。

以上仅是舵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舵手中线强周期策略与价格由资金推动、资金由价值推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