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3.4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终必将导致阶级的消灭。马克思说:“(一)阶级的存在仅仅是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引导到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进到消灭任何阶级和进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
阶级是在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阶级剥削制度的继续存在就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就出现了使阶级消灭终于不可避免的物质前提了。恩格斯说:“只有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有可能把劳动分配于社会的无例外的所有成员之间,这样就能把每人的工作时间如此地缩短,使人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那些关系全社会的理论的实际的事务。所以,仅仅现在,任何统治的和剥削的阶级,才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障碍;仅仅现在,统治的和剥削的阶级,无论它拥有多少‘直接的暴力’,总是被无情地消灭。”[2]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提供了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可能性,创造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地步。资产阶级对于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占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对于教育和精神指导的垄断,成为经济、政治和知识的发展的严重障碍。资产阶级的垄断统治妨碍了生产力的充分利用,妨碍了科学知识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相联系的侵略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加深,毁灭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推翻资本主义和消灭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 资产阶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正如过去阶级的产生曾经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一样,阶级的消灭也终于成为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阶级的产生是自发的过程,而阶级的消灭却是人们自觉地进行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的必经途径。和剥削阶级相反,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是为了永远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而是为了消灭一切阶级[3],并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机器。
列宁指出:“消灭阶级要经过长期的、艰难的、顽强的阶级斗争。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后,在破坏资产阶级国家以后,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阶级斗争并不是消失(如旧社会主义和旧社会民主党中的庸人所想象的那样),而只是改变它的形式,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残酷。”[4]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列宁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为反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而进行的顽强斗争,即流血的与不流血的,强力的与和平的,军事的与经济的,教育的与行政的斗争。”[5]
消灭阶级,不但要消灭地主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而且要改造个体小生产者的私有制,这个任务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比消灭剥削阶级更为复杂的。无产阶级的政权在废除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同时,通过说服教育和示范的办法,把广大小生产者引上集体经济的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就从根本上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是消灭了剥削制度赖以滋生的经济基础。
注:
[1] 马克思:《致约·卫登麦尔》,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2页。
[2]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88页。
[3] 包括无产阶级自己本身。
[4] 列宁:《向匈牙利工人致敬》,载《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52页。
[5]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