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哲思 | 公孙龙的白马和柏拉图的面包

2022-02-09 12:04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宗守云

公孙龙在《公孙龙子·白马论》中提出“白马非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柏拉图仆人买面包的故事,与“白马非马”论情形类同:

大家知道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柏拉图,柏拉图有一天饿了,他就告诉他的仆人,你去外面给我买一个面包回来,外面街上都是卖面包的嘛。这仆人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空手而归,说报告先生,我买不回来面包。柏拉图说街上不都是卖面包的吗,怎么一个面包都买不回来呢?仆人说街上只有方面包,圆面包,长面包,没有你说的那个“面包”的面包,所以我买不回来。柏拉图一听,说那这样吧,你去给我买一个长面包吧,这仆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还是空手而回。这会儿柏拉图已经饿得差不多了,问面包呢?这个仆人说,报告先生,我还是买不回来,只有黄的长面包,白的长面包,没有你说的那个“长面包”的长面包,我买不回来。柏拉图就又说,那你就买一个白的长面包吧。结果仆人还是空着手回来,说只有冷的白长面包,热的白长面包,没有你说的那个“白的长面包”的白的长面包。(来华强《登高望远——论哲学阅读的意义》)

从哲学看,“白马非马”和“只有长面包,没有面包”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看,它们涉及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范畴问题,“马”和“面包”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白马”和“长面包”属于下位范畴,下位范畴包含于基本层次范畴,因此白马是马,长面包是面包,“白马非马”和“只有长面包,没有面包”是不正确的。

在经验的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范畴具有层次性,表现为范畴之间的层层包含关系,比如生物包含动物,动物包含狗,狗包含黄狗,黄狗包含大黄狗,等等。那么,人脑是怎样把这些层次的范畴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是从基本层次范畴这一层面开始组织范畴并认识事物的。在“生物>动物>狗>黄狗>大黄狗”这些层次的范畴中,人最先认识的是“狗”这一基本层次范畴,然后向上概括为“动物”这样的上位范畴,向下区分为“黄狗”这样的下位范畴,再进一步扩展,就形成了层层包含的范畴系统。

基本层次范畴是最重要的,在范畴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以满足人的基本认知需求。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思维的优先性,当我们看到一条狗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条狗”,而不是“这是一个动物”或“这是一条黄狗”。儿童在习得词语的时候,首先习得的是基本层次范畴的词语,比如,先习得“狗”,然后习得“动物”和“黄狗”。基本层次范畴的词语形式最短,使用频率最高,比如“狗”,不但词语形式短,而且使用频率很高,远远高于“动物”和“黄狗”。

在民俗分类中,基本层次范畴也是最重要的。1974年,美国学者伯林等对墨西哥南部泽套人如何给植物分类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基本层次范畴包含的项目数量上是最多的,如“松树、柳树、玉米、豆”等,共471个,其他几个层次的项目数量都很少,上位范畴只包含“树、藤、草、阔叶植物”4项,下位范畴项目较多,但也只有273项,包括“纯种松、红松、白豆、扁豆”等。基本层次范畴项目不仅数量最多,而且使用最频繁,词语形式也最简单。基本层次范畴具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重要性,“玉米”和“豆”是泽套人最重要的两种主食,这种文化上的重要性反映着泽套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伯林等的调查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基本层次范畴的重要性。


语言哲思 | 公孙龙的白马和柏拉图的面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