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考情 | 北京农学院农业管理产业学专业考研信息最全汇总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甜甜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北京农学院 农业管理专业
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甜甜学姐
专业方向:农业管理
初试380+,高分上岸!
助你2022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2一战到底!
01
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北京农学院(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简称“北农”,是北京市属本科院校,由北京市三委两局共建;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2011计划”。是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承担高校;学校“北农科技园”被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是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
北京农学院的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1958年,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与北京市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5年,北京市在北京市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半农半读的北京农业劳动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源潮同志批示:“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
根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农学院占地面积约1000亩,包括校本部、东校区、北校区、大学科技园市场。另外,学校建有千亩大学科技园农场、万亩大学科技园林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35个本科专业。图书馆纸本藏书86.76万册,电子馆藏238.09万册。在编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农林经济管理
● 培养目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善于调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 课程设置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企业经营管理学、林业经济管理学、技术创新、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农村公共管理学、村镇规划、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等。
● 实践环节本专业在结合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等课程实习的基础上,还设置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对抗、村镇规划软件、农业项目设计软件等实战模拟综合实训、校外新农村社会实习与调研和参与教师科研等环节,且有着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 学制四年
● 所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为涉农企业、乡镇部门、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农村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政策研究、经营管理、企业策划等方面的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环节的实用型外贸人才。要求学生熟知国际贸易规则、贸易惯例、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状况和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具备运用英语和计算机从事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能力。
● 课程设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贸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概论、海关管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原理等。
● 实践环节本专业在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国际结算等课程实习的基础上,还拥有独立的金融期货与专业语音室。通过进出口业务模拟软件操作、单证实训软件、金融期货模拟软件等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外教口语、双语教学、专业英语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
● 学制四年
● 所授学位经济学学士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及其他涉外组织、外资企业从事外事文秘、外销、报关、跟单、单证等业务工作,也可通过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工作。
北京农学院本科vpn网址访问vpn系统第一套https://vpn.bua.edu.cn 第二套:https://vpn1.bua.edu.cn第三套:https://vpn2.bua.edu.cn第四套:https://vpn3.bua.edu.cn建议:1、速度慢时请切换另外的vpn登录入口,pc端和微门户都有入口可以使用;2、复制vpn网址链接到浏览器打开,避免输错;3、登录vpn后直接进课程中心的连接,少过几台设备速度快些;4、切换vpn时一定退出当前的账号和客户端,不能直接换、不能直接换、不能直接换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官网百度搜索即可
专业概况
1.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管理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宽广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具有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独立承担农业发展领域技术推广活动的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农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农、牧、渔、加工企业管理,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物流与电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包括农业经济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涉农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工程与供应链管理、都市型现代农业等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在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熟悉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推广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
三、学习方式与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学制为2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4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建立稳定的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攻读本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
(一)课程设置


2.其他环节
其他环节包括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进展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应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从事学位论文的研究和调查期间,应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学生是第一作者,作者所在单位为北京农学院。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来源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需求,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直接应用价值,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能够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要求提交开题报告(或项目申报书)、中期报告、毕业论文(或结题总结)。
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两次,分别为5月底、11月底。学位论文由学校安排至少3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或5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论文答辩通过,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并履行了相关义务,准予毕业,并在研究生离校前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颁发学位证书。
02
报录比
近三年的报录比大概在4.5:1的情况下,录取人数在30—40人之间
2020年12月份考生的分数线在286分,2019年12月考试分数线在300分
03
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
初试科目
a. (代码、名称)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4 英语二
科目三: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科目四: 803经济学
b.专业课试卷结构
命题内容:命题内容在学姐的笔记和资料中会涉及
命题题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可能会包括一道计算题)
复试科目
复试概况:面试
面试流程 英文自我介绍+中文问题+中文自我介绍+英文问题
总成绩计算方法
803 150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占一半)
342 150分(管理学,农业政策学,农业经济学各占50分)
英语2 100分
政治 100分
官方参考书目
最好选择何忠伟老师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