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影的最佳途径,有时候是唯一途径,是通过看电影。”【戴锦华】

戴锦华等四位教授讲《燃烧》讲座【全网独家字幕】戴锦华,魏然,孙柏,陈涛共四位教授解读。戴锦华:看50部精选的电影,改变你的人生。】 https://b23.tv/pMItiGh
【本讲座右上角有《燃烧》对应的两篇短篇小说的阅读链接
值得一看😁😁😁
威廉福克纳《烧马仓》
村上春树《烧仓房》】
视频全文转自:铃岚苏
目录
一、近年来观看次数最多的《燃烧》
二、学电影的方法之一是反复观片
(●'◡'●)—————————视频全文
一、近年来观看次数最多的《燃烧》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哈,继续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ID是“简体氨基分片”的同学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我总会把简单的问题回答的太复杂了。他的问题是:“戴老师好,近年来您个人反复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不是出于工作原因,以及为什么?
这个我就首先要非常惭愧的告诉你,近年来我看电影很少不是出于工作原因的。就准确的说,当我重复看一部我看过的电影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工作原因。比如说我又要讲到这部电影了、我又要引证这部电影了、我又要谈及这部电影了,我会重看这部电影。
因为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工作的动力的话,太多太多的重要的、我很着急的想去看的电影还没时间看。所以就是非工作动力,我很少重复观影。那么所以我只能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方法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要说的就是我的重复观影大多出于工作原因,但并非出于工作原因:每部电影当我要重新讨论它们的时候、当我要提及他们的时候,我都会重复观影。换句话说只有少数电影,我每一次触及它我会很高兴地重看一遍。
那么近年来大概我重看的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是这个李沧东的《燃烧》。也就是在重复观影当中我形成了后来我所做的那个表述。我说这部电影我们至少有五种打开它的方式。在这部电影的文本当中至少包含五个这个叙事的意义的文本的层面。
那么重复观影在我以前工作和生命都还更从容的时候,确实有些电影会是反反复复的观看。那个反反复复的观看的乐趣是在于不能说每一次,但是还是会经常出现一部你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电影,仍然在重复观影当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狂喜。
你发现你忽略掉了一个显然导演有意为之的构图的元素;你发现在你关注的那个前景当中所发生的剧情的中景和后景当中,有显然被导演有意设置,而你在多次观影当中都忽略掉的剧情的元素再出现。这个真的是一个快乐的精神游戏,也是一个爱电影的人的一个享有。
那么我自己在这个里,我反复重复的观看《燃烧》,还因为看上去《燃烧》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它是以这个写实,以再现,作为它的目的。看上去它不存在着某些高度形式化、高度风格化的电影当中,那样的精心构造的有意为之的,比如说场面调度、构图、变换的机位。
好像看上去它不是这样的一个刻意为之的,有一个高度的语言,自觉的这样的一部电影。但是也正是在这部电影当中,你就会在每一次重复的观影当中发现了此前你忽略掉的形式和语言单元,而你会发现这些形式语言单元或者向你揭示了此前你所忽略的影片表意的更丰富的层面;或者你发现正是这样的一些被忽略的,并非刻意的,看上去浑然天成的这些语言元素,丰满了你此前在没有如此细腻的观影当中所获得的对电影的理解。
所以我自己一直有一个观点说学电影的最佳途径,有时候是唯一途径,是通过看电影。而看电影绝不仅仅是观片数量,而是一个经由重复观影所达成的。当年还有胶片的时候我们会在剪辑台上的那个拉片,所可能达成的效果。它本身是一个享受的、获得这个艺术修养的、获得专业教养的、获得对电影语言的深入认知的这样的一种形态。
它可以在任何层面上,作为一个影迷;作为一个希望发展成长为一个更专业化的电影评论人和电影研究者的人;有你的电影梦,未来想实现你的电影梦的这样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最佳的方式。
因为去过两三次那个FIRST电影节就很高兴的发现,在今天的基础条件下,爱电影的年轻电影人可以用 2万、1万,甚至更少的这个资金投入来制作一部标准长度的故事片。
在那个我们的硬件条件提供的这样便利的情况下,后面的问题就是你随时可以拍电影。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存在、始终真切。你真的学会了电影这种语言吗?那么学这种语言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观片,是重复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