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光——《童年》读后感
2023-09-24 10:07 作者:pisking_fz | 我要投稿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小说《童年》,它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体”之一。童年时最快乐的时光,最无忧无虑的。可是,我却认识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本书主人公才三四岁,名叫阿廖莎,还懵懵懂懂,就失去了父亲。外祖母只好带着他去投奔远在异地的外祖父。外祖父经常虐待他啊。两个舅舅动不动就打架斗殴。他一直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之中,就连他的朋友一心善良的小冈茨也惨遭砸死。不过,还是有人给他带去了一束光。
他有一个慈祥的外祖母。他很喜欢听她讲故事。每次他被外祖父打骂的时候,外祖母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保护他。她就像一把保护伞,保护他免受外界的伤害,保护他那颗茁壮成长的心。
可是这个童年为什么和我们过的不一样呢?原来,那时还是沙俄统治,上层官吏占据了大部财富,歌舞升平;而下层平民却民不聊生。借着阿廖沙的童年,作者抨击了当时沙俄黑暗的环境,这使得俄国民众清醒过来,重新找回了那缕光明。
我不禁想到了中国。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列强侵略。政府软弱无能,签订了一份份不平等条约。那些条约就像一根根鱼刺插在中国的喉咙上。这时,那些有识之士纷纷拿起武器,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才换来了我们大革命的成功,才守住了我们的土地。所以我们的幸福快乐的童年,其实是先辈用他们无私奉献的血汗换来的,我们更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我们的童年才能更加快乐,美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当代人的共识。做好当下,展望未来,我们更要多读好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让中国的未来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