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单元 九年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干货!!)

2021-10-30 13:29 作者:顾晨872  | 我要投稿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核心观点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

例如:人大代表来自各个职业➡️广泛性

      民主政治有制度法律的保障➡️真实性

3.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7.法治的要求是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8.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9.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10.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在我国,政府的作用是管理和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12.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13.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利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4. 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易自觉选择。(试记)

(1)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4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局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本质特征、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和民主制度。(理解)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基本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4)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具体形式:

①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②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民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区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3.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应用)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一项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3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一种重要形式。

A.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B.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C.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A.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③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A.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B.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4.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增强公民的民主识的原因:

①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②塑造现代公民的需要。

③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5

(2)我国公民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增强民主意识,公民应怎么做?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累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④公民要把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作为自己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5.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理解)

(1)法治的内涵: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因为制度已经相对完善》有一定基础).

(2)法治的价值: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 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许多有失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议义国家 ?/创新驱动

(3)法治的要求: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海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6.法治道路易探索。(试记)

(1)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2)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6.法治道路的探索。(试记)

(1)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2)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7.描绘法治蓝图。(理解)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

(3)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实现法治蓝图的要求)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0. 历行法治。(背诵)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

①厉行法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总要求

②厉行法治,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厉行法治,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④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⑤社会要加强法治宜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11.法治与德治(本单元最重要的一题)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判断说理题:法制or德治重要?)


上述提纲均属于BV1Er4y1w7tv视频作者使用文案

侵必删

纯手打,如果觉得不错来个一键三连,你的三连对我帮助很大!

第二单元 九年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干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