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章 疯狂的梦
闭气训练 清早,洗漱完毕的男孩忽然将脸埋入水面里,打破了平静的日常。 他把双手撑在洗手台上,弯腰贴近水面,将头部尽可能多得伸入水面,只留了一小戳头发在空气中。 洁白光滑的洗手台与男孩的黑发格格不入,但与男孩洁白的面庞相称正好。 他们互相静止着,仿佛已融为一体。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时间缓慢流逝着,世界几乎静止,只有水面上颤动的波纹能够证明此刻并非定格的画像。 “咕嘟咕嘟~” 水里忽然浮起许多泡泡,它们在静止中翻涌沸腾,苦苦挣扎后终至破灭。 待所有泡泡完全消失后,又过了一会儿,男孩才终于把头抬出水面。 等头部完全脱离了浸泡后,他摇动脑袋将水珠顺着发丝射出,打到洁白的瓷上,留下些许痕迹。 男孩站在墙壁前静静看着水珠滑落出一道道轨迹。 待所有轨迹消失后,他瞟了眼墙上的时钟——6.20。 稍作思索,男孩再次沉入水面。 闭气训练周而复始,直至楼下传来一位女士的呼唤声,才终于停止。 校园生活 雅黄的课桌干净整洁,桌上什么都没有摆。男孩端正地坐在课桌前一动不动,面上挂着一丝不苟的微笑。 人声鼎沸的课间,孩子们在一旁玩乐欢笑,男孩也在座位上微笑。 男孩坐在课桌前,孩子们在教室外。 孩子们看着彼此发出笑声,男孩看着他们,渐渐浮现笑容。 他们不在同一个世界,但不妨碍男孩知晓孩子们的快乐。 ……… 闭气训练 清晨,男孩微微踮起脚尖,俯下身子将整个脑袋浸入水中。 这次和上次一样,黑色的头发在水中奋力挣扎着,不愿死于水的怀抱。 这次和上次一样,男孩洁白的面容上一片平静,他闭着眼睛,嘴角挂起一丝不苟的笑容。 这次和上次一样,头发、面容与洗漱台,仍然是相同的关系。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 这次比上一次的时间要长一点,泡泡晚了一会儿才出现。 这次男孩抬头的时间比上次晚些,直到肺部呛水才从水中抬起头。 “咳咳。” 他先咳嗽了几声,然后甩了甩头,水滴依然飞溅到四周的墙上。 男孩这次没有去看水滴的痕迹,直接抬头看了眼时钟。 钟表指在6.30,女士的呼唤正好传来,男孩便离开了这里。 校园生活 洁白的墙壁一尘不染,没有沾染任何污秽。苍白的男孩悄悄融入四周,苍白与洁白宛若一体,很是相称。 孩子们在不远处玩耍,无人发现他,他便站在原地微笑着看向他们。 良久,人群散去。男孩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 闭气训练 … 五分后,泡泡终于全部消失。男孩开始呛水。 他挣扎着,不只是发丝。他全身上下都发出颤抖,警告着他。但男孩不为所动,他的脑袋似乎被人摁在了水池里。 尽管撑在洗漱台上的双臂早已绷紧,努力拔出吸在水中的脑袋;尽管踮起的脚尖已经放下,男孩依然将头埋在水里。 “咳。” “咳咳。” 肺部呛水的刺激引起剧烈咳嗽,在水中咳嗽无疑加剧了呛水程度,恶性循环开始了。 男孩的手开始拍打水面,掀起阵阵波浪,但他就像是被人强行摁进水中一般,无论如何都抬不起头。 手臂渐渐无力,双腿也瘫软下去,没有对于的力量支撑身体。 眼球已经充血,耳鸣也尖锐地响着,男孩的身体缓缓下坠。 大脑早已发出悲鸣,但无论身体如何抗议,他仍固执地不肯脱离水中。 最后,呼喊声终止了荒诞的行为。 楼下的呼唤驱除了无可抵挡的巨力,男孩终于抬起头了。 6.30。 时针指在老位置,女士一如既往的准时。男孩瘫倒在地,用力咳嗽着,恢复起自己的身体状态。 6.32,女士进入洗手间时,男孩正好整以暇地擦着头发。 她进来后自然而然地替他擦拭起来。 校园生活 白墙青砖红瓦,个人与群体的对峙。 男孩被孩子们堵在厕所,进退维谷。 推搡辱骂殴打,时有发生。即使经历了这些,男孩依然在笑。 孩子们于是愈发恼火,愈加用力,然而无用。直到上课铃响起,孩子们不得不离开时,他依然在笑。 教室内,雅黄的桌子不在整洁,上面涂满了不堪入目的字眼。即使如此,他也安静地笑着。 面如春风,心若血泣。 男孩的笑容不是因为高兴,只是因为他觉得笑容可以带来开心的情绪。 无论如何,且笑着度日。 ……… 窒息 6.33。 女士进入洗手间时,只看到昏迷在水池中的男孩,面色发青口中不断有混浊的清水涌出,他的瞳孔早已扩散开,不过女士贴在他胸前时仍能听到微弱的心跳。 诊断 一张病情诊断书。 经检查报告及患者母亲口述,该患者属于天生HSP高敏人群。 由于大脑受到窒息损伤今后存在患有LLI低潜在抑制症的可能性。 建议住院观察三周,同时辅以精神症状诊断及治疗。 (HSP高敏症:该类人群对信息更加敏感,容易获取常人无法注意的信息,通常会拥有更强的同理心,也因此困扰。) (低潜在抑制症:潜意识不受控制的浮于表面,导致过度思考。在他们眼中,世界是不一样的。比如: 平常人观察一只蚂蚁会看见什么颜色,几只脚,在爬动等一系列外貌形象。 他们眼中看到的是,蚂蚁的内部构造,肌肉群,神经模网等等。 还会通过空间想象,思维组合,脑信息筛选,看见它可能吃的东西,吃的动作,食物怎么样从口中运动到内部等等。 这个蚂蚁被怎么样卵化,构成由蛋白质、水等等。 其实不是真的眼睛突然看到了,只是在他们眼睛在传达给大脑的形象的同时,大脑会出现资料整理,在已有的资料认识基础上进行分析,如果没有已知的资料,会立刻出现多种空间思维运作,在无数的自我认知中找出其认为正确的形象进行填充。 所以往往他们会去思考一些简单的真理,为什么是正确的!为什么“我”不叫“你;为什么1+2就必须等于3;为什么外星生物的组成必须和地球生物的构成元素一样;为什么人的基因只比香蕉多一组,香蕉为什么不是人,人不是香蕉(导致诱发病症,复杂性思考疾病)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庞大问题结构,随时随地的自我意识出现的细致思考和观察,这种全方位的开放式信息处理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和理解的,一个人不管接触到什么东西都会牵连无数,思考无数,这是件多么可怕痛苦的事情! 所以有很多低潜在抑制症患者心理、生理根本无法负担这种承重,严重的超常规负荷直接导致患者精神分裂,完全崩溃的不在少数,大多最后成为精神病患者。 与LLI低潜在抑制症相反的是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高度活跃的潜意识挤占了表意识的活动空间,使得人脑无法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总会走神。) 以上及一下皆摘自维基百科。 治疗 「医生的意思是…我痛苦的根源是联觉症对吗?」 (联觉症:又称通感症。 这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类病症。在患者的感觉系统中,数字和词语是有颜色的,还有形状、质地和情绪。 比如说他们在吃好吃的东西的时候,会听到美妙的音乐,听到美妙的音乐会闻到花的香气,绿色可能在他们感觉里是可爱的小熊,难过的情绪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白色的绵羊。 通感症-病例 2009年11月17日,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布莱克浦市50岁男子詹姆斯·万诺顿从小就患有一种罕见的“通感症”(又称联觉症) 他的听觉和味觉竟奇妙地自动联系在了一起,詹姆斯听到任何声音,都能立即在嘴巴里产生各种不同的“味觉”,并且每种声音的味觉都不一样。 譬如他听到“布莱尔”的名字时嘴里会产生吃椰子粉的味道,而“克里斯蒂娜”的名字则是又咸又潮的炸薯片味道,他的伴侣“詹妮特”的名字则有点像熏肉的味道。 不仅是人名,詹姆斯听到任何单词都会在嘴巴中产生五花八门的“味觉”。能尝到声音的“味道”不仅仅是听到人名,詹姆斯听到任何声音都能在嘴中产生不同的“味觉”。 如果他听到一辆美国汽车开过的声音,他的嘴中会产生吃蛋糕的感觉;如果他听到一只拉布拉多猎狗在吠叫,他的嘴中顿时会产生奶油蛋饼的味道。 而大多数食品的名称,听起来和这些食品本身的味道非常相似,譬如詹姆斯听到比萨饼的名称,他的嘴中就会浮现比萨饼的味道;他听到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的名字,嘴中就会浮现这些水果的味道。 如果詹姆斯想吃巧克力冰淇淋或香蕉奶油馅饼,他只需在脑袋中想像一下这些美食,他的嘴中就会立即真正体验到它们的味道,甚至仿佛还能感觉到食品的温度。 联想也能产生味道报道说,他即使没有听到声音,譬如当詹姆斯在读书看报或思考某样东西时,他仍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嘴巴中仍会浮现某个正在想着的东西的“味道”。) 「您的意思是…我痛苦的根源在于混淆了视觉与触觉对吗?」 「不不不,从你的口述来看。它加剧了你的痛苦,而非根源。」 「根源是什么?」 「镜触联觉症。」 (镜像触觉联觉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会导致个人在身体的同一部分或相反部分(例如触摸)体验到与另一个人感觉相似的感觉。 例如,如果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观察有人触摸他们的脸颊,他们会在自己的脸颊上感受到同样的感觉。) 「你知道断肢实验吧。」 「那个同时刺激假手与真手,最后只刺激假手,观察受试者反应的实验?」 「对。你把他人当成了自己的“假手”,当别人受伤害时你会感觉是自己在受伤。」 「同理心…」 「是的,你的同理心太强了。以至于看书时都会对虚构形象感同身受,这么多年过的很痛苦吧。」 「现在不会了。我把书中角色全部化作标签的集合,每一个集合只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所以他们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是无数粒子的集合。」 「………」 「简单来说:我先肢解他们,等他们彻底死去后我再把碎尸拼回原来的样子。这样我就得到了一个个用于推动故事发展、没有生命的道具,再也无需对他们共情。」 「…这样不会痛吗?按你的说法,每当有人难过时你都感觉被人捅了一刀。严重时想到战争地区的孩子甚至会痛苦到脑袋空白的地步。现在亲手肢解一个“活人”,你不会难受吗?」 「当然会难受,所以我最近看得书里边大多数是纯理论的,例如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肤浅来说,用于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联系的学派。 通常用于刑侦盘问: 眼神游移是对不自信的表现。 惊讶神情超过一秒时就是刻意做出的。 嘴角单侧抬起是蔑视的表现。 就上面这些之类的,当然也分场合,不同情形有不同解释。) 「行为心理学…用于解释自己的情绪来源吗?」 「嗯,忽然难受时我会观察四周以分辨这份痛苦从何而来,如果是出于我能解决的问题我就会采取行动。」 「但你判断大部分无法解决对吗?」 「是的,就算我采取行动也只是把悲伤转移到我看不见的地方而已。」 「救一人杀一人对吗?你妈妈说你对华夏典籍涉猎甚广,你知道杨子“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吗?」 「嗯,我很赞同。不是因为“拔一毛”破坏了公平性,导致杀一人救万人合理化;只是因为不希望被“拔”而已。」 「你是个坏人呢。可为什么精致的利己者会选择自我了断呢?我想听听你的心理路程,以及zisha前的心理准备。」 「我确实是坏人,这我知道。但我没有自我了断。我只是想试试人的精神是否高于身体本能,结果证明确实高于。」 「你想说你是差点因实验丧命的科学家…」 「嗯。」 「这是你的药,作用原理是抑制某些介质的活动,缓解过于活跃的精神。我现在告诉你,你不用再去查了。 「嗯。」 「刚开始服药可能会有点头晕,大概一周后症状就会减轻,到时候你就能接近正常人的样子了。」 「嗯…医生。我不会服药,我已经接受了精神受折磨的现实。我现在想的是如何把这份痛苦合理化。」 「通往天堂的路就在眼前,你不走?」 「我已妥协过——接受了这个事实——妥协的条件就是以后不再妥协。如果我现在开始服药,我想这会毁坏我生存的原动力。」 「………妥协的结果是不妥协。这就是你的意思?」 「嗯,在我找到新的动力前,我不会服药。」 「为什么?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的老师,他们都在担心你,这也会挫伤你啊!」 「父母担心孩子,老师担心学生,这很正常不是吗?」 「你疯了!竟然对活人下手!」 「啊啊,我疯了。正常人得那么多哪个不疯,我起码没有危害社会。」 「也请不要危害自己…」 「医生您是单身吧。一个人背负着房贷与车贷,你为什么不娶妻呢?为什么呢?因为讨厌女性?啊,不对。因为害怕女性。为什么害怕呢,童年创伤?母亲的形象过于高大以至于不敢靠近女性。怎样的创伤?母亲的高压管教?不对,这样你会喜欢拥有母性的女性。所以是肢体暴力对吧。打的是哪里?右腿吧,你总是尽量避免右腿承担重量。」 「…我怎样和现在说的有什么关系。」 「当然没有,我只是想让你知道——现在、此刻,我眼中的世界。你只是活着,就已经伤害到我了。」 「…所以你也“杀”了我?作为医生?」 「不对,作为扮演医生的小兔子。这才是最终的形象。而且我没有“杀”你,人兼具神性与动物性,我只不过稍微调了下占比。」 「随便你吧…我没有什么可以对你说的。」 「我看你还有话说。」 「…只有一点,世界并不总是合乎逻辑。合理并不意味着正确,正确也不意味疼痛就会不存在。我希望你明白,药始终在这里。在病情恶化前,你都可以来取。」 「明白明白,兔子先生再见。」 「…我会给你开出院证明,但答应我。不要做那些疯狂的事,这会让我陷入麻烦。」 「知道了,谢谢。」 ……… 作者说: 再说一遍,文字思想并不代表本人的思想,再来骂人就直接拉黑处理。 后面的章节是绫小路视角,第一章依然是回顾,不喜欢看得可以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