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做五谷不分之人之大麦篇

2023-03-11 23:26 作者:无涯恺恺  | 我要投稿

大麦,一名牟麦,郭璞注曰,麦之苗粒皆大于小麦。牟亦大也,通“麰”。
孟诜曰,初食脚弱,久服宜人,熟乃有益,生则损人。石蜜(冰糖)为之使卤咸温无毒。
主解渴、除热、调中、益气,补虚劳,壮血脉、泽颜色,寔(实)五脏,化谷食,令人肥。
白为面,胜于小麦,无燥热,尝食发不白,宽胸下气,凉血消积。
三伏中,朝廷作炒以赐臣僚,为其消烦止渴也。
炒糗也(炒成糊状),擣(捣)粉熬豆为之(此处的豆不知为何豆)礼糗饵粉粢即。
寇宗奭曰,大麦平凉滑腻,有患缠喉风,食不能下,磨此做稀糊,令咽以助胃气而平。
朱震亨曰大麦为五谷长,宜尝食。但初食人每炒用,至生热病。
苏云∶大麦是青稞, 麦是大麦。如此则与米注不同,自相矛盾,愚谓大麦是麦米, 麦是麦谷,与青稞种子不同,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以西种之,今人将当本麦米黍之,不能分也。圣惠方∶治妊娠欲去胎。以麦 二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分温三服。外台秘要∶治妊娠得病去胎方∶麦 一升,和蜜一升,服之即下,神验。孙真人∶麦芒入目,煮大麦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供奉辅太初与崔家方∶以麦良久通转。崔郎中云神验。

知识要点:
《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糍的记载,“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饼糕。先秦时的“粉糍”里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见《烧尾食单》)和现在的甑糕颇为相似。

糗饵:将米麦炒熟,捣粉制成的食品。《周礼·天官·笾人》:“羞籩之实,糗饵、粉餈。” 郑玄 注:“此二物(糗饵、粉餈),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

粉糍:用稻米黍米之粉做成的食品,上粘豆屑。《周礼·天官·笾人》:“羞籩之食,糗饵、粉餈。” 郑玄 注:“故书餈作茨。 郑司农 云:‘糗,熬大豆与米也;粉,豆屑也;茨字或作餈,为乾饵饼之也。’ 玄 谓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糗者,擣粉熬大豆为饵餈之黏著,以粉之耳。饵言糗,餈言粉,互相足。”】

缠喉风:急喉风,中医病名。是喉风的一种,是指发病迅速,病情危重,喉部红肿剧痛,呼吸困难,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为主要症状的喉部急性病证,又名“紧喉风”。

特别声明:本文皆为古书摘录,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科学就医。



不做五谷不分之人之大麦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