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课能听懂,下课也会做, 考试一考就错!你家娃是不是也这样?

2021-05-20 16:30 作者:播优私塾秦老师  | 我要投稿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上课听懂了,下课会做了,

偏偏考试的时候出错了!

还有些题考场上不会做,

出了考场就明白了!

.........

今天,姚老师就从多年的辅导经验,跟大家谈谈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先来看个笑话:

学渣:学霸,你为什么每次都这么厉害呀?

学霸:你们学习的时候,我在学习!你们休息的时候,我也在学习呀!

学渣恍然大悟。

学渣回家翻开笔记本:勤奋!刻苦!坚持!加油!

学霸回家在笔记本写了一句:哎,不忍心告诉好兄弟真相。只能撒个善意的谎言了。

真相就是:你们玩耍的时候,我跟着玩耍,你们学习的时候,我也在玩耍,智商差距太大了!!!

大家觉得这个笑话说的是事实吗?

姚老师从事初高中升学辅导多年,也给很多孩子们讲课,给很多人讲过这个笑话,一般学习好的人都会把他当笑话看,成绩稍差的学生一般还真的认为这是个原因!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归因问题,姚老师不能说同学们的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但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不同的归因真的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上课能听懂,下课也会做,考试一考就错,这个问题多出现在理科学科上。

1、上课能听懂——从已知的结果推导出整个思路,比凭空产生思路容易。

更何况老师们大都会采用“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等等的教学艺术,再加上“接受”远远比“产生”容易,所以听懂不是难事,这也是为啥教育学经常说没有听不懂的学生。

“听懂而不会”是缺乏思考和动手能力,是思维上的懒惰,不是能力上的不足。如果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不足,不善于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光听而不改变被动灌输的特性,学生注定不会进步。

2、下课也会做——只证明了你模仿能力合格。

课下会做,是受众自身的短期记忆与天生的模仿能力所决定的,只要听懂了,就能模仿老师的典例进行自我练习,也会从中体会到某种成就。

这就像马戏团里的动物们都能在听懂口令的前提下模仿“动作”、“识别”、“演算”等。

很多学生以为自己会做几个题、做对几个题就自我膨胀,盲目高估自己、而不能清醒。忘记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

3、一考就错——考试不会只是卡在某个步骤,由于考场环境,容易钻牛角尖。

很多考试的题目,学生们都见过,知识点也都讲过,可题却不会做,很多时候往往只是卡在某一步骤。只要这一步骤通顺了,后面都会做,这也是大家听得懂但是不会做的原因。考试时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做题时容易只朝一个方向去思考,钻了牛角,导致不会做。

再者平时学习相对比较轻松,允许多思考,多尝试,思路也比较开阔。但考试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进行的固定训练,如果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很容易慌。

平时做题时参考讯息比较多,或者时间较多,没有压力,故而做题时头脑较为冷静,不自觉的会从题目出发,而考试时候,还仅用知识点去套用,没有真正领会知识的精髓、缺乏灵活性,生搬硬套、步入死局。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其实并不难,就是要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改变观念。平时多思考试题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多花费一些时间“看”题,看每个步骤之间的思维转变,步骤与步骤之间是如何产生推导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什么。

还有学会逆向推导的思维:要想获得什么结论,前提条件是什么。

要想解决听懂不会做的问题,就得明白原因,要想解决这些“原因”,我们应该要始终本着从题目出发,思考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而不是凭空套用题目。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在“听中学、练中学、讲中学”,要通过学生动手、动口促进学生动脑、动心。

要让学生眼睛观、耳朵听、动口说、亲手算、心脑动。要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讲”中来,教师要讲,学生更要讲,也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教的思考与成就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大脑控制兴奋与抑制的神经系统失调,使大脑原有信息的输出产生障碍,思维和记忆都受到影响。

所以考试时,一看到题就不会做。出考场后,紧张消除了,大脑也清楚了,记忆也恢复了,思维也活跃了,于是,考试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可能瞬间会做了。

一上台就忘词,一被老师叫起来就不会答题,也属于这种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经常参与容易造成紧张的活动,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存在这类现象的考生大概有两类:

强科弱化现象

强科争强心理,强科怕输心理、强科求胜心理、强科骄傲心理等等在作怪,是考试一大忌讳。

存在这样的心理,强科不仅没强,反而出现弱化现象,大多都是心理素质不稳定,当然也有偶然身体疾病、亲属变故等客观原因。

在平常练习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对自己够狠的话,可以每每遇到一道是因为马虎做错的题,就惩罚自己。

解决方法

1、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把考试当做平时做练习来看待,看题目要看清。心态轻松很重要。

2、在考试的前一天不要使劲儿的背书,越使劲儿背书,越容易有压力,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远眺,可以减轻压力,只要平时认真听讲,课下多做一些习题,只要见的题多了,就会活学活用了,自然而然就不会紧张了。

弱科紧张现象

谈“xx弱学科”色变,是历届考生的心理阴影,不愿学习某科,放弃攻克该学科,把时间转移到自己喜欢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还“自知我笨”、我没有学习好弱科的天赋等等。

甚至有的学生向老师反映从小就怕数学,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一时恐惧、胆怯,还不停的自我心理暗示:“这是考题呀,肯定没那么简单,一定有陷阱”!嘿,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勇士一样跳了下去,结果你也早猜到了——惨败。

解决方法

1、平时做题量要足,注重方法和思维训练,不能应付老师,机械的完成作业。

2、做小题的时候注意题干,讲究:准确、快速、举一反三。

3、调整自己的作息安排和心态。

4、不会的一定要问老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5、学会舍得,“舍”而后“得”,对自己确实没有把握的问题可以大胆放弃,舍此一题得其时间,攻占高地,也会胜利。

总之,解决听懂不会的关键是:主动思考,从题目出发,已知是起点、所求是终点,条件是路标,只要驾驶技术好,就一定安全到达目的地!

只有调整好心态,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再加上科学备考,合理规划饮食、作息时间、复习计划、每日锻炼等,你就一定会有“对而不会、会而全对”的神助!



上课能听懂,下课也会做, 考试一考就错!你家娃是不是也这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