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西晋阵营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泰始三年(267年),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受到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日(307年1月8日),去世,时年四十八岁

天姿清劭,少著英猷。初为散骑常侍,封为豫章王。晋惠帝在位,拜镇北大将军,册为皇太弟。永嘉元年(307年),即位为帝,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在位期间,五胡乱华开始萌动,皇室权力斗争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导致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太尉王衍为石勒败于宁平城。汉昭武帝刘聪趁势攻破洛阳,制造永嘉之乱,俘虏晋怀帝,以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
建兴元年(313年3月14日),为刘聪所毒杀,时年三十岁。

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授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永嘉之乱,晋怀帝被刘聪俘虏。得到大臣拥戴,成为皇太子,承制行事。永嘉七年(313年),得知晋怀帝遇害,司马邺即皇位于长安,年号建兴。联合幽州、并州、代国和段部鲜卑的军事力量,对抗前赵进攻。建兴四年(316年)八月,汉赵刘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受封怀平侯,历尽屈辱。
建兴五年十二月戊戌日(318年2月7日),晋愍帝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

以门荫入仕曹魏,历任泰山太守,打退东吴孙峻进攻。后迁雍州刺史,参与魏灭蜀之战,负责牵制姜维退路,之后其部队被时任镇西将军的钟会收编。
西晋建立后,册封乐安亭侯,历任太常卿、卫尉卿等官。

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积极筹划伐吴方略。咸宁五年(279年),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吴国,迁征东大将军、左仆射、司徒公,晋爵京陵县公。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加任侍中衔。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有意寻求支持,遭到严词拒绝。楚王司马玮死后,复任司徒、录尚书事。
元康七年(297年),王浑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摆脱牵制自己的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但邓艾却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姜维投降后,打算利用魏将钟会反抗司马昭的机会以恢复汉室,但最终无力回天,姜、钟二人皆被魏军所杀。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曹魏政权,曹魏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
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景元年间,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将其灭亡。蜀将姜维假意投降,意图复国,钟会与姜维共谋,遂打压原同僚邓艾,并以郭太后遗命之名,起兵于成都,讨伐司马昭,却因部下胡烈等制造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邓艾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他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多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攻灭。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
太康五年(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

张悌自少有名理,于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吴末帝天纪三年(279年)升任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以身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