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科医生王会英:警惕你身边的“戏精”,他们可能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2022-08-31 09:53 作者:太原科大心理  | 我要投稿


王会英

王会英

40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原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从事精神科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行医格言:

  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一开始你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他们的精力特别旺盛,他们对你的热情几乎从第一天开始就保持如一。你不愿意听他们说话,他们反而越发卖力。只有当你以积极的方式回应他们时,他们才会消停下来。他们的行为极具戏剧化,总是过分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行为举止也像个话剧演员一样夸张。

  心理学研究认为,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缺乏自我满足能力,这样的人或可能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图片

  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男性癔症性人格表现也没有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

  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患病率为2.1%-3%,即100个人里面有2到3个人有此病症。

图片

  表演型人格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是要追溯到个体的童年成长经历,大部分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其童年都有着被严重忽略和冷待的经历,因为父母对其缺乏关爱并表现得不在意、不对其寄予期望,久而久之孩子内心对被忽视、冷落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所以就会在有自主行为意识和能力后竭尽全力、没顾忌的去博取关注、找存在感。

  与自恋型人格障碍不同的是,自恋型障碍的人渴望被注意,最终目的是想得到夸奖和仰慕;而表演型人格障碍不太在乎是被夸、哪怕被质疑或被讨厌也不要紧,最主要的是不能忍受自己不被关注。

图片

  一般来说,具有这种特征人格的人,都会有以下表现:

  1、喜欢做出夸张的举止引人注意

  表演型人格的人,有时候会故意插科打诨,做出奇奇怪怪的举止,以此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这类人就是天生的表演者,做任何事情都会将它夸大,唯恐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人群的注意力,是表演型人格的群体想要得到的唯一目标。

  2、极度依赖外界的情感需求

  我们也许会怀疑,为什么外界总是无法做到让自己心满意足呢?很多时候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去迎合对方的爱好,可最后却总是得不到周围人的追随。哪怕是掏心掏肺,也无法获得对方的喜欢。其实,为了让别人喜欢我们这群人,其实让我们做什么都可以。

  3、情绪反复无常,令人难以捉摸

  具有表演型人格之后,自己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不会一直保持平静。即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让自己变得特别敏感。无论好与坏,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点燃情绪的火种,让别人觉得自己反复无常。

  

图片


  表演型人格如何改善

  这种人格如果不进行纠正,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表演型人格障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想要改善,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1、主动融入环境,表现不应太刻意。

  人是一个环境的成品,不能够仅仅只顾展示自己,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跟人相处的时候,应当放下表现自己的想法,按照正常的方式去进行交际。奇怪的举动不会赢得朋友,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很刻意,心生厌倦。

  2、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要总是关注外界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虽说是要让两个人感到幸福,但是也应该照顾自己的感受,不能只顾着外界的想法。有时候,多尝试着走出去,做几件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必要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别人身上,想着去迎合其他人。

  3、控制极端的情绪,保持稳定的心态

  表演型人格的人,一旦发生情绪失控的时候,就应该要主动克制,寻找一个缓和的机会。任何时候,自己都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所烦心。尝试着和周围人进行交流,抽时间看看书籍,平静地和人沟通。

  总之,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的人,也不要就此灰心丧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发现身上具有这种特征以后,就应该注意调节,避免人格演变成一种人格障碍,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便。

精神科医生王会英:警惕你身边的“戏精”,他们可能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