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香港】武振文:《論太極拳以脊柱行拳》

2022-05-28 09:34 作者:广州武术_巭  | 我要投稿

【香港】武振文:


《論太極拳以脊柱行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德經 》

拳經曰:“ 命意源頭在腰隙 ”,一柱頂千斤,人上體的重量,手、臂、肩所承载的工作,就靠 “ 脊柱 ” 這一柱,柱為上下用力;拳經曰:“上下一條綫,两手空靈轉 ” 此一條綫也說的是 “ 脊柱 ” 要立直,通通脊柱的轉動帶動手轉動( 手就會有輕靈的效果 )。

脊柱一動,五脏六脏也會随之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對拔、伸拉几下脊椎骨( 上下運動 ),左右旋轉几下脊椎骨( 左右運動 )。人們常說 “ 伸筋拔骨 ” 那就先把人體最主要的脊柱伸伸拔拔,如此可調氣血,缓解疲惫,對健康會有很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把太極拳打得既缓慢又鬆柔,能疏經脉,通氣血,从而使人體获得健康和長壽,但未必人人都知道“ 用脊柱行拳 ”,是太極拳之所以能够疏經脉、通氣血、養生祛病的根本所在。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从人體的构成,脊柱的构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叙述。


1、人體的構成

按照中醫理論,人體是由氣、血、经脉、骨、髓及脏腑组成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肺、脾、肾;六腑指的是:大肠、小肠、膀胱、胃、胆、三焦。這些脏腑是由许许多多的經絡联结在一起的,每条經絡都有若干个穴位,這些穴位相當於氣血的能量庫,調節它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質量。

太極拳以活動腰脊為主要運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動无有不動。由于腰脊不停地運動,使人體產生各種各樣的姿态,配合拳势呼吸及内氣鼓荡,使脊柱有節律伸缩張弛,只要脊柱一動,處在脊柱周圍脏腑的俞穴就得到按摩和鍛煉,尤其是腰脊命門的两邊,腰眼的前折後迭更為激烈,使两肾得到非常有益的按摩,从而增强丹田氣,疏通脏腑的氣血,達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只有丹田氣饱满,才能阴平陽秘,固命之本。丹田氣是生命的根本,是協調阴陽,抗御病邪侵袭的關鍵。


2、脊柱的構成

人的脊柱是由 5 節腰椎、7 節颈椎和 12 節胸椎所組成。24 块骨節,既節節放鬆連套,又虚虚對准,中正重迭,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動摇性很大。人體的各種姿态,是通過脊柱的變動,并且帶動四肢的運動而形成的。人體的自然脊柱為 S 形,由胸椎的後曲,頸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曲。

要想形成太極身法,這两道弯曲應该基本上填平,通過虚領頂勁、含胸拔背、鬆胯敛臀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 S 形弯曲度减小了一些,這是中国的内功拳和健身氣功所要求的,以利内功的修炼和内氣的蓄養。

太極拳中的氣沉丹田,尾閭中正,是腰椎活動的结果;含胸拔背,氣貼脊背,力由脊發,這些是胸椎活動的结果;虚領頂勁,竖項神貫頂,這些是颈椎活動的结果。

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領下,以命門為火車頭,帶動脊椎和四肢運動,直接聯到背部的骨髓神經。

太極拳的每一个動作,先由脚下的阴陽變化,及腰部的虚實變化,通過脊柱及四肢的節節貫串,才能引起肢體的形状變化,而節節貫串,必須是全身鬆净、鬆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拳經曰:一举動週身具要輕靈,尤須貫串。這說明節節貫串在太極拳中是何等的重要。腰带肢體和四肢運動,先有腰部的鬆、沉、轉、放長,然後才有肢體的前進、後退、上起、下沉、左顾、右盼。整個行拳的過程,就是脊柱活動的過程,這樣不仅任督二脉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得到按摩,同時脊髓神經也获得良好的鍛煉,增强了任督二脉的氣血畅通,五脏六腑才能跟随健壮,這些部位的骨節和肌肉群亦同時得到鍛煉。


3、腰胯的重要作用

腰在脊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五節腰椎组成的,由尾閭向上第三节,俗称腰眼,就是指的命門穴。命門穴旁有先天之本的两肾,對應的是神阙穴( 肚脐 ),下邊有氣海穴( 氣海穴是储藏内氣的地方 ),這個部位俗称丹田,是修练太極内功的關鍵部位。拳經曰:“ 主宰於腰 ”、“ 刻刻留意在腰間 ”、“ 命意源頭在腰隙 ”等,這些都說明无論是盘架還是推手,腰總是起關鍵作用。

杨澄甫大師太極拳十要中第三条特别提到鬆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两脚才能有力,下盤稳固,虚實的變化皆由腰來轉動。要想鬆腰,必須溜臀。只有鬆腰方可進入太極之門,只有溜臀方可進入鬆腰之門,所以腰只能鬆,而不能用硬力。

腰鬆不開,脚难以放鬆,膝胯僵紧,腰是呈上启下的大關節,腰鬆不開形成一块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關節本力退不掉,週身挂力操作,這樣就很难體會到阴陽變轉,举動輕靈,行步如猫行,運勁如抽丝的太極味道。

腰胯虽然連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塌胯也称坐胯,與頂頭悬同是太極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从作用上讲,頂頭悬與氣势和輕靈有关,塌胯則与沉氣、沉勁,化勁,发勁等密切相。塌胯是求得髋關節的靈活,只有胯關節高度靈活了,腰胯及整體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動之感,左旋右轉進退随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松腰塌胯,開裆沉氣,氣沉丹田等說法,都不過是强调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稳,再加上带轴的腰,旋轉自如,才能化解對方的來力,安稳不敗。腰主轉動,以靈活為用,以之带動四肢,這是练柔軟的基础;胯以沉稳為主,在靈活的位移中稳定中心。腰胯虽然連在一起却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时主動運用腰胯。四肢的活动只不過是腰胯動作的外在延伸,或称為腰胯动作的表现形式;而功夫浅的人,只见手脚盲動、亂動,不見腰胯的運動规律。


由武振文摘自:傳統武學



【香港】武振文:《論太極拳以脊柱行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