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网最全】苏俄125mm弹药体系性能和总结(上)

2023-08-31 13:20 作者:十方程十  | 我要投稿

声明:

1.本文非全部原创,为本人总结整理

2.如您觉得您的文章被我借鉴了但并没有在参考文献栏列出,请私信向我指出。

3.请保持良好的阅读素质,请勿刷烂梗,踩一捧一引战(包括但不限于“苏联习惯吹牛逼所以水分很大”、“宰人航天”、“不如M829A4”),讨论无关内容请自觉离开。

4.参考文献在文末列出

5.注意:本文讨论穿深仅讨论理论性能实际靶板穿深误差和水分不计入在内

6.本人才疏学浅,如有表述不当、数据错误、配图侵权等情况请在评论区指出。

7.各位雷批不要将战雷数据和现实数据混为一谈!

8.本文不含任何政治立场,如您发表任何关于政治的不当言论将会被删除!

观前提醒:本文建议搭配B站标枪合作社-CCCP227的《苏联战后坦克防御论》阅读。

坦克百年之后七十年:苏联战后坦克防御论(上)

坦克百年之后七十年:苏联战后坦克防御论(下)

一、苏联GRAU弹药编号体系

苏联的GRAU编号体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弹药编号体系

为什么说是最复杂的编号体系呢?我们先来看看北约的弹药编号体系。

美国的做法是M+数字,升级型加额外后缀。如最著名的120mm M829系列穿甲弹,升级型为M829A1/A2/A3/A4。

德国的做法是DM+数字,一般DM+数字+3为穿甲弹,DM+数字+2为破甲弹,DM+数字+1为高爆弹。并且,多口径弹药命名方式相同(你能同时见到120mm DM53和7.62mm DM53)。

而苏联则较为奇特。以穿甲弹为例,苏联的弹药整体和弹药飞行体是分开命名的。以125mm口径主战坦克的分装式弹药为例(因为苏俄乌轮盘装弹机一般都使用分装弹),分装穿甲弹整体叫3VBM+数字,穿甲弹飞行体叫3BM+数字。当你看到3VBM17和3BM42时,你可能以为这是两个弹药,其实这是一种,只不过3VBM17是弹药整体的命名,3BM42是弹药飞行体的命名。大部分书籍对弹药的介绍方式都不同,甚至会出现同书籍里弹药介绍方式不同的情况,请大家不要将这些东西弄混。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弹药GRAU编号,以供大家参考。

3BK+数字 尾翼稳定破甲弹(如3BK18M)

3BM+数字 次口径穿甲弹(如3BM42“芒果”

3VBK+数字 分装式破甲弹(如3VBK25)

3VBM+数字 分装式次口径穿甲弹(如3BVM17也就是3BM42)

3OF+数字 高爆弹(如3OF26)

3VOF+数字 分装式高爆破片弹(如3VOF22)

3UBK+数字 定装式破甲弹(经常用于炮射导弹)


3UBR+数字 定装式曳光穿甲弹

3UBM+数字 定装式次口径穿甲弹

3UOF+数字 定装式高爆破片弹

(这三者经常用于机炮弹药体系)


9M+数字 导弹(如9M113“竞赛”)

9K+数字 导弹系统

9P+数字 导弹发射器/发射系统(如9P157-2“菊花-S”)

注:AT+数字通常是北约对苏联反坦克导弹的命名方式,更为简便(将上三者合一),大家经常会看到数种不同的介绍方式,以后可能会讲。

如有绍伊古接班人想了解更多关于苏联GRAU编号体系的信息,可参考这篇文章:

电子绍伊古养成记-苏俄GRAU编号体系

二、中苏俄V90与北约V50

这是指穿甲弹靶板判定的两个不同标准。

简单来说,中苏俄即90%概率穿透(通常是在2000m/0°)n毫米的装甲,北约标准是50%概率穿透即可。但是,北约的靶板钢材往往比中苏俄的更好。

也就是说,中苏俄对穿透概率的要求更高,北约对钢质量的要求更高。

所以,看到两个阵营的穿甲弹穿深不能混为一谈。

(顺便说一下,中国对三期弹的测试方式是一块半无限大倾角薄板来模拟真实坦克装甲布局,该方法实际换算过程中会有偏差)

三、正文

(注:本章为穿甲弹,高爆/破甲/炮射导弹参见下文)

1.1 3VBM3(飞行体3BM9)

苏联第一种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杆高硬度合金制作(也就是钢芯)

3BM9飞行体,与T-62使用的115毫米3BM3飞行体从结构上看来几乎完全相同,稳定尾翼的数量从6降至5片,弹芯为钢制,弹体为钝头,以便防止跳弹,头部有钢板制成的风帽已降低空气阻力,弹尾带曳光管,击发后显示红色轨迹2至3秒。——知乎-小毛爸比《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性能数据

• 穿杆长:410mm 

飞行体长:518mm 

初速:1800m/s

穿透力:295mm(10m/0°),245mm(2000m/0°),80-140mm(2000m/60°)

1.2 3VBM6(飞行体3BM12)

苏联第二种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杆长和飞行体长没有变化,但内部构造发生改变来增加穿透力。

3BM12飞行体, 弹头嵌入碳化钨合金穿甲块(红色部分)。穿甲块长为71毫米,直径为20毫米。穿甲块前部有相对较软的金属为阻尼块(黄色部分),阻尼块是为了防止在不利的入射角度下发生跳弹。——知乎-小毛爸比《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性能数据

• 穿杆长:410mm 

飞行体长:518mm 

初速:1800m/s

穿透力:320mm(10m/0°),280mm(2000m/0°),110-150mm(2000m/60°)

1.3 3VBM7(飞行体3BM15)

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的主力弹药,广泛用于T-72/T-64主战坦克,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穿杆和飞行体总长相对3BM12有了一些提升,结构改变不大。

BM-15弹头,是BM-12的改进版本,拥有同样71毫米长、直径20毫米的碳化钨合金的穿甲块。在阻尼块尺寸为20毫米长,直径20毫米。苏联后期主要用于出口。——知乎-小毛爸比《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性能数据

• 穿杆长:435mm 

飞行体长:548mm 

初速:1780m/s

穿透力:350mm(10m/0°),310mm(2000m/0°),120-150mm(2000m/60°)

1.4 3VBM8(飞行体3BM17)

3BM15的外贸版本,碳化钨合金穿甲体被取消。大量出口至其他国家。(很难想象阿拉伯国家当时的坦克弹药状态,极大可能为3BM9和3BM17,破甲弹为3BK12或3BK14)

性能数据

• 穿杆长:430mm(穿杆相比3BM15减少了5mm)

飞行体长:548mm 

初速:1780m/s

穿透力:330mm(10m/0°),290mm(2000m/0°),110-150mm(2000m/60°)

1.5 3VBM9(飞行体3BM22)

20世纪70年代,为了对抗北约更强穿甲弹的威胁,苏联研制的新一代穿甲弹。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量装备苏军,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3BM22飞行体,在3BM15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在穿甲块的前部,尺寸88×27毫米大尺寸的改进型阻尼块,产生的转正效果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较大的弹丸质量导致初速略有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的3BM22所携带的辅助装药采用3Sh52主发射药筒使用的12/7 VA发射药,发射药截面上有7个小孔。——知乎-小毛爸比《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性能数据

• 穿杆长:430mm(穿杆相比3BM15减少了5mm)

•飞行体长:558mm (飞行体相比3BM15增加了10mm)

•初速:1760m/s

•穿透力:420-440mm(10m/0°),380-390mm(2000m/0°),170mm(2000m/60°)

1.6 3VBM11(飞行体3BM26)

苏联在3BM22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产物,将钨合金穿甲部分移到弹药尾部。

(一说全钨合金弹体,但图中的方案明显更合理)

性能数据

• 穿杆长:?mm

•飞行体长:558mm 

•初速:1720m/s

•穿透力:460mm(10m/0°),410mm(2000m/0°),200mm(2000m/60°)

(根据现实测试,3BM26在测试中无法达到目标初速而导致2000m/0°穿透力往往在370mm-390mm不等,数据中的穿透力为预估穿深,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1.7 3VBM10(飞行体3BM29)

使用贫铀弹芯的一种穿甲弹,目前信息较少,也没有实物图片。

根据苏联弹药体系命名习惯,预估结构和3BM26相近。

性能数据

• 穿杆长:?mm

•飞行体长:558mm(预估) 

•初速:1700m/s(预估)

•穿透力:475mm(10m/0°),430mm(2000m/0°),210mm(2000m/60°)(预估)

1.8 3VBM17(飞行体3BM42)

苏联真正意义上第一代钨合金穿甲弹,飞行体大部分由钨基合金制成而非钢(高硬度合金)。穿甲能力大大加强。结构方面使用我们熟知的“双节棍”结构。阻尼块重新设计,目前仍是俄罗斯陆军的主力穿甲弹。

性能数据

• 穿杆长:452mm

•飞行体长:574mm

•初速:1700m/s

•穿透力:500mm(10m/0°),450mm(2000m/0°),220-230mm(2000m/60°)

穿透力(实际):因为发射药质量差及生产工艺问题导致无法发挥原定初速,实际数据可能在420mm(2000m/0°)左右。

1.9 3VBM13(飞行体3BM32)

苏联第一种整体穿杆穿甲弹,穿杆主要使用贫铀合金,虽然飞行体长和杆长都不优秀,但优秀的初速和材质让它的穿深仍然比3BM42一类穿甲弹优秀。

3BM32飞行体,是3BM26的改进型号,弹芯采用贫化铀,镍和锌的合金。发射药使用3Sh63发射药。——知乎-小毛爸比《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性能数据

• 穿杆长:?mm

•飞行体长:480mm(可以算超短杆了)

•初速:1700m/s

•穿透力:560mm(10m/0°),500mm(2000m/0°),250mm(2000m/60°)

1.10 3VBM20(飞行体3BM46)

使用贫铀合金的新一代穿甲弹,在俄罗斯军队中算较为先进的一种。弹托全新设计,穿透提升较多。

性能数据

• 穿杆长:546mm

•飞行体长:635mm

•初速:1700m/s

•穿透力:650mm(10m/0°),600mm(2000m/0°),300mm(2000m/60°)

穿透力(实际):因为发射药质量差导致无法发挥原定初速,实际数据可能在580mm(2000m/0°)左右。


1.11 3VBM17M(飞行体3BM42M)

3BM42的升级版,但从里到外基本都是重新设计的。一体化穿杆材质为钨基合金,阻尼块重新设计,杆长大大增加。弹托也重新设计并使用小尺寸低阻尾翼。

性能数据

• 穿杆长:570mm

•飞行体长:750mm(应该需要改进装弹机才能发射这种长杆穿甲弹)

•初速:1750m/s

•穿透力:?

(对因为飞行体过长导致穿深计算困难,该方案可能和3BM60有相近的穿透力)

1.12 3VBM23“铅-2”(飞行体3BM60)

需要配套新自动装弹机才可以发射的新型穿甲弹,在2002年设计定型完成,因成本问题至今没有推广至全军。数据相较3BM46提升不大。

性能数据

• 穿杆长:600mm

•飞行体长:740mm(需要改进装弹机才能发射这种长杆穿甲弹)

•初速:1650-1660m/s

•穿透力:660mm(10m/0°),600-610mm(2000m/0°),300mm(2000m/60°)

(因为初速太差导致2000m/0°穿深远不如DTC10-125,至于和DTC10-125打成平手的那个弹应该是3BM59)

1.13 3VBM22“铅-1”(飞行体3BM59)

俄罗斯最先进的通用型穿甲弹,但仍需要新型装弹机才能发射。使用贫铀穿杆。构造和3BM60基本相同。至今仍少量装备或做实验用途,实物照片较少。

性能数据

• 穿杆长:600mm

•飞行体长:740mm(需要改进装弹机才能发射这种长杆穿甲弹)

•初速:1650-1660m/s

•穿透力:720mm(10m/0°),660-680mm(2000m/0°),330-345mm(2000m/60°)

1.14 3BM40

为187工程装备的125mm 2A66主炮设计的新型穿甲弹,使用钨合金弹芯。只存在于图纸上。

性能数据

• 穿杆长:?

•飞行体长:?

•初速:≥1700m/s(预估)

•穿透力:720mm(10m/0°),681mm(2000m/0°),335mm(2000m/60°)(预估)

1.15 3BM39

为187工程装备的125mm 2A66主炮设计的新型穿甲弹,使用贫铀合金弹芯。只存在于图纸上。

性能数据

• 穿杆长:?

•飞行体长:?

•初速:≥1700m/s(预估)

•穿透力:800mm(10m/0°),750mm(2000m/0°),375mm(2000m/60°)(预估)

1.16 3BM70“真空-2”

适配T-14装弹机而设计的超长杆穿甲弹,使用钨合金穿杆。因发射药导致初速慢所以穿深在同杆长情况下仍是中规中矩的,但凭借超长杆仍然是125mm届穿深最高的穿甲弹。

性能数据

• 穿杆长:800mm(预估)

•飞行体长:980-1000mm(预估)

•初速:1700m/s(预估)

•穿透力:840-860mm(10m/0°),780mm(2000m/0°),390mm(2000m/60°)(预估)


1.17 3BM69“真空-1”

适配T-14装弹机而设计的超长杆穿甲弹,使用贫铀合金穿杆。因发射药导致初速慢所以穿深在同杆长情况下仍是中规中矩的,但凭借超长杆仍然是125mm届穿深最高的穿甲弹。

性能数据

• 穿杆长:800mm(预估)

•飞行体长:980-1000mm(预估)

•初速:1700m/s(预估)

•穿透力:920-940mm(10m/0°),850-860mm(2000m/0°),430mm(2000m/60°)(预估)

、俄罗斯弹药体系现状

毫不客气的说,俄罗斯的穿甲弹目前是极其落后的。

因为众所周知的苏俄弹药的老缺陷(发射药稀烂),导致很多设想初速1700m/s以上的弹药都只能打出1650-1680m/s的初速,进一步导致穿深的降低。

并且,因为穿甲弹价格的昂贵和俄罗斯经济的落后,在中国全面换装DTC10-125三期弹时,俄罗斯新锐主战坦克T-80BVM和T-90M仍然在大规模使用3BM42甚至3BM26这种苏联时代的老旧弹药。这导致俄罗斯坦克对抗思路逐渐从甲弹对抗转向高爆弹、破甲弹和炮射导弹的运用

豹2疑似被T-72B3击毁

不管视频中的是不是豹2A6,是不是Strv 121A,但是从俄罗斯坦克手的弹药选择上可以看出,炮手明显选择了更为多用途的破甲弹和炮射导弹(猜测为3BK18M和9M119“反射”)。

这种思路是错的吗?明显不是。在愈发多元化的战场上,高爆弹、破甲弹和炮射导弹一类弹种明显比穿甲弹用途更广泛,在面对对方坦克时也有一定战斗能力。这种思路是值得认可的

五、总结

在苏联和俄罗斯时代,总能看到一些领先全世界的武器装备。从477工程、490工程、1K17激光坦克到T-14阿玛塔车族、库尔干人步兵战车。

但这些计划最终往往被搁置,被废弃,最终被送往坦克坟场或在一场战斗中被炸毁。

而原因大多是因为没钱

“我们的技术和思路都是先进的,但倘若没有钱和地位,我们该如何走向未来?”

上图:1K11激光坦克 下图:被废弃的1K11激光坦克
上图:477工程 下图:477工程现状
上图:安-225 下图:被乌克兰摧毁的安-225残骸被回收

本篇到此结束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知乎:小毛爸比 - 《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2].Bilibili:来自白玉楼的庭师 - 《苏维埃の热光线——冷战苏联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1)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篇》

(注:第二篇更好的介绍了苏联穿甲弹内构部分特征,如果想深入了解苏联穿甲弹内构部分可以参考该文章)

[3].Bilibili:血还未冷呐 - 《俄军服役最高穿深穿甲弹3bm59与3bm60简介》









【全网最全】苏俄125mm弹药体系性能和总结(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