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三)
既已将神造论打破,则万有的本体,自然求诸万有自身。最初发达的,是从客观上求,于是有一元的唯物论和多元的唯物论。
但客观的物质能否独立存在?“桌子”、“黑板”都是由我的心看见、我的心想到,是否能离开我们的意识独立存在?这样说来,“桌子”、“黑板”的存在不是靠它自身,是靠我们的意识。简单说,就是只有主观的存在,没有客观的存在。这一派的主张就是唯心的一元论。
由粗的物质推到原子,由原子推到电子。电子的震动,全靠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力”。这“力”到底是有还是无,就很难说了。
佛经上常说“不可思议”,其实是“不许思议”。因为一经思议,就非本体。本体既不可思议,所以为一般人说法,只得从名相上入手。名相剖析得精确,也可以从此悟出真理。佛教所以有法相宗,就是这个缘故。
老子书中许多“无”字,最好做“空”字解。“空”者,像一面镜子。镜子内空无一物,而能照出一切物来。
老子认为宇宙本体原是绝对的,因者分别心才生出种种的名。其他的一切物象事象,都可以说是从正反两面衍生而来。
罗素:人类的本能,有两种冲动。一种是占有的冲动,一种是创造的冲动。前者是要把某些事物据为己有。这些事物的性质是有限的,是不能相容的.....后者正和他相反,是要某种事物创造出来,公之于众。这些事物的性质是无限的,是能相容的。 【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什么办法教人不争呢?最要紧的是明白“不有”的道理。
老子认为,从分别心中生出来的智识总是害多利少,不如去除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