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常识午餐】
1.(单选) 王某向李某借款1万元,李某当场向王某交付现金1万元,王某向李某出具借条一份,张某在该借条上签字,后王某没有按时还钱,李某将王某和张某同时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还钱,并要求张某承担连带责任。关于张某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只是作为见证人签字,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B.张某在别人的借条上签字,应当推定为保证人,并承担保证责任
C.张某在别人的借条上签字,视为共同借款人,应当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D.只要借条上没有任何明确表述或其他事实表明张某愿意承担保证责任的,张某即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规定,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或者借款合同上签名或者盖章,但是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张某虽在在该借条上签字,但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也没有其他事实表明张某愿意承担保证责任,张某无须承担任何责任。A、B、C项错误,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2. (单选)混凝土搅拌车从泵站运输到工地期间,其罐体必须时刻保持低速转动。下列关于这一操作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速混凝土凝结
B.促进混凝土充分搅拌
C.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D.保证混凝土性能达到施工要求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混凝土要保持液体状态直至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所以它在运送过程中一定不能凝固,A选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如果混凝土搅拌车不搅拌,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中的石头就会沉入底层,中间层是砂子,上层是水泥浆,并且运输到工地后就会出现结块的现象,因此,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转动既可防止混凝土结块,又可防止混凝土分层,让混凝土混合得更均匀。B项正确。
C项: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混凝土搅拌车运送混凝土途中,搅拌筒不得长时间停转,要保持低速转动,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C项正确。
D项:施工的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罐体时刻保持低速转动能够避免混凝土分层离析,保证混凝土性能达到施工要求。D项正确。
3. (单选)某小区业主拟将其住宅改变为经营性民宿,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A.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公共防疫的规定
B.应当遵守小区业主委员会通过的管理规约
C.应当获得该业主所在楼栋的其他全体业主同意
D.应当获得小区全体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民法典》第279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D项中“小区全体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与法条中提到的是“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相违背。
因此,选择D选项。
4. (单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此诗所咏“秦王”在位期间的是:
A.蔺相如完璧归赵
B.唐雎不辱使命
C.荆轲刺秦王
D.郑国疲秦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出自唐代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蔺相如完璧归赵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这里的秦王指的是秦昭襄王嬴稷,不是秦始皇,A项对应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秦王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这里的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C项:《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这里的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D项:郑国,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水利专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年),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这里的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5. (单选)下列表述按照所代表的年龄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从心之年→舞勺之年→知非之年→期颐之年→鲐背之年
B.舞勺之年→知非之年→从心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C.舞勺之年→从心之年→知非之年→期颐之年→鲐背之年
D.从心之年→舞勺之年→知非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
第二步,从心之年,意思是随心所欲的年龄,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出自《论语·为政》。舞勺之年,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舞勺。出自《礼记·内则》。知非之年,指五十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鲐背之年是指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泛指老人高寿。根据年龄顺序应是舞勺之年→知非之年→从心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因此,选择B选项。
6. (单选)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调整的是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
B.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C.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D.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典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同时根据《民法典》第989条,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A项正确。
C项:《民法典》第1260条规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C项正确。
D项:《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D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