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PWM反坦克碰炸手榴弹(Panzerwurmine)
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点个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up主在此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正文
PWM是一种由德国开发,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产使用的反坦克碰炸手榴弹。

设计特点
PWM是在41式反坦克手榴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外形上同铁拳火箭弹的战斗部相似,主要区别在于PWM的尾部多了用于稳定的飘带,后期型还加装了稳定翼。

PWM的前部为半球形金属整流罩,弹体为圆锥形,内部为空心装药的TNT炸药,弹体后部为木柄,木柄末端中有引信,引信由击针、雷管等部件组成,平时击针被保护帽固定住,木柄内部装有传爆药,用来引发弹体内的炸药,木柄的外部则为用于安全的定向反定向伞,由4片三角形的帆布,这些帆布安装在连接弹簧的骨架上,行军状态下依靠保险帽收缩为一体。
使用时卸下保险帽,于是定向伞像雨伞那样摊开,同时击针保险也被解脱,朝向目标投掷后,定向伞负责保持手榴弹的方向稳定,弹体接触目标后,击针在惯性作用下撞击点火帽,最终引燃传爆药,引爆战斗部。

特点
该武器在手雷的基础上加持了翅膀,同时也加大了内部TMT炸药的数量,士兵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有力将手雷给甩出去,触碰到敌人的坦克马上就会爆炸,一般射程在30-50米左右,二战时期可以说坦克的克星,平常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收起来很是方便。
衍生型号
PWM主要由前期和后期两种型号构成,前期型也称kz,重量较轻,为一千克,直径114毫米战斗部重量为500克,可以击穿150毫米厚的垂直均质钢板,
后期型也称为L重量为1.36千克,长度为533毫米,前期型产量很小,而后期型的生产开始于1943年5月,虽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但是L的产量还是达到了20.3万枚。
数据(后期型号)
全弹高:533mm
弹径:110mm
装药量:500g
全弹重:1.36kg
性能:穿甲厚度为150mm
评价
PWM反坦克手榴弹对投掷者的专业技能也就是投掷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加上由于人的体能有限,弹药质量不能过大,导致其威力略嫌不足,主要作为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