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复习《618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全套复习资料
2023考研复习《618行政管理学》全套资料,节选自识库学习网

复习笔记节选



考研真题节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与行政管理学[上海交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行政[广东海大2017年研]
答:(1) 行政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事务等管理活动; 狭义上,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概括来说,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2)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等,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它是一门以狭 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台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2.行政管理[首经贸2017年研]
答: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以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3.伍德罗威尔逊[中南财大2015年研;陕西师大2015年研;燕山大学2011年研]
答: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普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十八任总统。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其主要贡献为:①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②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二二分法,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认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
政治和行政的二二分法。尽管威尔逊的理论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并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4.古德诺[对外经贸2007年研]
答:古德诺是美国著名学者,行政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教授行政法学,其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是1900年发表的《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一书。古德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二分法理论,认为传统的三权分立学说不符台民主国家的实际,因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司法只是行政的一小部分。政治,表现的是国家意志,同时也表现民意和决定政策,是议会掌握的制定法律和政策,用来表达国家意志的权力;行政执行国家意志,同时也执行民意和政策,是行政部门掌握的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权力。这样,古德诺就否走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古德诺进一步认为,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也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或技术标准。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将政党和政治权力等政治因素排斥在行政之外,而将政府文职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并规定事务官在政治上中立。古德诺一生论著甚丰,较有影响的还有: 1895年的《市自治:行政研究》、1897年的《市政问题》和1909年的《市政府》等。
5.政治行政二一分法[华南理工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广西民大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7年研;东华大学2014年研;南航2013年研]
答:政治行政二分法是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的一 种观点,认为政治与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就越小;但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不可避免。自此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辨析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一 一批重量级学者的著作在创立行政管理学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其中以威尔逊著的《行政学》、古德诺著的《政治与行政》和高斯著的《行政学导论》最具代表性。[电子科大2013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一批重量级学者的著作在早期创立行政管理学时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以威尔逊著的《行政学研究》、古德诺著的《政治与行政》、怀特著的《行政学导论》(或高斯著的 《公共行政的边界》)最具代表性。威尔逊被公认为是开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于1887年著 《行政学研究》一书。古德诺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被营为“行政学之父”,于1900年著 《政治与行政》。1926年怀特著的《行政学导论》作为美国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 通常被视为行政学正式问世的标志。此外,怀特的《行政学导论》、威劳贝的《行政学原理》与费夫纳的《行政学》一并成为三足鼎立的著名教材。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指的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第三部门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的客观规律,其中也包括行政改革发展的问题。[电子科大2012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行政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不同,这种说法混淆了二者的研究对象。
(2)只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第三部门。
(3)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行政机关,在中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3.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客体,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客观规律。[电子科大2014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是行政管理的主体;其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机关的职权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同时必须依法行使,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也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4.泰勒因为提出了“政治一行政”二 分的理论,被营为公共行政作为独立学科的创始人。[暨南大学2018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由威尔逊提出。作为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就行政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另一方面,行政与政治密切相关,“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与企业办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一样。”泰勒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科学,促进了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正是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一些行政学家便开始重视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武汉科大2014年研]
答: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其本质上体现着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谋求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过程。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于:
(1)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与其他管理相比,它涉及面最广、最具有权威性。 国家或政府的行政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兴衰。好的行政管理能使国家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坏的行政管理可能直接导致国家衰败。
(3)行政管理的实践和改革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2.为什么近现代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于美国? [北邮2012年研]
答:近现代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在于:
(1)美国建国较晚,历史不长,受传统的约束和影响比较小,更能发挥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2)美国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促进了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兴盛,同时行政管理的实践也为行政管理学的创立提供了经验支持。
(3)在美国,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也为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如政治学、法学。这些领域中有一大批重 量级学者,对行政管理学的酝酿和创立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4)美国以“三权分立”学说建国,在实际运作中,注意力多集中于行政方面。有了三权分立才能产生真正的行政行为,而后才会诞生研究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学这一学科。
(5)美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日愈繁重,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于是,行政管理学便应运而生。
3.简述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首经贸2013年研]
答: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出其矛盾的特殊性。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授予的。因此,行政管理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公共管理。
(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行政机关的范围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全体国民,由此也决定了行政管理学有比其他管理科学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广泛的适用性。
(3)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的本质特征。行政管理必须以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管理。任何行政机关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但行政活动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是有规律的。行政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探讨和发现这些规律,形成科学理论。总的来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现象,它是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行政管理学要综台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系统的各方面、各要素、各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合理结合形式。
4.简述政治与行政二分及其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意义。[中山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政治与行政二分。[中山大学2018年研]
答:(1) 政治与行政二分:
最早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的是行政学创始人威尔逊,其后,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阐释。
具体如下:
①政府的职能可分为政治和行政,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 是国家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活动;“行政’ 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政治没有必要干涉行政。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也是民意的表现和政策的决定,是由议会掌握的权力;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民意的执行和政策的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职能分工一 一样明晰,因此“政治”与“行政’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调适。对政治和行政,人们普遍的印象是二者相互分离,早期的学者并没有政治和行政在行政事务部门和具体行政事务上可以分离的表述。其实政治与行政二分的“二分”是针对政府职能这样一个前提; 而在具体的行政事务部门和公共事务上,政治和行政不可能完全分离。
③行政更多地表现为一些事务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事务,因此行政对效率的追求是可行的。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的开篇说“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成功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④行政官员对民选官负责并执行民选官员的意志,在价值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应该以追求效率为前提。传统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理解是: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行政官员应该而且必须保持政治上的中立。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关于学科的论证基础:
a.政府由“政治”与“行政两种过程构成,“行政是其中一种单独的过程。
b.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
c.关于“行政”的科学研究可寻得类似于物理学的普遍原则,行政研究可由艺术转变为一门科学。
d.行政将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运用行政科学可以增进政府管理的效率。
②政治和行政分离的历史意义:
a.把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这对行政学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b.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执行功能互相渗透,难以截然分开。以执行国家意志为主要功能的政府机关,通常又被赋予表达国家意志的具体细节的职责;而以表达国家意志为主要职责的机关,即立法机关,通常有权用某种方式控制以执行国家意志为主要职责的机关对国家意志的执行。
四、论述题
1.请谈谈你对我国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的认识。[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是在立足本国行政管理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使其有效地服务本国社会。行政管理学本土化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进这一进程需要做很多工作。当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转变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的观念:
①强化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的“反省一批判" 意识。研究者要通过对西方外来行政管理知识的反省,批评那种对西方行政管理的错误认识,揭示机械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的危害性,坚信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片面地吸收、引用西方行政学知识,不仅无法清楚解释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而且将导致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畸形依赖,最终使行政管理无法在我国社会中生根、成长。
②强化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的责任意识。研究者要增强行政管理理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社会关联性。这就需要理论研究直接介入行政管理现实,关注行政管理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并以现实为基准丰富和发展理论。
③强化行政管理研究者的“竞争一发展 '意识。研究者在研究中要努力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拓宽视野,更好地推进行政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为此,研究者必须具有“竞争一发展”意识。树立“竞争一 一发展“意识,有助于研究者加强本土行政管理理论与国际行政管理理论的互动,基于研究、解决本土问题的行政管理理论才可以得到丰富和发展;反过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行政管理理论又能指导和引导本士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
(2)推进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创新:
转变行政管理研究者的观念,是全面推进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推进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使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获得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因而,推进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既需要行政管理学者在对我国行政实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与方法,又需要行政管理学者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行政管理理论创新。
①在深入调查中催生行政管理理论创新。在本土化进程中,推进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离不开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研究者只有深入行政管理实践进行调查,才能突破其过去所坚持的理论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立场所构成的认识框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与量化分析、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当前,应围绕政府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体制架构和管理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拓展实地调查领域,揭示我国行政实践的
原则与体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从而致力于行政管理理论的验证与构建。
②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行政管理理论的创新。
a.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相反,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在批判中借鉴,从而更好地推进本土化。要从本土实际出发,发现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所难以解释的现象、变量或反例,为创新具有本土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提供机会。行政管理研究者要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时代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胸怀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b.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无论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还是行政管理改革实践,西方国家都走在我们前面。我国的行政管理学者必须先当学生,系统地了解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各种研究理论与方法,从而了解其优点与不足,进而结合我国的行政实践,更快地建设本土化的行政管理。
(3)强化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指导性作用:
这是行政管理本土化的内在要求,这种指导作用的发挥是对我国的行政现象与问题作出的独特透视。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行政实践的联系并不紧密,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隔阂。从现象上看,行政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取向的偏差,突出表现为多数行政学研究者满足于书斋式的宏观“理论”研究,习惯于思维的演绎,不能深入实际,不是从事实和采集的数据中推导出结论,而是轻率地得出主观判断。就目前而言,多年的行政改革与发展已经使我们在实践上超越了西方的话语环境,超越了西方任何现存理论的框架。任何西方现存的理论模式都不可能提供解决我国行政问题的现成药方,尽管其对我们有所启迪。因此,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更应该自觉地去研究我国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治理的现实,进行更多积极性的思考,提出对策性的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人类历史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前瞻性地探讨人类未来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引导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推进行政管理本土化的重要目的之一。
2.如何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湘潭大学2017年研]
提高公务员工作绩效,是近年世界各国人事行政改革所考虑的一一个重点。
(1)从指导理论上讲,强调工作环境与金钱刺激重要性的“古典科学管理学派”与强调人的社会需求的传统“人际关系理论”已经被近年的“行为科学”所取代。行为科学强调人的多重需求(如生理、安全、社交、挑战、成就、自我实现等等),主张从人的多重需求出发,来设计出一系列促进公务人员提高工作绩效的机制。
(2)从实践经验上看,近年西方各国政府采取的刺激公务员提高工作绩效的主要途径有:
①鼓励公务员积极参与所在机构的决策过程,使每个公务员感受到所在职位以及个人的重要性。
②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由每个公务员自己提出本职工作的目标,并加以实现。
③采取“质量圈“方法,将一一政府机构中的公务员划分成若干“质量圈”,每一质量圈构成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发展共识,以更好地完成每一质量 圈”的共同目标。
④采用“全面绩效测量’'来弥补仅由政府系统内部对公务员绩效进行评估的不足。全面绩效测量是指由公务员、服务对象和市民一起对某一政府机构的服务 水准和服务效率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再反馈给每一个公务员。全面绩效测量的好处是可以让公务员切身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制定改进措施的决策过程之中。
(3)从现实需求来看,我国传统的公务员考核在“德、能、勤、绩、廉”统一框架下,由自我鉴定——小组评议——领导审核决定这样简单的程序完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考核内容和标准不明确不具体,缺乏针对性。
②出现考核结果的平均主义和优秀人员“轮流坐庄”的现象。
③考核方法过于简单。
④考核结果难以作为任用等的客观依据。
(4)从创新实践来看,我国一些地方对普通公务 员考核也进行很多改革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有:
①对领导干部实行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目标责任制更能体现考核客观公平,主要是针对主要党政领导干部而实施的考核。很多地方党组织都出台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规定和办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促进我国干部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
②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如电子政务),实现考核标准刚性化,并由电子政务系统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大大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③引入企业界的成功和有价值的考核方法,如360度考核、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法等,使公务员考核方法日益科学化和多样化。
2023考研复习《618行政管理学》全套复习资料
完整版 可转识库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