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e10-1-1铁白铜、铸造温度、耐腐蚀性能
BFe10-1-1为含镍较少的结构铁白铜,BFe10-1-1合金中的Fe和Mn的加入大大改进了这种材料的抗浸蚀性能。
在清洁的海水里,该合金接受的水流速度可达2.2-2.5%/s。在微盐溶液中能接受的最高速度可达4m/s。该合金可避免应力腐蚀开裂和高温点脱镍。因此该合金对清洁或有一定污染的海水及江湾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被大量使用在电站、脱盐、石化工厂等使用海水的热交换器上。
17 至 18 世纪, 镍白铜大量传入欧洲, 并被贵为珍品。 称作“ 中国 银”或“ 中国 白铜” , 对西方近代化学工艺曾起过巨大影响。 16 世纪以后, 欧洲的一些化学家、 冶金学家开始研究和仿造中 国白 铜。 法国的耶稣会教士杜霍尔德在其 1735 年出 版的《中华帝国 全志》 中 写道: “最特出 的铜是白铜, 其色泽和银一样, 只有中 国才有, 也只见于云南省。 ”
1775 年, 英国 刊行的《年纪》 中, 有《英国 东印度公司 驻广州货 客勃烈所作奇特的研究及有价值的发现经过实录》 , 提到英国要实验仿造东印度公司从广州买去的中 国 白铜。 文中说: “ 在去年夏季, 有船从中国 驶抵英伦, 他(勃烈) 又附寄了 他自 云南得来的白 铜……目 的是要在英国手工艺制造和商务促进会秘书摩尔指导下, 从事实验和仿造这种中 国白 铜。 ” 接着, 在瑞典政府采矿部任监督的化学家恩吉司 特朗姆, 于 1776 年发表了 一篇研究云南白 铜的论文, 样品分析结果, 含镍量与含铜量为 5 或 6 与 13 或14 之比, 发现中国 白铜是铜镍锌三元合金。 他声称从中 国购买此项合金代价甚高, 认为瑞典国内 某些矿区也有相同的矿物, 因此仿造起来应该不很困难。

标准:GB/T 2059-2000; GB/T8890-2007
化学成分
铜 Cu :余量
镍+钴 Ni+Co:9.0~11.0
锡 Sn :≤0.03
锌 Zn:≤0.3
铅 Pb:≤0.02
磷 P:≤0.006
铁 Fe:1.0~1.5
锰 Mn:0.5~1.0
硅 Si :≤0.15
硫 S :≤0.01
碳 C:≤0.05
注:≤0.7(杂质)
1822 年, 英国 爱丁堡大学化学师菲孚发表了 他分析云南白铜的结果, 其合金比例为铜 40. 4%, 镍 31. 6%, 锌 25. 4%, 铁 2. 6%。 并说在英国当 时还没有人知道应如何仿制这种中 国白 铜。 其后一年, 英国 的汤麦逊首先制出 和中 国 云南白铜相似的合金。 同年,德国 的海宁格尔兄弟仿制云南白铜成功。 随即西方开始了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并将这种合金改名为“ 德国银” 或“ 镍银” , 而名 副其实的云南白铜,反而被湮没无闻了 。

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σb (MPa):≥275
伸长率δ10 (%):≥28
注 :带材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试样尺寸:厚度≥0.3
耐腐蚀性能
测量了不同稀土含量的BFe10-1-1合金在流动海水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腐蚀产物。
结果表明
对于成分相同的BFe10-1-1合金,海水流速越大,腐蚀速率越大;在流动的人工海水中,BFe10-1-1合金腐蚀类型以剥蚀为主,稀土含量为0.04%时合金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最好,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含稀土相(如CeNi5)的腐蚀产物层,微裂纹较少,与基体结合牢固,能有效地减缓腐蚀速率,提高耐腐蚀性能;当稀土含量过高时,耐腐蚀性能反而降低。
当西方国 家仿制云南白铜成功后, 我国 白 铜的出口 数量大大减少。 至19 世纪后期, 德银已取代中 国 白铜占据了 国 际市场, 中 国的白铜矿冶业随之衰落。 然而全国 各地对云南白铜仍十分喜爱。 直至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昆明 市仍有不少白 铜店, 其产品色泽光洁, 质地软硬适中, 经久耐用 , 不起浮垢。 其中 以“ 江南宝” 白 铜店最有名气, 产品有水烟袋、 旱烟斗、 墨盒、 面盆等, 尤其面盆最享盛誉, 远销至江南和京津。 解放前, 云南民间嫁女时嫁妆中 仍以有白 铜面盆为光彩, 如果产品是“江南宝” 店所制, 购买者则更觉荣耀。 用过之物价钱仍高出 别家产品三四倍。

热处理规范
铸造温度1330~1350℃
退火温度780~810℃
挤压热加工温度900~960℃
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