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档案8:第七封印
记得黑神话悟空公布第一个宣传动画的时候,玩家们奔走相告,互传视频到各大平台,一时间令国内玩家为之沸腾,似乎大家期盼已久的国产3A正呼之欲出。事实上,在20多年前,国产单机还真曾经有一款以3A为目标,力图向全球玩家展现国内游戏水平的游戏。这款游戏耗时三年,投入约合一千万人民币,还上了美国E3游戏展。但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销量二百五,游戏最终在国内外,都以失败告终。时光流转,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个游戏时,也许能得到一些关于国产游戏的命运与答案,而这个生如昙花,去如朝露的游戏,名字叫做第七封印。

第七封印是一款改编自同名奇幻小说的游戏,原著因世界架构庞大、出场人物众多、角色富有魅力、剧情跌宕起伏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成为那个年代国内奇幻小说的代表。作者纳兰真身兼小说家、漫画家、塔罗牌专家,也给这部作品增加了些许传奇色彩。实际上,这部作品从诞生之初,就与电子游戏有极大渊源。因为纳兰真老师最初就是于游戏杂志上连载第七封印。在连载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作品很适合改编成游戏,于是在1999年,纳兰真老师正式与智冠合作,决定推出一部第七封印的电子游戏。

在小说中,第七封印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呼荷世界中的故事,呼荷世界总共分为四个大陆,六个王国,和一个特别行政区,主要有索摩和妖精两大种族,这个世界一直以来被火、水、风、地、日、月六大能量封印,传说解开六个封印后,魔王便会复活,降临世间。我们的故事,正是始于魔王的复活,而第七封印,也将成为一切的关键。

鉴于第七封印的名气,智冠当时非常重视这部作品,而第七封印的西方奇幻元素有别于当时国内其它以仙侠为主的游戏,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所以智冠当时投入了大量资源,以望让国产游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年,电脑游戏的质量普遍比不上主机游戏,当时智冠的目标是制作一款能比肩主机游戏的大作,宣传口号中,不仅出现了超越主机游戏的语录,还有“第七封印,解开你不玩国产游戏的封印”等豪言壮语。

虽然智冠方面对第七封印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客观来说,即便与1997年研发资金达到4500万美元的最终幻想7比较,第七封印的投入规模也相距甚远,而且最终幻想7的全球宣发成本甚至达到了1亿美元,公司当时也积累了不少国际化经验。所以,第七封印没有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也很合理。但是,如此大制作,第七封印居然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市场,那就有点可惜了。

首先,第七封印这个游戏还是有不少亮点。它的剧情以原著为依托,3D画风在当时的国产游戏中也首屈一指,场景和城镇也都很漂亮,招式动画也很华丽。为了能达到主机游戏的水准,在音乐方面,智冠更请来了光田康典做配乐。只要稍微接触过主机游戏的玩家,相信也对这个名字略有所闻。光田康典老师曾经为超时空之轮、最终幻想5、异度装甲、异度之刃等游戏作曲,是业界的顶尖大师。另外,这个游戏最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战斗系统,游戏采用半即时制,但每位角色都有特有的攻击方式,这些攻击会对敌方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被打飞、倒地、晕眩等。游戏允许玩家编辑连招,玩家可以通过组合每个角色的特有招式,对敌方进行连续攻击,爽快之余还富有策略性,甚至还能玩出点格斗游戏的感觉。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玩家非常怀念这个有趣的系统。

但另一方面,游戏的缺点也不少。虽然第七封印原著内容丰富,但碍于成本,智冠当时只做出了小说中大概四分之一的内容,不算支线的话,主线其实相当短,剧情戛然而止,人物塑造也不如小说出彩。此外,游戏的BUG很多,换碟也比较频繁,严重影响体验。另外,第七封印的原罪就是它的题材,奇幻这种西方元素浓厚的作品,作为小说能吸引许多读者,但作为游戏在国内影响有限。既不仙侠,也不感人,故事还没完成,实在难以推荐。

总体来说,第七封印是一部颇为用心的作品,所特有的战斗系统即使放到国外,也属于挺新颖蛮有趣的模式,虽然当年玩过该游戏的玩家都对这个游戏充满怀念,但很可惜,由于完成度不足,当时的市场反应并不热烈,续作也石沉大海。智冠作为国内最有经验的单机厂商之一,在第七封印投入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开发时依然存在不成熟之处和大量BUG,而游戏的类型仅仅为大众最熟悉的RPG,很难想象让他们再做一款相同投入,不同类型的游戏会是怎样的结局。国内的游戏市场也从来不给厂商试错的机会,也不会用实际行动来同情一些具有创新性游戏,所以,第七封印这个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国产游戏发展历程的辛酸。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第七封印能够减少BUG,提高完成度,即便游戏销量不佳,也该在国产游戏中找到属于它的位置。

本文的最后,将为大家展示一下《第七封印》的正版,本次展示的版本为繁体精装版:



繁体精装版的包装大气,封面设计很有艺术感,背面则详细介绍了游戏特色,精装版的内容物充实,附赠了一个精装手办、原声游戏CD,以及游戏手柄,总体来说非常实用。
关注我们,还有更多的经典有趣游戏会陆续分享给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