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孝道之路

2023-02-24 01:16 作者:我家宝贝叫小七  | 我要投稿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然而,现代社会,孝顺的观念虽然依旧深入人心,但是人心却不再把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了,甚至于,不孝的心,不孝的行,慢慢滋生。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都孝顺呢?

第一,古代用道德教化人心,告诉人们百善孝为先。

第二,古代用法律宗法约束行为,不孝者会受到法律宗法的惩罚。

古代社会以孝治国,整个社会风气都以孝为首,同时对不孝者处以极严重的刑法。所以,古人都非常孝顺,偶有心中不孝者,也不敢表露,在行为上对父母长辈也是爱护有加。

然而现代社会,孝道立刻就行不通了。为什么?

第一,法律不再对不孝者进行处罚,去除了相关规定

第二,社会风气转变,不再以孝治国,孝不再是百善之首,而成美德之一。

由此,人是否孝顺,只看道德对其的约束力。道德能有什么约束力?所以,人越来越不孝。

古代以孝为首,任何事都排在后面。到了现代,工作、生活、学习、玩乐等等,孝排不到第一了,于是,人们总能找到借口不行孝行,只行孝言。也就是,人只在嘴上孝了。

所以,古人的孝道行不通,到了现代,我们就必须找到新的孝道。

在我看来,如今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以爱生孝。

孝行不再是强制执行的行为之后,想要孩子孝顺父母,唯有让孩子爱父母,在爱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孝道。

所以,本文的核心即是讨论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而对孝道的重新定义,本文暂时不做讨论

爱是什么?怎么让孩子爱父母?这是如今整个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本文,则从本能开始说起。

我们先看动物,动物对于幼崽的保护是优先于一切的,甚至是有时候会高于自己的生命。所以,很多人说,动物也有爱。但是,动物真的有爱吗?没有。

在动物界,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动物幼崽能够独立之后,父母与幼崽立刻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只此一点,就可以证明,动物之间没有爱。

那么是什么驱使动物养育保护自己的幼崽?

是本能,繁衍的本能。是基因为了延续,进化了千万年,造就的本能。父母就是基因繁衍的工具,为了让动物繁衍,基因进化出了性器官,进化出了保护幼崽的本能,以保证下一代独立前能够安全的成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幼崽能够独立之后,立刻与父母分开的原因。因为孩子成年,已经可以继续繁衍下一代了。上一代繁衍的任务完成,父母再没有价值,立刻就被基因所抛弃。基因的进化方向,只到下一代成年为止。所以,动物,是没有所谓的爱和孝的,动物完全受本能的支配。

{在西方有一种思想,或者是主流思想,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在成年后再没有关系,父母不用养育孩子,孩子不用给父母养老。在西方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强加给孩子的,不是孩子自己要的,孩子对父母的孝道更多的是报恩的心理和社会强加给人的理念。所以,孩子对于父母,没有养育的义务。(这里需要再了解的深入一些,有些论证不够)}

那么人呢?

很显然,人部分脱离了本能的掌控,比如,人有孝道。

问题来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否只是一种本能呢?或者说,人对于孩子的爱,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哪些受本能影响?哪些受意志影响?

比如,为什么人看到小孩子、小动物都会觉得亲切?是因为好看吗?不是的,是本能,是本能让人觉得小孩好看,是基因,让小孩长的可爱。一旦大了,独立了,在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立刻就不可爱了。比如,恻隐之心,看到小孩受伤了,看到小动物受伤了,立刻就心疼了,想要帮助对方。这也是本能。全是繁衍的本能。

所以,这里会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即人本能,人性恶。就是说,人本性是恶,但人受本能的影响,有了善的外在表现。(这个话题以后再讨论)

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括男女之爱),是受本能的影响的。但同时,我认为这种爱里也夹杂某种高于本能的东西,这里,我称其为爱情。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孩子成年以后,父母依然爱着他们。下文将爱分为两种:本能爱与爱情。

本能爱和爱情的区分,本能爱,受本能驱使,没有感情在内。爱情,是人作为目前最高级的动物,进化出的高级的复杂的情感情绪。(这里的爱情专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回到主题,以爱生孝。

现代社会,父母总是爱着孩子的。但是孩子,对父母的爱却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爱分给了恋人,孩子的时间分给了生活。或者说,慢慢的,孩子不爱父母了,或者说,孩子在独立后,就不再爱父母了。孩子对父母的爱,只在嘴上,只在受到道德谴责的良心上。

那么,怎么让孩子的爱能如父母对子女的爱那般厚重、恒久?

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我们需要参考古代。古代父母和孩子时时都在一起,而现代呢?孩子三岁就送幼儿园,然后上学。到得成年,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不如老师。古代父母懂得不多,只能教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现代呢?父母懂得太多了,天天给孩子讲大道理,天天逼着孩子读书,甚至到了孩子的叛逆期,双方打的不可开交,哪里还有爱?全是恨。所以,古代亲子感情深厚,现代亲子感情淡薄。

第二,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句话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看起来似乎是讲孩子对父母的爱,其实讲的是孩子对父母的不爱。什么意思?孩子长大了,知道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他想要养育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已不在。说的什么?孩子不是爱父母,而是懂得了要爱父母的道理。但问题是,现代社会,所有孩子都知道父母爱他,但孩子就是不爱父母。为什么?因为,小时候,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爱。父母爱孩子,孩子却感受不到爱。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父母让孩子读书,不是爱他吗?孩子都气死了。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不是爱他吗?孩子气死了。现代社会,孩子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与父母抗争的血泪史,哪里还能感受到爱?所以,成年后的孩子,从来不是爱父母的,而只是懂得了要爱父母的道理。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怎么可能会有孝?所以,嘴上孝道风靡全国。大家都说要孝顺,就是没人真的孝顺。(当然有孝顺的,这里只做不精确描述,不做辩解)。

总结,想要孩子孝,父母要先学会爱。(至于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孩子,可以网上参考亲子教育学,也可以等待后续文章)

这就是本文最核心的内容了。

孝不再是对孩子的规定,不再是对孩子的要求。

我们要做的,是教会父母学会正确的养育孩子,爱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从而与父母建立深厚的感情。当孩子爱父母了,还有比这更好的孝道吗?

总结

孝是什么?孝就是爱。

父母爱孩子,不需要法律道德的约束,也会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孩子爱父母,不用法律道德的约束,他也会尽心呵护父母。

至此,孝道成。


现代孝道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