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躺平和摆烂,改变不了你已被资本异化的事实!解决的方法,只有“玩”》中的逻辑
作为开始,我想从这个视频里面出现的一个比喻开聊,原话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你很讨厌的人对你说你以后不要吃苹果了,然后你会疯狂地吃苹果,尽管你不喜欢苹果,但因为你讨厌这个人,所以就要反向地去做。视频里用这个比喻去类比躺平和摆烂,将其称为一种叛逆,并抛出了一个“灵魂问题”:如果没有“他”你还会摆烂吗。且不说世界上有没有这种‘用自虐的方式对抗一个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人’的人,这个比喻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其中的每一句话都透露着逻辑的混乱。首先,作为一个社畜,在最初始的状态下是不会讨厌老板的(当然这里要抛开性格因素不谈),毕竟大家都是陌生人,基本的礼貌到位了谁那么闲去想这个人讨不讨厌,必然是无所谓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广泛的社畜讨厌老板呢?自然是你发现他在肆意剥削你的剩余价值的时候。而当下社畜们并没有积极的反抗途径,因此只能采取消极抵抗的策略,即“躺平”和“摆烂”。也就是说这条逻辑链是A(社畜)因为B(老板)的行为(压榨)从而讨厌B,并采取对抗策略(躺平),其中B的行为是因,A讨厌B的态度和随后的对抗策略都是果。但是这个吃苹果的比喻的逻辑链呢?我是先讨厌这个人,因此在他发表意见之后以吃苹果这个反向行为进行对抗。发现问题了吗?A讨厌B成为了因,对抗策略是果,而B的行为则跳出了最初的因果成为了对抗策略的触发条件(即触发对抗策略的因)。本末倒置。其次,不要以为“不要摆烂”和“不要吃苹果”都有个“不要”就认为这个类比恰当,因为“不要摆烂”是有潜台词的,其根本诉求是“要卷”,即规劝你要如何。那么“不要吃苹果”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根本诉求是什么呢?是“要不吃苹果”吗?这种小孩子的文字游戏恐怕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玩的。因此恰当的比喻应该是:我在吃了一个苹果后饱了,再吃就撑了或者腻了,而这个时候出来个人劝我一直吃一直吃,我从而讨厌这个人并决定不在继续吃以示反抗(如果还要严谨点怕不是要给我添加个挤奶功能并挤得我只能保留维持满足的一个苹果的营养,剩下的被别人拿去卖)。为啥我要写这么多字在一个比喻上呢?我不希望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是偷换概念,只是想给大家证明逻辑的混乱会导致分析结果与现实驴唇不对马嘴,因此躺平摆烂绝不是对讨厌的人的叛逆这么简单,而那个“灵魂问题”,恕我直言是真够“灵魂”的。
那么抛开这个倒霉比喻,视频里是如何论证躺平和摆烂不可取的呢?视频观点认为“平”和“烂”这种评价对比“立”和“好”(或者“不烂”更恰当?)带有高下之分,根据我对后续内容的观看,我理解为视频作者认为:使用带有“平”和“烂”这种带有评价的、对比的字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评价体系的认同(毕竟“我”是自认为“摆”是“烂”的),从而认为躺平与摆烂本身“看起来反异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异化。”这一段的问题也不止一个。首先,不论“躺平”和“摆烂”是上层指责下层的言辞,还是下层自嘲的用语,其在发明的时候都一定不是为哲学思辨服务的(即发明的时候并不会去思考“躺”可不可以“平”,“摆”可不可以“烂”),因此这两个词在诞生之初也无法避免地被刻上社会主流价值评价体系的烙印,因而不具备被人对着字眼哲学思辨的条件。其次,退一步讲,即便“平”和“烂”因其包含了社会主流价值评价体系而带有异化特征,但其本质仍是抵抗异化(毕竟我少进行一点被异化的劳动就少被异化一点)。无视其抵抗异化的部分而轻易将其归为异化并全盘否定,这明显是不可取的。
好了,批判完躺平和摆烂“也是一种异化”后,自然就该给出方法论了,那么为了对抗异化,视频给出的方法论又是什么呢?“共鸣,和世界产生回声”,用心去“听人说话”,“听草唱歌”,“你只要不去异化”,“去追求目的、去满足自己的偏好”,要去“追求一个美好的生活”,最后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或者说对于是否在“共鸣”的评价标准):和这个世界“玩”。视频认为,相比于躺平摆烂这种消极的态度,以玩的态度去对待世界具有一种“挑衅”的意味,是更为积极的反抗姿态,能够跳脱出社会主流价值评价体系的规制。并且因为你的热爱,你将不会半途而废,能够将你热爱的事情做到极限,而“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做到没有人可以代替你,资本就会找上你”,从而达到“我玩着,你也得把钱给我”的境界,让资本知道你“玩也有产值啊,那我去服从你”,从此你就摆脱异化了。这一段的逻辑问题想必大家都能看明白,这个方法论非常不具有普适性。无人可以替代意味着需要至少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顶尖,然而无限细分的领域没有意义,顶尖就那么几个,人人都是顶尖那是痴人说梦。(你也可以讲这个视频就是给小部分人看的,不理解的人看了也没用,那我只能说祝愿这个视频早日和成功学出双入对。然而真能被这段话改变人生的,真的需要这段话吗?又真的会与躺平和摆烂扯上关系吗?)而除去普适性问题,能做到“我玩着,你也得把钱给我”的人,真的就摆脱异化了吗?
还是让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异化。异化是事物脱离其本质的现象,老马用异化来描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劳动过程和人的社会、自然关系引起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离了劳动与劳动产品。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玩”真的能够摆脱异化吗?答案是:不能。而且这不是我说的。是的,如果你真的看了这个视频,他开头3:40就说了,经济层面的异化会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异化,但是经济层面的异化他解决不了,只能解决精神层面的异化。也就是说,哪怕你真的做到了“我玩着,你也得把钱给我”,从本质上来讲你的劳动依然是被异化的。想通过自身态度的变化摆脱异化,只是一个天真的梦,因为资本才不会管你精神异没异化,资本只有一个目的:增值。资本为什么给你钱啊,当然是能(或者至少认为能)增值啊!你见过给你钱是为了缩水的资本吗?不管你心里怎么想,整个过程不就是资本购买了你的劳动力并占有了你的劳动产品吗?
哦,这可真令人尴尬,我的朋友。(划掉,好好说话)这就很尴尬了,你再怎么通过概念、名词来重新解读异化,这经济层面的异化也是本啊!也是客观存在的呀!是不以你的意志而转移的呀!你一个教人对抗异化的把它无视了真的好吗?尽管是消极的、带有异化特征的行为,躺平摆烂至少是在对抗异化,而玩这种被认为是积极的、挑衅的行为,嘴上宣称着要摆脱社会规制脱离社会主流价值评价体系,本质却是给异化套了个“玩”的皮,然后尽情拥抱它呀!这不就是从精神上麻痹自己以“解决问题”吗?这你又有何面目指摘躺平和摆烂“实际上也是一种异化”、指责他们“麻木”呢?我要是你老板,看着从我手中接过工资时神情倨傲的你,我能笑得像个三岁的孩子:终于有个驴能主动拉磨并骄傲地问我要草料了,你看它还挺乐呵!
——我不能再喝威士忌了,医生说它会严重损害我的健康。
——哦,那可真糟啊伙计。要来杯伏特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