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和行”

长途自驾回来有一阵子了,这趟旅程让我感触颇多,考虑很久,想到鲜少有人能与我一样开车50天去中国东北边界逛个来回,未来的我也少有这样机会再走静下心来体验这么长的路了,所以决意写下这篇见闻,供自己和友人观赏。我学闻疏浅,作文能力实在有限,写不好还请各位见谅。
细数往年,我们也都去过中国不少城市,但其实明白很多时候都为了旅行而旅行,从未领教过所去的这座城市真正魅力所在,走马观花似的玩耍没什么意义。这50天里,我的内心逐渐从兴奋转为平静,观赏每座城的真实模样,心无旁骛体会风土人情,逐渐理解这“旅”和“行”的真正意思。12000多公里的距离,经过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到达朝鲜,俄罗斯和外蒙古边境,这一路让我见到许多普通人的真实模样,应该也算是成长了不少。
中国有663个城市,而一线城市只有4个,因此随便出生在哪个一线城市都是种运气。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城市家庭,即便是在最偏远的角落,也可以在95%的任意中国城市中当一回“人上人”。我刚好是被夹在了社会阶级的中间,也正因如此,抬头一望便看到了令人无比向往的上层生活,低头俯瞰看到有许多令人心酸的低层百姓,我再也平凡不过了。
大城市生活时间长了,在见其他城市的模样之前,下意识以为也是这样,这种想法实在是可耻和幼稚。也许是我去的季节不对,许多地方天一黑还不到七八点,大路上就已经看不到人影了,饭店的广告闪亮着,但里面一个人也没有。街灯璀璨夺目,路伴车辆屈指可数。霎时,我第一次领会了“夜上海”这个概念。


在绿江村的时候,有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让我印象挺深刻,因为旅游景点的关系,小女孩应该接触的人多,小时候长相就已经讨喜可爱,衣着整齐不过有些陈旧,我每次出现吃饭她都会看我好久,我的余光注意也很自然在她身上。他们说来这边玩的大都是北京人,上海的还是第一次碰到。当时淡季,宾馆里3分之2多都是空房。

我不怕黑,晚上12点,到江边,手摸着江水,无意间发现月亮的倒影与周围芦苇形成一张别具一格的构图。我瞎想着思索她出生在大城市的可能,应该很受老师喜欢和被同班的男孩追捧,若我是导演的话说不定还会邀请她客串一名角色......不过回到现实,也可能是早早结婚,随后逐渐发福,肤色黝黑,不在意外貌,如同她现在的妈妈一样。不过她也可能知道了更广阔世界之后,选择离开这个小地方。
想想旅途中什么景色流连忘返,那必然是一提起来就让我兴奋的长白山了,无愧是5A风景。不过同样都是5A啊,居然东方明珠也是。见惯了钢筋水泥森林,还是自然风景更适合我。




谈起内蒙,第一反应都是大草原和牛羊,不过严格意义上那只是一年12个月中的几个月。我在22年10月份的晚上就已经见过被冰雪覆盖的草原,没有大片绿色,只有白茫茫一片,没有牛群,也没有羊。
还有矗立在内蒙边境庞大的俄罗斯建筑群,是我女神形象了。所以说内蒙古只有大草原牛羊,那是你对内蒙了解太少了。
内蒙古的牛肉也差不多是40多一斤,跟上海一样,不过重点在于这边牛肉的味道和其他地方就是天差地别,我用自带的电饭煲在酒店熬了3小时,什么调料都没有加,味道已经鲜极了,旅行回来之后我特地跑了杨浦,宝山和嘉定几个菜场,毫不夸张的说,都是一坨屎。







说物价北方确实便宜,前几天鹤岗新闻再次勾起了我对北方物价回忆,很清楚在吉林的一个菜场里猪肉14块1斤,后来陆续几个其他菜场价格差不多是在17元一斤上下。
还有很多东北方饭店里菜单的价格,和一二线城市价格差不多,但分量很是惊人,对我一个经常健身且肉欲极强胃口超大的大胃王来说都觉得有点多,要是三四个人点菜,那么2-3个菜就真的足够了,南方这边是用小巧玲珑精致的碗碟上菜,而东北是真他娘不跟你BB叨直接用脸盆装菜。
废话也不说,不如直接上旅途中的照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