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初四年纪事3

2023-11-04 09:37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刘备把诸葛亮叫到成都,嘱托后事。他说:“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如果太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可以自行决定。”诸葛亮听了,泣涕涟涟,说道,“我一定会竭尽全力,辅佐太子,至死方休!”也许可以补充他自己的观点:“先帝知道我为人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大事托付给我。”

《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刘备)於永安病笃,召(诸葛)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刘备临终前,还给儿子留下了一道遗诏,全文如下:大致意思是,我已经活到六十岁,疾病加重,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只忧虑的是你们兄弟。我听丞相说你们学有所成,不用忧虑了,勉励吧!不要做坏事,多做好事。只有贤德才可以让大家追随你。你们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效仿。你们可以多读好书,增长见识。

刘备这句经典名言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里就有雏形

《诸葛亮集》: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淮南子·缪称训》: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发布了这样两条命令,产生了“集思广益”这个成语,他说:“如果你们能像徐庶一样擅长处理各种问题,像董和一样事事禀报,我的过失就会少很多。”第二条命令说:“我当初和徐庶交往,得到他的教诲。与董和交谈,知无不言。证明了直言的益处。”

这位董和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志虑忠纯”的董允,他和诸葛亮三人并称蜀中四相。

《三国志·董和传》: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徐庶)处兹不惑,又董幼宰(董和)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於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於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三国志·董允传》: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

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华阳国志》: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黄初四年纪事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