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
“华老走了,支持我、爱护我的恩师走了。”
根据陈景润夫人由昆女士的回忆,1985年6月的一个深夜,她突然接到陈景润的电话。当时,陈景润正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电话接通后,她只听到陈景润颤抖地喊了一声“由”,接着便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中。由昆女士因为这个不寻常的电话感到深深的不安,连连询问陈景润发生了什么事情。过了很长时间,陈景润才哽咽地说出“华老走了,支持我、爱护我的恩师走了。”,然后他失声痛哭,久久无法平复内心的悲痛,无法接受这样的噩耗。因为此前不久,华先生还来医院看望了他,师生俩相谈许久。华先生在离别时嘱咐陈景润要安心养病,并说道:"等我从日本回来再来看你",然而这一别却成为永远的离别。

(华老与陈景润)
华罗庚先生应邀于1985年6月赴日本讲学。然而,在6月12日的东京大学讲座中,他突然倒地,不幸因心肌梗塞去世。就在离世前半个月,有一位记者曾问他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华先生回答说:"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够一直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华老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先生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全家人靠父亲经营小杂货铺为生。华先生自幼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时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他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求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一边帮父亲打理杂货铺一边自学,因此华先生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1929年冬,19岁的华罗庚不幸感染风寒,险些丧命,虽治疗后得以康复,但落下残疾。走路时,左腿要先“画”一个大圆,右腿再跟上一小步。华先生还曾戏称自己的走路步态是“圆与切线的运动”。生活中的坎坷,身体上的残疾,丝毫没有挫伤这位坚毅勇敢、乐观积极的青年,一路披荆斩棘,成就伟大的事业和精彩的人生。
辍学后的华罗庚,利用手中有限的教材,惜时如金的刻苦自学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计算,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当时,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先生对这篇论文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得知华罗庚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后,更是惊奇不已。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被破格聘到清华大学工作。华先生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成了大量的课业,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1933年,华先生被破格提升为助教,两年后成为讲师。

1936年,华罗庚先生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Godfrey H.Hardy)。在英期间,他完成了20篇论文,他提出的“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被哈代为“剑桥的光荣”。美国科学杂志《世界科学》1985年发表《华罗庚形成中国的数学》一文称,“华罗庚一直没有得过任何学位,然而成了数学界的大人物,他写了9本书,并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150篇文章”。
伟大的科学家总是心系祖国与人民,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为己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英国。当时,在剑桥大学工作的华先生已经是杰出数学家,原本计划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于次年访问苏联。听到国内的消息,华先生无法再继续平静的工作。国难当头,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华先生毅然放弃了国外访问的计划,于1938年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与同胞共患难。
1946年秋,华罗庚先生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生活及科研条件优越,然而华先生并没有久居之意,他时刻牵挂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1949年,从大洋彼岸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华先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决定返回祖国。在归国途中,华先生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文中写道:“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5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主席亲切的对华罗庚说:“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1953年,在华先生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设立数论组,华先生还亲自组织了“数论导引”讨论班和“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这两个讨论班的设立不仅推动了国内解析数论及相关数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对中国数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讨班的成员后来无不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后来取得的成果大大超出了华先生的预期。

华老在哈尔冰讲解优选法
1958年,当时应用数学在中国还较为滞后,数学研究成果如何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作为中国数学的领军人物,华罗庚先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使数学直接而广泛的应用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他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从1965年开始,华先生在工业部门普及他的“双法”,即统筹法和优选法。他几乎不用数学语言尽量通俗的表述、推广“双法”,使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都能容易理解。十多年间,华先生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做科普演讲,指导“双法”用于生产,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021年9月28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64875”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华罗庚星。
今天,让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人民的数学家。浩瀚苍穹,耀眼的星光如华先生不朽的精神,指引、激励着后辈奋勇前行。致敬华先生!
参考来源:
1.“华罗庚: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2022-04-10,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科技成就中国》(2020),黄庆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陈景润传》(1997),王丽丽、李小凝,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