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航空工业,到底还有没有收购价值?

最近一出比较滑稽的事情,就是巴西的航空工业原本准备打包卖给美国的某音公司,实际操作已经进行了2年,原合同是某音出资42亿美元,购买巴航全部资产的80%,成为绝对K股,巴西联邦政F只保留百分之十几的股Q,还有几个点,是其他的小股东。这几年全球航空工业都不怎么景气,在某客以白送的价格收购了某巴迪之后,某音能够出42亿美元收购巴航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某音当然也是原本打算通过收购巴航扩大自己的产品线,而且争取更大的国际航空市场。而巴航则自认为嫁入了豪门,可以开始享受当阔太太一般的美好生活。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恰恰是这2年,某音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坑,而且一个比一个更深。到目前已经完全要靠600亿美元的救济款苟延残喘。哪里还顾得上巴航这个刚刚梳笼的边缘资产!
巴航这才发现,自己本来是准备当夫人,实际却是随时可以买卖抵债的使唤丫鬟。屡次求某音“重新考虑”,但是某音已经泥菩萨过河,哪里还能顾得上她!最终巴航无奈之下,居然要求仲C。实际意义也不大,毕竟有几个能从只会吃不会吐的美国公司获得幻想中的“青春损失费”?这件事本来已经一地鸡毛。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巴方居然由高层二把手出面,直接说出:谁谁家一定会收购巴航;不收购都不行的意思。这么说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无非有两大目的,第一,恐怕是这丫鬟的豪门夫人梦还没醒。还在以一定会再嫁人为幌子,要挟豪门回心转意,最不济也能要出个仨瓜俩枣的损失费。第二,则明显是拉郎配,不管事情成不成,先能要到点新聘礼,把如今越来越艰难的日子过下去,不至于马上断顿。

实事求是的讲。每次大的国际危机过后,全球都有一些优质资产,甚至是优质战略资产值得收购。而预计到2022左右,这类全球优质资产恐怕遍地都是。有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三哥,甚至现在就开始准备反收购的措施。不得不说三哥考虑的还很长远。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三哥对今后几年其国内经济环境的低预期。对巴西这种经济管理长期无力的国家。这种机会恐怕会更多。其实巴西的航空制造也曾经“崛起”过,一度是排在某音和某客之后,妥妥的世界第三。现在产业链也算比较完整。从100座的单通道客机、100吨级别的喷气运输机,到涡桨战斗机都有,在全球也有一定的市场范围。不过也应该同时看到,巴西的航空制造越来越失去核心竞争力。这就表现在绝大部分产品的发动机已经被西方垄断。巴西航空其实主要是从事机体制造。而且成品定位过低,市场销路并不好。

这种情况下,即使真被谁谁家收购,能获得的好处也相当有限。因为目前谁谁家的喷气战机的生产是巴航完全不能比的;喷气大运和单通道客机也已经实际超过了他。收购巴航并不能获得先进技术,反倒会在发动机上被西方卡脖子而成为包袱。因此在谁谁家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的航空大发和综合国力强大到对方不敢乱提条件前,是不宜急于收购巴航的。只有自身全面强大后,收购这类资产才能获得国际航空市场的正收益。本来全球航空业的全面复苏预计也要5年之后。因此建议慢慢谈,不着急!说不定最终也会一元钱谈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