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戏瑕》明 钱希言 (三)

2023-08-07 12:41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吴荀爱奇 按照吴均所作的《续齐谐记》,书中大约记载说:阳羡人许彦有回在山中行走,路上遇到一躺在路旁的书生,说自己脚痛,请求是否能到许彦的鹅笼里歇息。 许彦以为这书生在说笑话,便同意,于是书生便钻入鹅笼中。这书生进入鹅笼,没看到鹅笼增大,看那位书生也不见缩小,他悠然和笼子内的两只鹅并坐,鹅也没受到惊吓。 许彦重新挑起鹅担子,鹅笼中多了个书生这么大的一个人,担子重量也没增加。许彦走了一段路,在一颗树下休息,书生钻出鹅笼对许彦说“我请你吃饭。” 许彦说“好”。 书生从口中吐出一个铜奁子,里面有各种肴馔,什么好吃的都有。 书生又吐出一位女子,来陪他们喝酒吃饭。一会儿书生喝醉了,这女子从口中吐出一男子,书生此时觉得困了想睡觉,女子急忙从口中吐出一块大锦作成的帐篷,让在书生到里面休息,书生让女子陪他一起进去。 男子又从自己的口中吐出一位妇人与他一起喝酒,二人戏谈许久。后来听到书生的帐篷有动静,似乎要醒了,男子将妇人吞入口中。 一会儿陪书生的女子出来吞下男子,然后书生睡醒了,吞下女子,以及一些宴席上器皿,只留下一个二尺广的大铜盘,向许彦告别。 又按照荀氏所作的《灵鬼志》里记载说:太元中,有位从外国来的道人,这位道人懂很多法术。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挑担的人,担上有个小笼子,这小笼子大概能装下一斗左右的东西,道人对挑担人说“我走累了,能不能暂时寄居在小笼子里?” 挑担人觉得很奇怪,以为遇到个疯子,便说“您能进到里面居住?” 道人回答说“如果您同意,我就能进到这个小笼子里面。” 挑担人更加奇怪了说“您要是能进入笼中,便是位神仙。” 道人得到挑担人的同意,便钻入小笼子里面,小笼子里装入一位道人也不见增大,担子也不见重。 又按照《旧杂譬喻经》中记载:有个国家的太子,在山中遇到一位梵志,走入水池沐浴,沐浴完后坐在池边吃饭,他用法术吐出一个壶,壶中有位女子与卧室,梵志在里面休息,那女子又吐出一个壶,壶中有位男子,女子与那男子睡一起,躺下时女子吞下壶。 一会儿,梵志醒来,他将女子纳入壶中,而后吞下壶持杖而去。太子回来将这事汇报给国王,国王请来梵志以及诸位大臣,国王只准备了三人吃的量。 梵志来的时候,说“我自己一个人吃。” 太子说“梵志,你应该和吐出那妇人一起吃啊。”梵志不得已吐出妇人。 太子对那位妇人说“你应该跟你丈夫一起吃饭。”太子对妇人如此说了三遍,妇人不得已吐出男子与他一起吃饭,梵志他们吃完饭便离去。 以上这三个故事真太奇诡了,但是三种说法为何这么类似?我觉得最先应该是出自《旧杂譬喻经》,吴均、荀氏这两位又很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所以他们根据经中的故事进行改编,属于偶尔写些游戏文章而已。要不然呢,哪有这么巧合的道理? ​ 古人姓名 韩冯另一个名字是韩朋,冯驩另一个名字是冯煖,尚平另一个名字是向平,荀卿另一个名字是孙卿,匡俗另一个名字是庐俗。 冯妇、韩娥、徐夫人、丁夫人、翠鸳鸯、陈意奴、赵燕奴,这七位是男人,但后来被认为是女人。 许负、曹丰生、刘贤得、王圣、陈君夫、王伯荥、关别驾,这七位是女人,但后来被认为是男人。 龙阳君,是古代一位美男子,但是在《名疑》里说是魏安釐王所宠幸的一位姬号龙阳君。 郑樱桃,晋冗从仆射郑世达的家妓,而后来说成是虎龙惑的优童郑樱桃,此人谮杀了郭崔二人。 班孟石公子、范成君、杨正见,是仙女,但是她们的名字像男人。 柳条青、三朵花、婆娑寐、感庭秋,是仙人,但是他们的名字像女人。 梁鸿之的孟光,孟光是他称呼老婆的名字,但是在《蜀志》里说有男子孟光。 元魏的大臣李平,李平是一位名将,但在汉宫也记录了一位婕妤叫李平。 《离骚》里所记载的巫咸,是楚国的一位大臣,在汉武帝时期也有位仙人叫巫咸。 汉高祖身边有韩信,而在同时的马邑之围时投降匈奴的将领也叫韩信。 事夏为宗伯的鬻熊有二十二篇著作,而被周朝封为楚祖的人,也叫鬻熊。 苻坚时期有位王猛,在齐国讨伐晋国时,和东郭书让登上夷仪城的人也叫王猛。 范蠡改了自己的名字为鸱夷子皮,而田成子的臣子,在夜里告诉田成子,田成子利用旌节让宰我的伏兵现身,然后杀了这些伏兵,告诉田成子的人也叫鸱夷子皮。 七月七日,穿红色衣服,挂虎头〈般上車下〉囊,着五色绶,带剑经过蔡经家的仙人叫王方平,有位喜欢山水,喜欢在自己家栽种兰花,经常在虞江上垂钓的也叫王方平。 世俗人喜欢以讹传讹,还喜欢所谓的易乱,可统统没经过辩证,他们将如何易乱呢? 目送 “目送飞鸿,手挥五弦。”这句是晋朝嵇叔夜的五言诗,唐朝人独孤及在《马退山茅亭记》中将句子改为“手挥丝桐,目送还云。”直接取用其中的意思,可以算是蹈袭了。 权德舆的《吴兴溪亭记》说“目送飞鸟,口吟招隐。”意境又下一个层面。然而目送这二字是有出处的,在《左传》里说“宋华督一见到孔父的妻,目逆(目光相迎)而送之,嘴里一直说‘真美,真性感。’”在《吕览》里说“有客人来见田骈。此人趋翔闲雅,辞令逊敏,田骈送之以目。”又比如汉高目送四皓,孝文目送绛侯,还有东汉灵帝目送田凤,在柱子上题字“堂堂平张京兆田郎”。 ​ 碧油幢 幢,指幡幢,它的形状童童然。还有称为幨帷,或者称为车幰。 唐朝张仲素的《塞下曲》有“猎马千群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讲军中的油幢能彰显军队的威仪。 白乐天的大舅子杨汝士是东川节度使,当他和妻一同赴任时,乐天代替老婆作送行的诗,说“刘纲与妇共升仙,弄玉随夫亦上天;何似沙哥与崔嫂,碧油幢引过东川。”写得很切当,诗里面的沙哥,是杨汝士的小名。 多罗 唐朝甄远有赋《惆怅诗》说“若为多罗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风情。”汤义不理解诗中多罗是什么意思,他来问我,我当时也不知道。 近几天我读到一本书,书中说“多罗,装粉的器具。”我因而怀疑唐朝人用多罗制造涂脸的粉,因而称粉少年。又,多罗是海外的一个国家名,可以参考《山海经》。 弄参军 肃宗在宫廷里摆宴席,宴中有女优演戏,其中一位穿绿衣秉简扮演参军。 天宝末年,蕃将阿布恩被镇压,他的老婆被抓来掖庭,因为阿布恩的老婆会音乐,有回皇上让她演参军,公主规劝皇上认为这样不合适,皇上也因此放阿布恩的老婆回故乡。 在《因话录》里,这件事记载很详细。因而唐朝的诗人薛能有诗句说“此日杨花飞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可以印证女优的妆束。 按照陶宗仪的《辍耕录》,以为参军是后来的副净(演戏人的动作、造型),据说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很会演参军,戏剧中那种孤独伤心的角色,都名为参军,这难道可以称作是副净吗? 说下扮演参军最早来历,汉和帝免除了馆陶令石耽的死罪。每回宴席作乐,皇帝会让石耽穿上白夹衫,然后命令优伶戏弄他侮辱他,整整折磨了一年才放了石耽,后来石耽为参军。 五行先后 五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行。五行排列顺序: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因为湿润而下,火因为向上烧而上,木头可以弯曲可以竖直,金属必须通过冶炼,土具有载物、生化、收成的特性,这是《洪范》里面所说的先后顺序。 《雒书》也是这么说的,可以说是凿凿可据。在《史记》里也说“水火木金土,此五星者,天之佐为经纬,见伏有时。”不知道班固是以什么为根据而说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并将它记载入《白虎通》,后人因此沿袭,没再改动。 ​ 叶子戏 唐太宗向一行请教世数,禅师制作了叶子格进献,叶子说二十世太子,后来所发生的事果然符合其中的预言。 唐朝的叶子戏,是否源于这个典故?同昌公主一天在广化里大摆筵席请韦氏家族,韦氏家族,喜欢叶子戏。到了夜晚,公主在红琉璃盘上放夜光珠,夜明珠照得堂中如白天,公主命令僧人持棒站立在堂中。后来南唐李后主的妃子周氏,编金叶子格,也就是叶子戏。 按叶子戏,是从唐朝咸通开始流行,也就是现在的扯纸牌,也称为斗叶子,如今有称它为马钓,就是四人一起打牌,唐朝的叶子格到今天已经没办法考证了。 现在除钱索两门外,都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所以我曾经称呼戏班为宋江班。一般官员贵族在举办宴会,或者贵族家里的女眷聚会时,在歌台舞榭之间,酒坛博馆之下,盛行传递叶子,举樗构、下象戏的乐趣,没办法和这相比。但两门都以万为尊,以九为右,只有钱门自空,九是首选,然后是选二色涂上红色,难道这是以前的六赤编金所遗传的吗? 奈何现在很多学者纷纷举《咸定录》里中说的叶子戏其实就是掷骰子,《归田录》以为是姓叶号子青,房千里以为叶子是升官图,李易安以为长行叶子已经失传了,杨用修引用《李洞集》中说李郎中梦中见六赤,醒后打叶子这件事,并认为这戏如今失传了,而胡元瑞矫正杨用修的说法,他以为叶子就是现在的投子,或者是酒牌,至于有说是用叶子来选要演出的戏剧,到今天也无法考证了。 难道用修、元瑞这些君子从来没去过少年场吗?联章累牍,证辨不休,真是梦中说梦,与蕉鹿(出《列子.周穆王》)差不多?在《广异记》里记载了郜澄到地府游历,看见一位小胡头在大厅打叶钱令,也就是这里说的叶子戏。 平易 平易的易,就是君子居易的易,旧读法从去声。后汉杜笃的《论都赋序》说“或弃去阻阸,务处平易。”也是作入声读,但是此二义可以通用吗?

《戏瑕》明 钱希言 (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