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又喊你回家收麦了!你还记得小时候收麦的情景吗?

一把镰刀,一条毛巾,一茶壶水,一辆拉车...差不多就是二十年前农村收割麦子的场景,如图一幅幅画,在重复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作,收获一张又一张丰收的笑脸。
中原大地,又到一年收麦季。到处麦浪滚滚,处处飘着麦香,一个金灿灿的世界。
河南收麦子,与各地大同小异,却又有着自己特别的风景。
河南地域由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组成。早在一二十年前,河南各地收麦情景也不一样,但大同小异,那时候,机械化收麦机器还不多,基本上都是靠人力,镰刀收割,一亩地一个人需要一两个小时,有的家庭地多劳动力人手少,收麦季要赶上十天半月,别人家都收割完晒麦子了,自己家的麦子才收割完拉到麦场碾压脱粒晾晒。


收麦苦,收麦累,但是农民一年最收获的季节。
以前,不少人了解小麦种植收割季,通过地理课本,了解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春小麦比较耐寒,一般是在东北平原;冬小麦一般在秦岭淮河一线和华北地区。
我国地大幅员辽阔,各地小麦种植收割时间也有不同。在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收割,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收割,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河南地处中原,各地小麦收割时间也是有所差异。比如今年河南省的小麦收割日期是阳历的5月25号到6月15号。也就是说一般在这个期间收割就行了。一来是各地有所差异,再者就是同一地区因为各家各户种植小麦的日期也不一样,所以,也会相差三两天。
收麦子,是把握火候的,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早了麦粒还没有饱满成熟,晚了麦粒脱水。
到了阳历6月上旬,河南省就会进入雨季,收割晚了就可能会遇到雨季,而收割庄稼,就怕遇到雨季。
现在还好,差不多都是机械化收割了,一亩地小麦机器一响,很快就可以收割完脱粒完。搁在一二十年,天气好了,抓紧时间抢收,一旦变天,遇到下雨季,农民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收割完堆起来的还好,可以用遮雨油布遮盖,但也不能时间长,雨衣遮盖时间长,麦穗怕闷,这样一热一雨一闷,麦子质量就会受影响。没有收割完还在地里,遇到雨季,再收割也麻烦。总之,希望每年收麦季都是好天气。



这一二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麦收割场景也是沧桑巨变。
无论如何,每年收麦季,各地田野地头都会忙活起来。
河南各地翻腾着金色的波浪,像在向农民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又好像看到了过去的年月里收割麦子的情景:手拿镰刀,挥舞收割。大人在忙碌,小孩子在帮忙,送水,送饭,累了就坐在田间地头的树荫下,喝一大碗放凉的开水,有时候早上出门会煮鸡蛋带着,间歇不回家,就蹲在地头当饭吃。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
一把镰刀,一条毛巾,一茶壶水,一辆拉车...差不多就是二十年前农村收割麦子的场景,如图一幅幅画,在重复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作,收获一张又一张丰收的笑脸。
每年到这个时候,不少在外务工的人们就会回老家收麦子。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提高了,农民收割麦子,用上机器机械化了,自己只要约好机器师傅,在一边招呼就可以了。
改变的是收麦的过程,不变的是心情,是迎接丰收的心情享受。
也是一幅幅画面,与时代同步,与农村同步。


无论是多少年前的小时候,还是现在,和家人一起,和兄弟姐妹一起,和父母一起,在那个五月,在麦田里,做时间的主人,做麦田舞台的主人,累并快乐着,一起走过麦收的日子...
又是一年收麦季,你,否想起了当年的麦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