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的俄国与俄国劳动者的觉醒
(摘录自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
沙皇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要比其他各国晚。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俄国的工厂还很少。地主贵族的农奴制经济占着主要地位。工业在农奴制度下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强制性的农奴劳动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低。经济发展的整个进程要求消灭农奴制度。沙皇政府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又慑于农民反对地主的“骚动”,不得不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
但在农奴制度废除以后,地主还是继续压迫农民。地主对农民进行掠夺,在“解放”农民时剥夺了、割去了农民先前享有的一大部分土地。农民就把这部分土地称为“割地”。农民为了自身的“解放”,被迫向地主交付将近二十亿卢布的赎金。
农奴制度废除以后,农民不得不在最苛刻的条件下租佃地主的土地。农民除向地主交纳货币租金外,还往往被迫用自己的农具和马匹去替地主白白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这就叫作“工役”或“劳役”。农民往往不得不把自己收成的一半作为实物地租交给地主。这就叫作 “对分制”。
可见,当时情形几乎完全同农奴制度存在时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时的农民已有了人身自由,不能再被当作物品来买卖了。
地主用各种掠夺方法(地租、罚款),把落后的农民经济的脂膏榨取净尽。大多数农民因受地主的压迫,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所以,革命前的俄国农业极端落后,时常发生歉收和饥荒。
农奴制经济的残余、苛重的赋税和付给地主的大量赎金(这些往往超过农民经济的收入),引起农民群众破产和贫困,迫使农民离乡背并出外谋生。农民进入工厂。厂主获得了廉价的劳动力。
一大群警察局长、巡官、宪兵、警察和乡丁骑在工农头上,他们保护沙皇、资本家和地主,反对劳动群众,反对被剥削者。肉刑一直存在到 1903 年。虽然农奴制度已经废除,但农民由于极小的过失,由于没有交纳赋税,仍然遭受鞭笞。工人常受警察和哥萨克毒打,特别是在工人忍受不了厂主的虐待而停工即举行罢工的时候。工人和农民在沙俄时代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沙皇专制制度是人民的死敌。
沙俄是各族人民的监狱。沙俄境内许多非俄罗斯民族完全没有权利,经常受到各种侮辱和欺凌。沙皇政府唆使俄罗斯居民把各民族地区的土著民族看作下等种族,正式把他们叫作“异族”,培植鄙视和仇视他们的心理。沙皇政府故意挑起民族纠纷,怂恿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组织蹂躏犹太人的暴行,在南高加索挑拨鞑靼人和阿尔明尼亚人互相残杀。
在各民族地区,一切或几乎一切国家职务都由俄罗斯官吏充任。各个机关和法庭的一切事务都采用俄语。禁止用民族语文出版书报,学校里禁止用本民族语文教课。沙皇政府力图扼杀民族文化的任何表现,对一切非俄罗斯民族实行强迫“俄罗斯化”的政策,沙皇制度是残害非俄罗斯民族的刽子手和掌刑人。
在九十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得更为迅速了。到九十年代末,大工厂、矿业和铁路的工人,单以欧俄五十省来说,就已增加到二百二十万零七干人,而以全俄来说,则已增加到二百七十九万二千人。
这已是现代工业无产阶级,无论就其在大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团结性来说,还是就其战斗的革命的品质来说,它同农奴制时代的工厂工人、同小手工业和其他一切工业的工人根本不同。
九十年代的工业高涨,首先跟加紧修筑铁路分不开。十年内(1890—1900 年)一共修筑了二万一千多俄里新铁路。铁路需要大量的金属(制造路轨、机车和车辆),需要愈来愈多的煤炭、石油等燃料,这就引起了冶金工业和燃料工业的发展。
在革命前的俄国,也如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工业高涨年代总是跟工业危机和工业停滞年代交替着,因而使工人阶级受到严重打击,使数十万工人陷于失业和贫困。
虽然俄国资本主义在农奴制度废除后有很迅速的发展,但俄国经济发展程度仍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得多。绝大多数居民还是从事农业。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本有名的著作中,引用了1897 年全国人口调查册中的重要数字,指明当时经营农业的人口约占全人口六分之五,而从事大小工业、商业、铁路和水路运输业、建筑业、森林采伐等等的人口总共只占全人口六分之一左右。
由此可见,俄国虽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小资产阶级国家,即小私有的、生产率很低的个体农民经济还占主要地位的国家。
资本主义不仅在城市,而且也在农村发展起来。农民这一在革命前的俄国人数最多的阶级,日益瓦解,日益分化。在农村里,一方面从最富裕的农民中间产生出富农上层,即农村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又有许许多多农民陷于破产,贫苦农民即农村无产者和半无产者的人 数,逐渐增加起来。中农人数一年比一年减少。
1903 年,俄国约有一千万农户。据列宁在《给农村贫民》这本小册子中所作的计算,这个户数中至少有三百五十万是无耕马的农民。
这些贫苦户通常只种很小一块土地,其余的土地租给富农,而自己出外谋生。贫苦农民按其地位说来,跟无产阶级非常接近。列宁称他们为农村的无产者或半无产者。
另一方面,一百五十万户富农(总农户数是一千万),占有全部农民耕地的半数。这个农民资产阶级靠盘剥贫农和中农,靠剥削长工和短工的劳动而发财致富,变成农业资本家。
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八十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就已开始觉醒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了。沙俄时代的工人生活非常困苦。
在八十年代,工厂里的工作时间至少是十二个半小时,纺织工业中甚至长达十四以至十五小时。对女工童工劳动的剥削采用得很广。童工劳动时间虽与成年工人相等,但所领的工资也如女工一样,要比成年男工少得多。工资非常低。大部分工人每月只能领得七八个卢布。就是金属加工厂和铸造厂里工资最高的工人,每月至多也只能领得三十五个卢布。根本没有什么劳动保护,结果造成工人大量的残废和死亡。 根本没有什么工人保险,看病完全自费。居住条件非常恶劣。工人集体宿舍一间矮小的黑屋子,要住十至十二个工人。厂主时常克扣工人的工资,强迫工人在厂主开设的店铺高价购买食品,并用罚款的办法掠夺工人。
工人们开始商量,共同向厂主提出要求,以改善他们难以忍受的生活状况。他们撂下工作——宣布罢工。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最初发生的那些罢工,通常是由于罚款过高、发工资时实行蒙骗、降低计件工资标准等引起的。
在最初举行的罢工中,工人常因忍无可忍而毁坏机器,打破厂房玻璃,捣毁厂主的店铺和办事处。
先进工人开始明白,要同资本家顺利地进行斗争,必须组织起来。
工人协会相继出现了。
1875 年,在敖德萨成立了“南俄工人协会”。这个最初的工人组织存在了八九个月,后来就被沙皇政府破坏了。
1878 年,在彼得堡成立了由木工哈尔土林和钳工奥勃诺尔斯基领导的“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协会纲领说,协会的任务与西方社会民主工党的任务相同。协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即“推翻国内现存的政治经济制度,因为它是极不公平的制度”。协会的组织者之一奥勃诺尔斯基曾在国外住过一些时候,他在那里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民主党和马克思所领导的第一国际的活动有所了解。这一点在“俄国北方工人协会”纲领上有了反映。协会认为自己的当前任务是为人民争取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权利等等)。当前要求中还包括限定工作日。
协会有会员二百人,还有同样数目的同情者。协会开始参加工人的罢工,领导工人的罢工。这个工人协会也被沙皇政府破坏了。
然而,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席卷了愈来愈多的地区。八十年代发生过很多次罢工。五年 (1881—1886 年)间发生的罢工至少有四十八次,共有八万工人参加。
1885 年奥列哈沃-祖也沃的莫罗佐夫工厂的大罢工,在革命运动史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当时这个厂大约有八千工人。劳动条件一天比一天坏。从 1882年至 1884 年,工资减过五次,1884 年那次一下就把计件工资标准减了四分之一,即减了百分之二十五。此外,厂主莫罗佐夫还用各种罚款剥削工人。罢工后的审判表明,工人每挣一卢布工资。厂主就用罚款从中扣去三十至五十戈比。工人忍受不了这种掠夺,于 1885 年 1 月宣布了罢工。这次罢工是事先准备好的。领导罢工的是先进工人彼得·莫伊先科,他先前是“俄国北方工人协会”的会员,有革命工作的经验。在罢工前夜,莫伊先科同其他一些最觉悟的织布工人一起拟定了向厂主提出的许多要求,这些要求并经工人秘密会议通过。首先工人们要求停止抢劫式的罚款。
这次罢工被武力镇压下去了。六百多工人被捕,其中几十人被交付法庭审判。
1885 年,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的一些工厂也举行过同样的罢工。
第二年,沙皇政府慑于工人运动的增长,被迫颁布了罚款法,规定所罚的款项不得落入厂主的私囊,而必须用于工人自己的需要。
根据莫罗佐夫厂和其他厂的罢工经验,工人们懂得了:通过有组织的斗争,他们可以争得很多的东西。工人运动中开始涌现出了许多坚决捍卫工人阶级利益的能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同时,由于工人运动的增长和西欧工人运动的影响,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组织开始在俄国建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