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解读(3)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9月4日的《人民日报》发布了《三部门明确七方面重点任务 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内容如下:

一、版面虽普通,地位很重要
这篇报道发布在第2版的侧边,位置不是特别重要;但对于备战的考生来说,该通知相当重要,因为它详细列出了「后脱贫攻坚时代」的工作框架。
①三部门明确七方面重点任务
题目中提到了「多部门」,说明新闻中的政策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多部门合作才能完成。
另外,题目还提到了「X方面重点任务」。一般来说,「多部门联合召开」的会议时间都比较长, 会议文件字数也比较多,只看原文可能要看好几十分钟;但如果新闻中已经列出了「X方面重点任务」,那么只需要跟着学就可以掌握重点,几分钟足够。
②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众所周知,在2021年2月我国三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之后,区域性整体贫困已经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已被消除。这几年的公考中也经常会出现和「脱贫攻坚」有关的题目。
在该新闻题目中,「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这一表述涉及了2个重点:
一是上文强调的「脱贫」与「防止返贫」——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的延续,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认真对待。
二是「就业」——毫无疑问,「稳就业」「保就业」是当前国家最看重的工作之一,在特定时期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短短一个标题涉及了两个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公考中)的话题,由此可快速判断该新闻值得认真学习。
二、第一段的排序
本文第一段内容为: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就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可发现该新闻中的部门排序为:
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②国家发展改革委
③农业农村部
根据3个部门的性质逐一研究。
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该部门的职责分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可以简单理解为「就业与人才合理分配」,「社会保障」就是字面意思。
根据通知题目《三部委联合部署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可知,该行动的重点在「就业」上,兼顾「社会保障」,因此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
②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可以简单理解为「主管宏观、战略层面的事务」,和「发展、改革有关」,如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经济体系建设、社会体制改革等。
该部门在本通知中位居第二,说明:
「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既有明确的牵头主管部门,又非常需要宏观战略规划。
注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也经常牵头开会,此处排第二,说明在该行动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更加重要。
③农业农村部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部的核心工作围绕「三农」展开,即农业、农村和农民。
这里要注意的是,农业农村部是除了牵头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政策制定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之外唯一的部门,这说明「农民的返贫、就业」是该行动中最关键的,且难度也是最高的,因此要单独把「农业农村部」拉进来。
分析完部门排序后,再看一下整体要求的排序:
①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
②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
③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注意强调重点有所区别。
①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
「进一步做好」说明「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做的有一定成效,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做的更好。
②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
「全力稳定」意味着相关工作规模庞大,稳定难度较高,必须尽全力做好,是工作目标。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包含以下信息:
一是「务工」是脱贫人口的主要就业方式。就业途经有很多种,例如所谓的「灵活就业」也是就业,但「务工」在现今仍然是最重要的就业方式。
二是「务工规模」在前,「务工收入」在后。这一方面意味着「务工规模」是最重要的数据(这意味着就业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务工收入」是仅次于「就业率」的重要数据。
③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前面①强调「帮扶就业」,是工作重点;②则列出了「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是工作目标;③就是「工作底线」了。
注意这里的修饰词要求非常清晰的,要防止原因是「失业」导致的「规模性」返贫。
由此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个场景,那就是在刚完成全面脱贫不久的国家级贫困县,有数千名工人集体在某个大企业打工,那么这个大企业平时一定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要想尽办法避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中。
三、第二段的内容
逐一分析7方面的重点任务。
①一是拓展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组建区域间劳务协作联盟,培育推介一批劳务品牌,强化「季节性」有组织劳务输出。
这里强调了「机制」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保就业」也是与时俱进的,「劳务协作对接」「劳务协作联盟」「季节性劳务输出」等机制,就紧密贴合当前就业尤其是农业就业市场的现状。
②二是大力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按照「升级一批」「扶持一批」「新建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分类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探索推广「企业+」「联合体+」等模式。
此处强调了对不同「帮扶车间」的不同措施,「企业+」「联合体+」的说法可以和「帮扶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结合记忆。
③三是全力挖潜以工代赈就业带动能力。协同推进项目立项、招工组织、用工保障和劳务报酬发放,将脱贫人口就近务工需求作为安排以工代赈项目的重要依据,优先组织脱贫人口参与项目建设,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以工代赈: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这里将「以工代赈」放在第3条,说明国家对其比较看重。大家要记住该词的含义。
拓展思维:世界史上最著名的「以工代赈」和「罗斯福新政」有关,美国大量当代的基础设施都建于1930年代。
④四是切实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科学设定岗位数量和类别,完善相关政策管理规定,将乡村公益性岗位资金支出使用情况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注意「兜底作用」这一表述。
在其他行业和地域中,「公益岗位」的作用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乡村公益性岗位」的核心是「兜底」,或者说是另一种类型的「就业」。
④结尾还强调了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的关注,说明该资金可能面临贪腐风险,要重点关注。
⑤五是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就业保障力度。将脱贫人口纳入本地稳岗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就业跟踪服务机制,针对性组织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
这里的重点是「就业保障」的具体措施。
「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意味着岗位针对性强,匹配性强,就业后劳资双方都更容易满意,从而提高就业率。
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则意味着对「可能返贫群体」的重点关注,如果出现劳动仲裁问题,要优先解决。
⑥六是积极帮扶脱贫家庭青年群体就业。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优先为脱贫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长期失业青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雨露计划: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促成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该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对贫困地区青壮年进行职业教育并帮扶就业」。「雨露计划+」则是在「雨露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促进稳岗就业。
这里的学习重点是「雨露计划」的定义。
⑦七是坚持抓好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组织就业服务示范活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按比例安排就业机制。
字面含义,重点强调了「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扶贫工作。
总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篇新闻就是「干货」十足的好文章,对于公考生来说,看到「防止返贫」「就业」等关键词,就要立即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另外,当看到类似「七方面重点任务」之类的表述后,就可以意识到这是一篇「干货」很足的新闻,是「浓缩的精华」,往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了解完整个会议的内容。
在学习正文时,除了记忆大致内容外,最重要的是了解「专有名词」的含义,例如本文中的「以工代赈」「雨露计划」等。当然,如果对「排序」有一定研究的话,也可以分析下不同部门、不同措施的顺序,从而解读出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