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编导培训机构:中传北电过关率最高的是哪家

“在实拍课的时候我以自己生病的经历写了短片,在北电考场上就一直在聊我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以及我自己的经历。”
因为脊背侧弯,她的生活每天都要和“矫正器”一起度过,过去的成长岁月里,这个如影随形的“伙伴”变成了保护她身体和心灵的“铠甲”。
2022艺考,她把“铠甲”变成“战甲”,这个看似柔弱的南方姑娘用实力拿下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三张合格证。
哈喽大家好,我是2022届中艺纵横的学生祁菲扬,今年我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合格证,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第十、策划第三。
下面我把我这一路上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艺考的本质不是玄学和运气
首先,大家要明白艺考的本质不是玄学和运气,而是应试考试。所以只要是应试考试,就有规律和方法。
老师在你的故事、自我介绍、面试等过程中一定会要看到某种素质和气质。所以在准备前,不妨思考一下:你考的专业特质是什么?老师需要看到你什么方面的能力?你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现这种能力?当有了答案之后再去有方向地准备,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不同院校对故事特质的要求也不同
在故事写作方面,在了解了基本概念后,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院校的对故事特质的要求。
比如中传更喜欢积极向上的故事,要求考生关注生活中平凡的苦苦挣扎的小人物(可以参考人世间)。北电第一喜欢特殊的人物心理,例如《我的天才女友》中莉拉与莱农友谊中带有毁灭般的嫉妒,例如《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的狂烈的痴迷;第二喜欢热点事件,比如我在备考期间就了解了八孩女子事件。
有时候大家在故事中找不到矛盾点也是选材的问题,可以加入点热点元素:校园霸凌、网络暴力、同妻等。当然了,大家在落笔前一定要对切入点深思熟虑,比如我在策划时就以主人公妹妹的角度来写,当你换了一个切入点,就是换了一个赛道,竞争就会少很多(特别是创意策划)。即使字数没够,老师也让我过了。
在积累素材时,大家也一定要学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元素运用到故事中,也可以采访采访父母或者可以看看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佳作,寻找其中有矛盾点的故事。
面试的出题人其实是你自己
在心态方面,大家一定不要紧张,我觉得面试是最简单的一场考试,因为出题人就是你自己,考官不过是帮你把你最深的那个点挖出来。换个角度说,考官是你的战友。
面试准备分为生活经历、书单影单等。
先说生活经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按弗洛伊德的理论,艺术创作是原欲受阻的产物。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你走上艺术创作这一道路呢?你要从爱好、家庭、经历找到你最特殊的一点。我很多考上的同学,有人的爱好是占卜,有人爱好是小网络小说,有人住在满族区(复试故事写了一个满族人和汉人同性恋的故事)。如果你的经历足够特殊,那恭喜你,你的面试内容大多会围绕生活经历,很少涉及专业。
在这里我就会很感谢中艺纵横的实拍课,在实拍课的时候我以自己生病的经历写了短片,在北电考场上就一直在聊我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以及我自己的经历。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实拍课,看能不能和自我经历联系起来。
根据经历,考官一般会问你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人物,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画面。人物和画面是最重要的特质。特别是你对人物的把握,我在面试的时候,一场面试说了有五个详细的人物小传。这里就要求你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和积累。至于什么是合格的人物小传,大家可以参考我中艺纵横的一次作业:

x同学总是坐在教室里的一角,书堆在她面前,透过书斜斜地望向黑板。别人碰她会缩起来。她总喜欢把自己像一个小丑一样展现在大家面前,说着怪异的荒诞的笑话,大家的笑其实都是嘲笑,她不知道怎么融入周围。她学习并不好,却总是问政治老师问题。并不是她有多好学,而是政治老师是极少能温柔对待她的人。
接下来就是书单影单了。这些都不要求多,要求精,并且和你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交给大家一个面试的小技巧,当你说到你的人生经历时,可以联系书单影单中的人物和情节;当你说到书单和影单时,可以联系你的生活经历。
列好书单影单,大家要从人物、主旨等方面做充足的准备,因为既然你说喜欢,就一定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对人物和主旨进行独立思考后,还可以参考知网上的论文或者B站上的解说。但一定不要说专业术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看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说李白的感受,就是电影学院老师看你说专业名词的感受。
艺考成功的因素很多,选择也是其中一个。北京中艺纵横是全国最好的编导机构,这里的学员既有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第一名,也有北京电影学院全国第一名,中传前10名,中艺纵横有8个。非常浓厚的学风以及优秀的师资,都是我成功路上的保障。和一批优秀的艺考生在一起,何愁专业进步不大呢?
最后,一定一定要真诚,保持你纯粹的热爱,这场考试就是一次深入的交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