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王之乱始末

2023-02-16 19:31 作者:我骨灰盒呢  | 我要投稿

晋武帝太熙元年(290年)五月,武帝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据史书记载说,晋惠帝智商低下,近乎白痴,可是司马炎早就认定他为皇位继承人了,所以大家也只好承认既定事实。

武帝重病之时,留下诏书存放在中书省,嘱咐汝南王司马亮和杨太后的父亲杨骏共同辅佐惠帝。杨太后并不是司马衷的生母,杨骏害怕失势,于是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私藏起来。中书监华廙向杨骏索还诏书,杨骏拒不交还。

晋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谋害他,于是遇到许昌自己的封地去了,杨骏便独揽大权,一时间位极人臣。 凡有诏令,仅在惠帝手里过一过,然后就交由杨太后下发执行。他又任命自己的亲信掌管禁军,为自己的事业保驾护航。这一切自然就引起了众多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的不满。

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本是开园元老贾充的女儿,比司马衷大两岁,人长得又矮又黑,而且内心凶狠多诈。她见外戚杨氏得势,心中不平,于是打算操纵晋惠帝,以便与杨骏抗衡。

贾南风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随后,楚王司马玮领荆州兵开进洛阳。贾南风大喜过望,当国让晋惠帝下诏书,宜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命楚王司马玮领军围攻杨骏的府第。

杨骏为人胆小懦弱,躲在府里不敢出来。司马玮命士兵四面放火,杨骏逃到马厩,被揪出来砍了脑袋。随后,贾南风让晋惠帝下诏,将皇太后杨芷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诛灭杨骏三族。

翦灭外戚杨氏的势力后,朝政大权落到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以及元老大臣卫瓘手里。楚王司马玮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掌管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贾南风对此极为不满,决心再赌翻盘。

不久,她用心腹张华的计谋,以惠帝的名义,下诏杀了司马伦和卫灌。第二天,贾南风又派中将军王宫,宜布司马玮伪造皇帝手诏,谋害大臣。司马玮的部下闻讯,都放下武器一哄而散. 司马玮束手就摘,随后被处决夷三族,打这以后, 朝政大权被贾南风一手掌控, 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

太子司马遹本是谢才人谢玖所生,与贾南风一向不和。 贾南风决定除掉司马遹,另外物色新太子人选。她找人用酒把司马遹灌醉,然后让他誊写一篇事先拟好的文章,内容大致是说,让白痴惠帝赶紧退位,由太子我接班,当时太子醉得深沉,有一大半没能抄完,贾南风便亲自动手,模仿太子的笔迹补完,然后呈送惠帝。惠帝见大怒, 下令处死太子。张华急忙一旁说情,最后改为废除司马遹太子的名位,囚禁于洛阳郊外的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闻讯大怒,与孙秀等人密谋,准备诛杀贾南风及其党羽。孙秀认为时机欠佳,劝司马伦不要轻举妄动。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闻讯大喜,当即命孙秀等人伪造惠帝的诏书,以残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南风及其党羽。随后,司马伦废贾南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自己一手把持了朝政大权。

太熙三年(301年)年初,赵王司马伦悍然废掉惠帝,自立为皇帝,将惠帝软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顺、成都王司马颖闻讯大怒,当即发兵讨伐司马伦。不久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迎司马衷复位,自任大司马。司马颙、司马颖二王也加官晋爵。司马冏自觉复立皇帝有功,独揽大权,不可一世, 在惠帝面前没有人臣之礼,而且沉迷女色,以至于政事荒度,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的藩王留下了作乱的借口。

不久,翊军校尉李含只身由洛阳来到长安,诈称受到皇帝密语,让河间王司马颙联合长沙王司马乂起兵讨伐司马冏。当时长沙王司马乂驻军在洛阳附近,司马颙经过一番权衡,表示同意。司马冏闻讯大怒,当即派大将董艾率兵袭司马乂。司马乂早有准备,带上一百名党羽,避开董艾,乘车飞驰进入皇城,围住司马冏的府第,加紧攻打。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党羽随后也被翦灭。随后司马乂驻军皇城,独揽大权。

司马颙见被人利用,心中大怒,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结果都没有成功。太安二年(303年)八月,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七万,联合司马颖二十万大军,起兵讨司马乂。两军相持数月,司马乂粮草不济、准备撤退。当时,东海王司马越正在朝内任职,见司马乂窘迫,便纠合一帮禁军将领,趁夜捕获司马乂,押送到金墉城,不久将他活活烧死。

司马颖在朝中颇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最强,司马颙有意巴结他,于是向惠帝建议,立司马颖为皇位的继承人。文武大臣慑于司马颖和司马颙的威风,只作没听见,任由他胡作非为。随后,司马颙废除皇太子司马覃,立司马颖为皇太弟,两人总揽朝政大权。

太安三年(304年)六月,东海王司马越再次纠合人马发动政变,勒兵进人云龙门,下诏召集三公和文武百官,共同讨伐司马颖。司马颖一见不妙, 逃到邺城躲了起来,司马越复立司马覃为太子。随后,晋惠帝下诏任命司马越为大都督,率左卫将军陈眕、刘琨、苟晞、成辅、上官巳,召集全国军队讨伐司马颖,转眼云集了十多万人马。

司马颖闻讯大惊,准备放弃邺城逃跑,被部下劝住。随后他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人马开赴荡阴,一面派弟弟司马匡和司马规到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的军队听说大军前来讨伐,转眼间溃散了。司马越信以为真,于是放松了警惕。石超的人马赶到荡阴后,出其不意突袭司马越,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俘,随后被押到邺城,司马越逃回自己的封地东海。司马颖给司马越写信说,看在宗室兄弟的份上,决定宽恕他,让他来邺城共同辅佐惠帝,司马越不敢应命。

不久,司马越的亲弟弟司马腾联合北方乌丸、羯朱等异族势力攻打邺城,司马颖大败,放弃邺城,挟持晋惠帝逃回洛阳。转眼间,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司马颙的地盘长安。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的名位,打发他回封地,自己独揽大权。又让晋惠帝下诏,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到长安共同辅佐惠帝。司马越害怕,不敢受命。

太安四年(305年)七月,司马越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旗号,兴兵讨伐司马颙。他又派人游说司马颙,称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他“分陕而居”。司马颙有意答应,但部将张方坚决反对。于是,司马颙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率领楼褒、王阐等人,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司马越亲自奉领三万人马,西进到萧县。刘乔派遣儿子刘佑迎敌,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派遣督护田徽带八百人马支持司马越,在谯县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军溃散,司马越得以“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颙大惊,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趁夜将张方暗杀,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求和。司马越拒不答应,司马颙只好派遣部将刁默镇守潼关。不久,司马越的军队攻破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单骑逃出长安。

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的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随后,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封范阳王司马虓为司空。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司马颖大惊,撇下母亲和妻子,与两个儿子逃到朝歌,不久即被捕杀。

光熙二年(307年)元月,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暴毙,儿子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怀帝下诏以司马颙为司徒,让他回朝辅政。司马颙不加怀疑,驱车赶往洛阳。到达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的部将梁臣掐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诛杀。至此,八王之乱宣告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最终获胜,掌握了西晋朝政大权。

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久,据保守估计,军民死伤数百万之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晋的元气消耗殆尽。随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历史进入“五胡乱华”的时代。


八王之乱始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