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康翡翠的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小红篇(未完)
作者为叶康翡翠,创作与2007年,韩匙匙2014年整理
因为身体原因,原作者的小红篇没有写完,她的服装篇也就此辍笔...

【恩在丹心不可忘·小红篇】(未完)
贾芸往外瞧时,看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倒也细巧干净。那丫头见了贾芸,便抽身躲了过去。
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头发,挽着个□,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大观园众多丫鬟使女中,这丫头绝对是个异数。她有着与黛玉相仿的本名“林红玉”,只看这三个字便知道作者对她的看重了。他把她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去写,怀才不遇的落寞与幽愤,辛苦向上的酸楚与艰辛,字里行间,隐约均可看见。出身、背景,两个最平凡的词语遮住了她大放异彩的机会,正如作者方当有志之年却横遭变故,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无奈又无奈之下,她只好改了名字,从浪漫热情的“红玉”,变成了随处可见的“小红”,没入怡红院众多的花花草草中,从此难见天日。
然而作者仍是不加掩饰地表示了对她的钟爱与同情,他借助了全书24-27这几回最精彩最好看的章节,对她的爱情和经历进行重笔描述,这是迎春等主要角色也无法享有的特权。其实小红的遭遇也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的,按照书中所写,她本是家生子出身,可是明显她的父母林之孝两口子却不像周瑞、赖大等仆佣那样的有身份体面。
张爱玲女士曾经考证,在作者最初的构思中,小红的确只是一个有才能却不受赏识的二等丫头,父母林之孝两口子的情节应该是后来所修改的。这种观点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有其可取性,但是,假如我们再从书中线索进行分析,单看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一对天聋地哑”的搭配,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红会倍受冷遇了。
自来塌实本分干工作却不擅长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人,在许多事情的际遇上是不及那些言谈爽利长袖善舞者的,也许正是因为林家两口的词拙口笨,才导致了小红在出场时也不过是个进不得二门,被人支使甚至轻视的二等小丫头罢了。她甚至很不得批书人脂砚斋的欢心,他将她与偷盗虾须镯的坠儿一起归入了“奸贼”的行列(第五十二回批语),斥她与贾芸的爱情为“奸”,对她大胆追求爱情的作法很是不以为然。
作者曹雪芹却似乎仍是非常偏爱这个积极上进、能干伶俐的丫头。在他的笔下,小红服侍宝玉的过程手段并不比袭人等差,对小丫头佳蕙、坠儿等人的团结也做得很好。头脑聪明伶俐,手脚麻利勤快,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职位低微,她却着实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与胆识。别的不说,只看她替凤姐传话那一节,思维之敏捷,心智之细腻,读书人就不得不暗自叹服,正是凤姐所言不虚:“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
《红楼梦》中对她的衣着外貌曾有一简一繁两处刻画,一次是贾芸于仓促中匆匆瞄见“十六七岁……细巧干净”,另一处则是宝玉的仔细打量:“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头发,挽着个纂,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一个小丫头,却用到了两处正面文笔的描述,在《红楼梦》中实在不常见。不难看出小红在外型上的确有几分出众之处,且可喜是“俏丽干净”四字,更见其气质脱俗,难怪秋纹碧痕防得她什么似的了。
下图是电视剧中小红出场时的造型,是再朴实不过的布质衣衫。设计师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大红色的方案。为防喧宾夺主,她身上的大红色大多是作为装饰和点缀,出现在外套及花卉等图案中。

小红的扮演者是东北姑娘刘继红,个性豪爽坦率,与机敏伶俐的小红倒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至今,闭上眼睛,似乎仍然可以看见她站在凤姐的面前,带着几许骄傲,几许矜持,小小的头颅微微晃着,不卑不亢,不慌不忙地将四五门子的事情娓娓道来时的情景:
“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这场戏的精彩程度绝不输于随后的黛玉葬花,伶俐的口齿本事,是出自作者笔下的又一样别致风情了。凤姐的感叹是:“好孩子!真难为你!”我们的感叹却是:“曹大师!只得佩服你!”

叶康翡翠的87版《红楼梦》服装篇全部整理完毕,缺少几个主要人物,像袭人、平儿、紫鹃、王夫人、邢夫人、尤氏、贾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