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起來簡單,癸卯新春小題匯報

2023-01-30 01:01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學伴們,現在好,

很多事,看起來容易,不做,都不知道,哪裏難?

大年初一的時候,希望能夠符合,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新年氣象。所以就孵了兩個種子,大蒜跟綠豆。一路孵到今天,綠豆已經發芽,而大蒜已經發霉。


這一個例子裡面,要說明的意思是。雖然,人的意念,可以和天時一致,但是要推進事物的成果,其中的道理,也是必需去追求的。綠豆跟大蒜,都有它的生長時節跟過程。但是如果,某人相對應的技術能力,不配合的話,那就把事情搞砸,就像大蒜一樣,只是爛掉而已。事情,都沒有,看的那麼容易。


第二個例子。學伴,西芹子跟松子花,都有練習朗讀跟歌詩。這自然的就含有了新年新氣象!學儒首要真誠,聽天需要自然。


隨著切磋交流反饋,進一步把自己的天賦線索,給發現出來。另一方面,能力要應用到社會的方法,也要熟悉才會有效。這樣一來,就容易立定自身,有所志向。


學伴們,願意開耳傾聽,願意去練習力行,會更有作用,因爲歌詩的之中,人們會唱的好或唱的壞,這個一定都是有的。在練習的時候,若要有所自得,必須以真誠的心態來面對,然後輕鬆的進行,就可以了。不要勉強,不要以為某某人,唱的怎麼樣。就好像綠豆跟大蒜,用同一種方法,或是同等的技術含量,就會有不同的呈現和不同的結果。


所以,對應自己的天賦本性,會有你自己,完全能夠明瞭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不明瞭?那別人也不會知道。一方面是自省思考的必要性,與師友切磋的有效性,都需要注重!對內的練習與評價,與對外的廣宣吸引,這也像是內聖與外王的兩個渠道。


又以學伴木蘭花做例子,首先是自己唱的舒服,然後才有人懂得欣賞。又榴子花,歌唱的聲音年輕又帶有喜悅,那就有不少人會想多聽。有這些表象,首先必須有真誠的自我,那外界才會有真實的應對!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和品德良好的人處在一起,才會感受到真實善良與美好,不注重自身周遭的來往,那怎麼會是聰明的人呢?也只有俱備仁義的人,才能夠評鑑好壞。


這三年來,就是大洗牌。那些瘋狂的風氣,已經沉澱,那些浮誇的造作,也已經消亡。謹慎的心態,真誠的言語,勝過那巧弄的虛文。沒有確實的本質,卻有美麗的外表?那樣,難免一生遭受挫敗。隨着時代的走向,與儒學的回歸,一步一步的繼續下去,只有真實去面對,才能上道。越早上道的人,往後越好發揮,先是問心無愧,而後不可限量。



第三項:坐堂講道的資質。


   不知常,妄作凶。本事不扎實的人,是不會有好機會的。虛情假意的人,也是上不了正軌的。若是這兩者的用力,沒有客觀標準?那麼修德和行道,就只是迷信般的笑話。己欲立而後立人,己欲達而後達人。誠於中,形於外,就是內聖外王種種行為的引導!於是,儒鼎學儒的階梯,便有甲乙丙,不同的階段要求,有以下的說明。


分有甲乙丙,三個渠道。甲項目,就是學文的順序。乙項目,就是作品的一般要求。丙項目,是個人精神健康與年齡上的匹配標準。在這三個項目中,便可以鑒察,坐堂講道,授業行功的不同層次。


甲類渠道。


一、識字與小學。

二、孝經。

三、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等四書內容。

第四、六經或十三經選。

第五、寰宇天地和不朽的傳續。


社會新聞中,常常會見到,人們中了彩票,沒過多久,卻是家破人亡。那是因為沒有駕御金錢的能力,量小而負大,於是導致滅亡。又在社會上,開設了公司,或是坐上了什麼位置,沒有本事欠缺實質。那些事情,根本就辦不成,只是持續耗損,不斷裝模作樣,一直在汙衊和諧的青天澄淨。這樣的事情,就是敗壞消亡的根源。


要能學文,首先是識字,再來是小學,小學在宋朝以前,所指的是文字形成的功夫。那麼宋朝以後,所指向的是應對進退,生活倫常與人際禮儀。那麼,到了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家庭習勞。


再來第二,須要再次、清楚的確認孝道的意義與內容。 中山先生告訴過我們,孝經跟大學就是,我國固有學術中,獨有的寶貝。


其他的文化土讓上,常常充滿暴力與奴役,有歧視與對立,一直以來都有邪教迷信與宗教戰爭。這都是由於思想上,有缺口所導致的狀況。因為對於人倫健康,沒有完整的論述與流傳,導致沒有和諧人倫的文明,這就是其他文化,不能與中土,攀比的地方。


我們是明白的歷史大國,有質重於全球的原生文化。炎黃周孔的和諧文明中,不同於其它外圍。在我國固有文明之中,所流傳的大學,由於這樣的思想指導,所以早在隋唐之際,就有了科舉制度,能夠使得社會階層,有常態性的運轉,創造間接的社會穩定,這也是早早領先其他文化的獨到發明!


許多土地上的歷史,就只是一部戰爭史。因為戰爭的頻發,生產不穩定,所以家庭結構破敗,幾乎沒有正常人倫。於是發展出宗教歧視,到了近代,還有種族歧視,文化戰爭,甚至是飲食上也搞歧視?這些怪異現象,都必須要拒絕,要加以禁止的。在黃土文化回歸的道路上,必須堅持旗幟的正確性!拒絕名義上的錯誤!


依照孝經的道理,又會聯系血脈與宗族,這可以提供明確的心靈歸屬,直接解決你是誰,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的問題!也可以記錄流傳芳香。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儒學之中有北宋五子,就是周濂溪與二程夫子,程頤程灝,就都是姓程。學伴子槿花,也就是程姓的人仕。其實在歷史長河中,都可以找到,同姓先人,曾經爲黃土國朝,所努力過、實踐過的一份功德。


而二程夫子,畢竟是男性,精神性的榮光,可以嚮往,在體用的適切性上面,男女風情就有些不同。又一樣在宋朝,後來被歸為唐宋八大家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文壇上聳立,後世人們,又懷念不已。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性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性。若是在三個成功男子,背後的那位女性,又是有多偉大呢?其夫君,世事洞察炯然,兩位兒子皆高中皇榜。一個是她愛的,兩個是她教的。這位蘇媽媽,自己就是姓程的女仕,身上流有程氏的血脈!血脈就是祖先的福德餘蔭!最後,皇帝宋高宗,最後還親自寫了書信,褒獎了蘇軾一番。孝道使我們鑒察自己血脈源流,明白血源上曾經走過的痕跡,誠心的敬祖,慎終追遠,那都可以承接祖先的福蔭!


有了小學和孝經之後,接下來自然就是四書跟六經。請注意,這個階段不是只有五經。一些人不會開口唱歌,就以爲樂音,是在器具上,以爲禮儀,是在衣服上。沒有上到禮樂完整的作用!這樣禮教與樂教,不能融會貫通?不會應用變化,當然也做不到與時俱進,人們會錯誤的以為,古典文教是那樣刻板陋舊,又不能令人感受到美好?這都是,不成熟的,儒學錯誤。要期許一個完整的精神格局,才有充沛的功德輸出。


這裡是很關鍵的岔口,是人去應用物質克服環境,而不是人被物質奴役,被環境給制約。這裡有一個明顯的差別。不成熟的東西?就是妨礙文明回歸的夷稗。


儒鼎學社裡,有歌詩行樂(yue),依照論語詩教傳的引導。可以有詩歌冠六經,而通天地心的指向,又有達成知行合一的途徑。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就是聖人大成的完整教導。


要有坐堂講到的資質,甲的項目的第五層次,就會有寰宇天地,不朽傳續的成文指標。這也就是立功、立德、立言的期許。要做好文化傳承?那絕對不像是去吃路邊攤、逛公園,那般輕鬆!是要有一輩子登一次喜馬拉雅山,要走一趟世界的氣度,那才配得上,炎黃周孔,文明輝煌。這是甲的部分。


接下又有乙的部分。


乙一(傳習)千言,萬語。十萬文句,三十萬章節。

乙二(來歷)(經歷)源流,小大,進退。

乙三(得意之作)。

乙四(評委問答事功選舉)。


乙項渠道中,就是簡列了,學儒練習的作品輸出上,有個數量參考,評鑑的標準。首先一、讀過和抄過千言、萬語。再來達成十萬文句,三十萬章節的程度。


甲乙丙的部份,都是跟中南鳳鳴,教學計劃直接相關的。首先,願意讀過或抄錄過千言的,再來做邀請。目前在,子花班裡,大約都是以錄過萬言,走向十萬禍三十萬的階段。那當然,錄書、讀書、歌詩、等等學習反饋和活動,都是有渠道,有計畫的。就簡單設計了四個階段。


以蘇東坡作例子,留給後人大約三百萬字的文集,又甘泉先生長壽,粗估有七百萬言以上的遺留教訓!這都只是單純數量上的標準。在現代工具和資訊爆炸的洗禮之下,這樣的數量,不見得會太難。


乙二的部份。


有來歷,經歷,源流,小大,進退等等。這是指文章的內容。以蘇東坡作例子。文章當中,有爲國朝代筆,有皇帝的御旨,有給皇親貴冑的,有殿堂議政的。有回復給范仲淹,司馬溫公,王安石等人的,還有歐陽修主考時的策論等等。就內容來說,會有各種來歷,起伏經過,大大小小的交流,與黃州、惠州、詹州等等時光的生活熱愛。乙二的部份,是指文章中要有,高處洞見,尋常日用,自然流淌。以及專題論述有條有理,自成體系。用詞遣句,禮儀妥當,優雅從容。等等內容上的不同面向,要有所俱備。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在這文化復甦的當頭,很多人都虛假的不得了。明明就回歸沒幾年,路子都還不對付,就已經自封教主大師?癸卯年之前的三年沉澱,就是訊號!要以自然真實爲優先,一開始就要假裝的,就直接拒絕!不要跟那種人浪費時間。或者是有那種志得意滿的,畢竟社會上比較寬裕了。有的人有些小錢,有個小位置坐了?就開始非議聖賢,不能學習了?那都是野人鄙夫,也要特別注意警惕!


要曉得時代的意義,跟聖賢的教導,不要做那浪費自己生命的事情,也不要去沾染!因爲,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沒有防微杜漸,很容易就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所以要慎小慎微。


學伴可以從儒鼎的諸多歌目與文章當中,找到一個自己容易上手的來優先深入,明瞭論語詩教傳的教導,有樂趣才能持續去完成,有真實的著力點才會開始!


再來就是,乙三的部分,得意之作。


論語中有四科的分列,德行、政事、語言、文章。社會職能上面,有琴棋書畫等等百工技藝,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一門,是別人任推不倒,可以做到極致的一門。


比如說,現在回家拜年,很多人對於親情人倫,都有許多殘缺的看法。一點恭敬或是色難,須多人都做不到?若是,不善言語,就用行動來代替,那也很好!如果每一次回老家,都能恭敬的,跪祖先拜祠堂,為老人祝壽,那樣樸實,自自然然的過好,冬至、除夕、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國慶等等節日,都是很確實的事情了。那都是很令人贊嘆的事情!


又舉例說明。學伴西芹子,讀誦人倫正義,語氣自然又真實的說。我承受了母親的血肉,我接受了父親的意志,父親爲我承擔過,所以我尊敬他,母親照顧過我,所以我親愛他。親愛父母,尊敬父母,這是自然的孝道親情。像這樣的常道義理,是千百年都不會換的。



接下來,看起來很容易,不做,不知道難在哪裡?儒鼎做堂講到的標準,丙的標準。


丙:一(不足三十,不座也不佐)。

二(四十不能專對,亦不座)。

三(五十不能論祖上源流,不座。)

四(六十不能兼聽述史,不座。)

五(七十心神不穩,不座。) 


丙的部分,就是在於個人的精神上,所需要的標準。


教學講道的內容,是傳講入世的經驗,才會有利於生民建設功德。ㄧ些違反邏輯的戲虐迷語,或是編造的漂亮謊言等等,暗度陳倉,張冠李戴,陽奉陰違的文化陰謀,那是三百年前,就有人故意,造作的!那真是,防不勝防的東西!


遠在荀子的論說上,就已經講得很明白,為什麼社會上會有宗教!這就像是,現代社會中,會有彩票一樣。就是個娛樂消遣!要是有人把它當作信仰?專門去從事?那就一點都不需要去評價!依照國家規範,那也會明白的限制這種東西!


在這塊土地上的種種生活應用,流轉的八方訊息,種種靈明感應,薈萃於身體力行之中,那便開口能道,坐定能言。沒有任何社會經歷,沒有實踐反省體驗的,又不足三十歲?那便沒有資格,坐堂講道。


接下來,論語中的孔門四科,或是琴棋書畫,社會百工之中,一定要有一個,自己能說會道,力行熟悉的專項主題!要在四十歲之前,明確出來!


又如果五十歲了,很有可能經歷過,一些親人的生離死別。尤其事前三年的狀況!已經五十歲了,還不了解自己的祖先的源流,那也沒有資格跟別人傳說講道。


再來六十歲,若是分不清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以為羅貫中比過陳壽?以野狐禪怪力亂神等等,朗朗上口為樂?那沒有資格,座堂講道。又七十歲,卻已經神智不清,心神不穩?那也不能上儒文廳堂的講席。


儒鼎這裡陳說的,都是最低標準。事實上,現下常規的社會活動中,二十歲的年輕人,就應該有初步打工的社會經歷了。三十歲正是在社會上從事工作,若沒有個專長本事?那也難有著落。四十歲若已經結婚生子了,那男女雙方家長家族和祖宗,也一定會有所解了。五十、六十、七十歲等等,如果不能兼聽多元,開闊包容,與論述真實的過往歷史。如果都不具備的話,那大概也完蛋了。現代法律也會有很多限制,奪政治權利,選舉權,禁治產等等,都是有所界線的!一旦進入文功事業,教育渠道,沒有百年良心的狀態,那都會是禍害。


沒有接通常道,卻弄些皮毛的?那一定是蚊蟲。

沒有登上喜馬拉雅山的計畫,就盲然行動的,一定跌跤衰亡。

沒有寰宇全球的氣度,就談說儒學繼承的,那就是在茅坑裡煮湯。


特別提起,看起來容易,不做不知道,哪裡難的學習主題,陳說了儒鼎學社,座堂講道的甲乙丙三項標準


(一)、是因為儒學元年的開啟。

(二)、是這些階梯,要讓後來的人們,能夠按圖索驥,有條有理的來前進。

(三)、是地面的文教活動,即將恢復,新的學員學伴,須要接應與引導。

(四)、是不同的階段,必須有明白的鑒察標準,確實文化水平,才能承擔責任,迎接福澤的降臨。

(五)、是能夠繼續完善,中南鳳鳴計畫的完整性,

(六)、是也給自己警惕。


向學伴來做匯報,讓大家更清楚,祖上有書院,自己有用力,作品眾多,論述成體,海內外都有實踐的儒學風情,應當會有怎樣的標準。以詩為歌,來行樂,繼續聖堂之高明,風化良葯,德馨入心又便宜長效,據此綿延上道,從此開啟儒學的復興!


所謂一個人,可以走的遠、走的快。但是一個人走上一萬步,那也遠比不上一萬個人各走一步。具有社會上具體實踐的價值!也才符合儒門入世功德,與添濟平安的方向。以上,看起來簡單,不作不知道那裡難的小題會報。感謝學伴們的呼應與練習。感謝修文助力的松子花與榴子花。儒鼎南風。0129。


看起來簡單,癸卯新春小題匯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