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猜题押题 | 教育改革高考会怎么考?

2022-03-30 22:02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国之盛衰系乎人。教育问题、人才选拔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历史上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文化教育和选拔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选官制度与教育改革成为高考的长效热点是必然的。

一、古代中国的教育


(一)原因

1.经济繁荣促进教育的发达

2.国力强盛,政府重视教育

3.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4.实行包容的文化教育政策

5.以印刷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推动

6.儒学长期为主流思想

7.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二)特点

1. 历史悠久

2.凸显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内容丰富多样

4.强调儒家的主流地位/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

5.趋向专科化、平民化

(三)影响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

2.为政府培养了一批较高素质的官员

3.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为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人才基础

5.推动了科技和文化发展繁荣

6.对后世的文化和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四)意义

1.为国家治理奠定人才基础

2.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3.有利于文化发展

4.提高行政效率以正政风

5.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的教育

 (一)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

2.西学东渐

3.封建统治危机

4.进步人士和政府的推动

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二)特点

1.渗透民主思想

2.以培养实用技能为目的

3.途径多样,不断发展

(三)作用/影响/意义

1.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推动了近代教育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落后的局面)

2.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考的思想禁锢

3.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

4.培养了近代化的人才

5.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6.为后世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7.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教育基础

8.提升了社会文化素质

9.为以后的教育事业奠定了框架和基础

10.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发展

三、现代中国的教育

(一)背景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3.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

4.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5.党和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二)特点

1.政府主导

2.科学教育与救亡图存联系

3.注重理性精神和科学内涵教育

(三)影响

1.促进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转变

2.开始逐步形成适合中国的新的教育体制

3.推动了中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4.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教育基础

5.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型人才

6.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

7.提升了社会文化素质

8.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9.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0.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西方古代教育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 内容

(1) 用教师人格影响青年

(2) 注重师生平等

(3)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4) 强调道德修养

(5) 注重培养理性精神

2. 影响

(1) 有助于形成和谐教育关系

(2) 有利于推动综合素质提升

(3) 推动了古代理性精神的发展

(4) 冲击了智者学派的高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5) 客观上促进古希腊教育思想的转型

(6) 为近现代西方教育提供了经验

(二)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1. 内容

(1) 从幼年开始

(2) 应由国家兴办

(3) 重视道德陶冶

(4) 教育方式应符合儿童特点

2. 影响

(1) 推动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

(2) 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 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 过度强调教育分的政治功能

(5) 违背了教育的独立性

(三)中世纪欧洲教育特点

1. 内容丰富多样

2. 主流思想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3. 由教会控制到城镇私人办学

4. 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区

5. 学校规模相对较小

6. 由宗教垄断到逐步摆脱宗教束缚

五、西方近代教育

(一)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1. 特点

(1) 倡导欧美教育

(2) 集中统一领导,行政手段,强力推行

(3) 强调共享和平等

(4) 对旧教育重新编组和改造,以资利用

2. 成功的原因

(1) 明治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2) 国家财政支持

(3) 国民的积极参与

(4) 提高就学率

(5) 普及国民教育

(6) 积极储蓄以推进教育近代化

(7) 主动吸收外来文明高的传统性格

3. 影响

(1) 积极

①国民教育素质得到提高

②促进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③建立近代学校体制

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⑤有利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建立

⑥有利于文明开化

⑦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⑧使日本走上独立近代化道路

(2) 消极

①过分强调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推行愚民政策,要求民众效忠天皇

(二)英国教育

1. 背景

(1) 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

(2) 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水平的选民

2. 原因

(1) 传统中世纪教育弊端明显

(2)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3) 工业革命推动

(4) 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

(5) 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3. 发展趋势

(1) 教育世俗化、大众化

(2) 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面向自然科学的科学化

 4.意义

(1) 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2) 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 适应了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4) 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5) 有利于社会稳定

(6) 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三)法国教育

1. 背景

(1) 法国大革命后,政体更迭频繁

(2)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君主制力量依然强大

(5) 民众共和观念还未加强

2. 特征

(1) 教育体制框架逐渐完善

(2)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

3. 影响

(1) 强化了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爱国精神、共和观念

(2) 巩固了共和政体

(3)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六、高等教育

(一)近代

1. 特点

(1) 政府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力

(2) 学制和课程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重点

(3) 机构职能多样化

2. 原因

(1) 辛亥革命的推动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 美日等国先进教育模式传入中国

(3) “教育救国”思潮的推动

(4)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

1. 特点

(1)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2)政府主导

(3)国家统—办学

(4)统一分配工作

(5)以工科院校建设为主

2. 原因

(1)高等工程教育落后

(2)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3)借鉴苏联经验

3. 意义

(1) 贯彻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2) 巩固了政权,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3) 有利于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教育

(4) 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5)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体制

(6) 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建设人才

(7) 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时期

1. 背景

(1) 国家发展需要

(2)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3) 社会发展,育人理念革新

2. 特征

(1) 改革开放前:专业教育

(2) 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

(3) 21世纪以来:

①强调基础

②淡化专业

③注重育人与育才统一

七、新中国教师培养

(一)变化

1.从注重培养数量转向质量

2.师资培养由单一走向多样

3.更加关注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意义

1.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2.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3.缩小了教育的城乡差距,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

4.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八、20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

(一)特点

1.党和政府统一领导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3.内容全面系统

4.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

5.追求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二)意义

1.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2.提高了国民的文化水平

3.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4.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九、道德教育

(一)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1.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上,西方以个人为本位,中国以国家为本位

2.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上,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

3.在德育思想具体方法上,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重视自我反省内心

4.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中国重视培育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

(二)明清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1.统治者重视,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

2.宣扬儒家的纲常伦理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化相结合

4.鼓励修身律己

(三)民国初年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

1.由宣扬封建纲常向追求民主共和转变

2.由伦理知识本位向社会生活本位转变

3.由注重教化向尊重儿童自主转变

(四)新时代提倡“五育并举”的意义

1.有利于完善教育体系

2.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3.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一)背景

1.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3.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4.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中小学升学压力加大

6.应试教育畸形发展

(二)措施

1.具体规定学生的作业量、考试人数、休息时间等

2.加强监督监管和通报体系建设

3.建立检测和报告制度

(三)特点

1.政府高度重视

2.常抓不懈

3.深入调研

4.不断推进

5.注重制度建设

十一、总结

(一)教育变革的阶段性特征

1.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

(1)发展较慢

(2)注重统治阶级的精英化教育

2. 工业革命后

(1) 发展速度加快

(2) 科技发展进步

(3) 注重工人阶级的标准化教育

3. 信息时代

(1) 教育快速发展

(2) 注重多媒体、数字化和智慧教育

(二)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

1.应当注重品格的塑造和人格培养

2.应当构建符合时代价值的教育机制

3.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4.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5.教育发展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6.应不断探索和借鉴先进教育模式

7.教育改革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

另外,定哥红宝书中也有详细的“教育改革”这一专题哦,并且定哥还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教育改革的高质量真题与模拟题,供大家复习巩固。

除了教育改革专题,还有涉及到许多相似的专题,例如“书院与大学、家庭、婚姻制度改革、家风家训”等热点专题。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猜题押题 | 教育改革高考会怎么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