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 F4F“野猫”战斗机首飞 一举击败“零”战的“笨拙铁块”
84年前,即1937年9月2日,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F4F“野猫”的第一架原型机XF4F-2首次试飞。

这架飞机的设计看起来非常有趣,后来成为非常成功的机型。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一年,“野猫”成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战斗机中队的骨干力量。在随后几年里,尽管出现了更先进的“地狱猫”和“海盗”,但F4F仍然战斗在一线,直至日本投降。美国共生产各种型号的“野猫”战斗机7885架,各型号之间发动机、武器和部分结构有所不同。

“野猫”的飞行性能并不出色,但它在几乎所有主要参数——速度、机动性、爬升率等方面全面优于日本主力战机A6M“零”。为了增加航母上的部署数量,“野猫”配备了折叠机翼,改装过程中又将四挺机枪增加到六挺,它与“零”式战斗机的优势更大了。1942年,F4F-4“野猫”在轻盈灵巧的“零”式战斗机的衬托下,就像一个笨拙的铁块,近似于梅塞施密特Me.109衬托下的拉格-3。

美军的“野猫”在与日军“零”式战斗机的空战中根本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但是根据美军方面的数据,敌我损失为6:1。很明显,美军飞行员过高估计了击落敌机的数量,当然日军方面也同样给出了近似的数据。然而,战后的统计表明,“野猫”战斗机中队的平均击落敌机数量远多于自身损失数量,尽管没有6:1那么夸张。要说明的是,这还是日军主要由二战前经过良好训练的高级飞行员参战的时代,战斗力根本不是后期那些仓促训练的“菜鸟”能够比拟的。

可能会有朋友问:为何会这样。答案是:在对比战斗机性能时,普通人通常不会考虑一些因素。首先,“野猫”具有非常坚固耐用的机体结构,可以很好地承受战斗损伤。“零”式战斗机飞行员经常抱怨说,他们把所有弹药全部打到这架飞机上,但它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飞行。战斗中,F4F经常带着几十个窟窿降落在航母甲板上。

“零”式战斗机确实拥有两门20mm机炮,但是备弹数量只有每门60发,而且机炮的弹道与7.7mm机枪有很大不同。在超过100~150米的距离上,“零”式战斗机机炮和机枪同时射击是没有作用的,因为炮弹和子弹沿着不同的弹道飞行。

实战表明,“野猫”配备的六挺12.7mm机枪比“零”式的武器系统更有效。为了提升性能,“零”式战斗机的机身结构被削弱了,因此被几发子弹击中就很可能造成严重损伤。如果机身某个部分被连续多发子弹击中,对它来说都是致命的。反观“野猫”战斗机,只要没有直接击中发动机、油箱、驾驶舱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部分,它甚至可以承受20mm炮弹的直接命中。

另外,起飞重量更大的“野猫”在俯冲时比“零”式战斗机的加速性更好,所以处于劣势地位的美军飞行员通常都会采用进入俯冲的方式,来摆脱“零”式战斗机的咬尾攻击。最后,另一个因素是飞行员、冷却器、密封油箱都有装甲保护,而“零”式战斗机为了减轻重量完全没有这些保护装置。

所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笨拙的美国“重量级拳击手”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日本“空手道高手”。美军损失的251架“野猫”,只有178架是在空战时被击落,24架被高射炮火击落,另有49架失踪。当然,这个数据并没有包括返回航母或机场后,因为无法修理而报废的战斗机。不过,总体而言“野猫”战斗机在二战中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