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顾晚之我见(二)

2023-07-17 02:05 作者:沧月明珠  | 我要投稿

【二】顾晚党的命也是命。

看了一下逆水端游的几个顾晚结局,不知道从哪个开始说起好。一时无言,我感觉是混乱的,各种平行世界各种线,此刻在我脑海里,打成了一个结。

有想说的,又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默然良久,慢慢提笔,就从《顾夜惜朝》这首歌开始吧。

“从来人意难平天意高”,无疑,游戏想把顾惜朝打造成一个敢于反抗旧权威的斗士,他的斗争方式是想以权力颠覆权力,在这个人设身上有些不合适,一方面他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大家伙都不站他那边,这就已经看出问题,顾惜朝作为傅宗书的鹰犬,恰恰是旧权威的拥趸,对知交好友背信弃义,他的“曲线救国”方式,不得人心,难逃众叛亲离。另一方面,我在之前的文中写过(可见《顾晚的多面看待(九)》),他信奉推别人去死的那套伪牺牲概念,看出这个人是虚伪的。这样的人设把它拔高,是没有必要的,故事中比他高尚的人物多了去,用不着强行洗白一个反派。

在遇见逆水寒中,顾惜朝的确是一个志在天下,心怀苍生的人,这是与端游不同的,那本来是他这个人物伪善的一部分,给单独抽出来改编的一个乙游故事,现在强行合并在一起,人设割裂。我始终觉得结局不是最重要的,弄出那么多结局,不如把前面的过程和逻辑好好推敲,都还没有能自圆其说呢。

此前我写过(可见《顾晚的多面看待(七)》),在逆水端游中,傅晚晴她不爱顾惜朝,她爱的是正义,顾惜朝也没那么爱她,他能为了权势放弃她,哪怕后面晚晴为顾惜朝而死(果不其然,有一个结局真的是这样),都圆不回来了,圆不回来创设她这个人物的意义,不如不写。不再赘言。


下面我说一些自己的感觉。

出来混是要还的,顾晚党看顾晚,终归是要撕心裂肺一场。老实说在逆水寒剧中,这种冲击感不是很强烈,当年晚晴是挥剑自刎在顾惜朝逃离之后,全程她一个人面对。那时候觉得有点不满,为什么不让她死在顾惜朝面前,让我们虐一把。谁曾想二十年后,这不就来了吗。

我开的是无声版,本来看这个画面已经很有感觉了,我可以在脑海里自己给他配音,我此前看过一些相似的场景,比如遇逆中叶问舟抱着旅妹跳崖殉情的那段,我以为就是天花板级别了,代换成金锋的声音,应该八九不离十吧,想象一下,大概就是那个味。然后我找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再把声音一打开,我滴个天。

这是金锋?啊?这是二十多年前的金锋吧,不止是顾晚,瞬间古早武侠剧翻涌到我脑海,直冲天灵盖。我仿佛回到了九十年代初,那些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的古装剧,也从未听过如此生无可恋的哭腔,他不是发泄般地扯着嗓子嚎,是在哭,一个男人在那里哭。给人的感觉,顾惜朝这一刻不是在怪老天爷,而是看到心爱之人死在自己面前,极度伤感、无措,除了伤感,还是伤感。我没有听过这种演绎,我玩过的乙游,听过的场景,都是一方抱着爱人拼命嚎,像受到刺激的公放音箱一样朝着四面八方嚎,感觉要遇神杀神,“啊——”一两声就没了。没有这种伤感的带着啜泣地哭腔,而且他声音重返少年,一个手足无措的少年人,抱着珍爱的东西。这是哪家的“孩子”哭得这么伤心。

怎么说呢,一个好的演员,永远会让人吃惊,一个有实力的演员,总会带来意想不到。我感觉他还没有百分百发挥,就已经有这种表现,不信的话可以去听一下,我没听过同情境下这样的哭嚎法。虽然我不想这么说,但真的秒了一些人。

我想了一下,秒在哪里,很多人演绎失去爱人的哭嚎时,很注意形象,声音的“人设”有意无意将cv的表演束缚住了,导致我们可以听到大侠哭、名士哭、帝王哭、英雄哭,好像哭的时候也要正衣冠,扛大旗,不能偏离正轨。但所谓正规,往往是一个人物在正常时候的状态,它不能代表这个人物在极度悲戚情况下的情绪。面对晚晴的离去,顾惜朝当然可以哭得不像平时的顾惜朝,为什么不可以呢?看过逆水寒剧的话,就会知道在晚晴最后拿剑抵向诸葛小花的时候,顾惜朝惊愕的反应,就像个孩子,这一点早在一剑一心前辈的《惜情笔记》中就有论述。而我认为,晚晴的决然带给小顾的是震撼,在一个必死的局中,晚晴孤注一掷盘活了这局棋,走到了顾惜朝前面一步,救了他的命,这一刻顾惜朝心里绝不止爱情,对晚晴还有敬佩、感激、愧疚、悔憾之情。他想上前,和晚晴站在一起,就像从前无数次面对危机,他挡在晚晴身前一样,下意识地往前走的动作,但是呢,这一刻保护和被保护者的身份调换,晚晴大喊让他赶紧跑,他泪流满面地往后退,只是退的姿态,他觉得有哪里不对,不能走,不愿就这样丢下晚晴,两人这样对望,然后下定了决心,才含泪转头,跑出了包围圈。这个时候,小顾不是个孩子吗,他就是个无助的孩子,他向来是大男人心态,但这一刻他很无力,不能保护心爱之人,暴露了内心里最脆弱的一面。晚晴母性的光辉,不计较,哪怕他已经是个无可救药的人,也牺牲一切为了让他活下去。我想一个女人爱到极致,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就像母亲对孩子的溺爱。一开始我对她和顾惜朝爱情的理解,是有所保留的,我也是结局看到晚晴这样救小顾,我才知道她爱得竟有那么深。

所以到逆水端游这里,顾惜朝哭得像个孩子,是正确的。他没有什么理由怪老天爷,他不在乎了,那都不重要了,他抱着晚晴离开,疯癫了。这一个结局是最像逆水寒电视剧的,但,端游中晚晴为死而死,我看不出来她为什么非要死,息红泪和戚少商为什么要答应她的一命抵一命,她挡在顾惜朝和众人之间,开玩笑吗,顾惜朝造的孽,是能够用他一条命抵得上的吗?在逆水寒剧中,傅晚晴从没有说过用自己的命,去抵顾惜朝的,她知道那不可能,她是一再用救人做交换,并拿着逆水寒剑中的密信和诸葛小花谈条件,最后以死来胁迫铁手。为什么呢,因为铁手这个人讲究公正法度,他不一定会听诸葛小花的,而且顾惜朝打不过他。很遗憾,戚少商和息红泪的战力和性格,基本上被晚晴看透了,她不是个那么讲正义有侠义心肠的好人。端游中的匕首道具就不评了,没有突出晚晴这个人物的智慧和刚毅,她的死不是孤注一掷,而让人感到纯苦情,再说仇恨这么简简单单就放下了,也没有逻辑,之所以说混乱,是得从电视剧晚晴的决然挥剑自刎,嫁接到游戏中顾惜朝抱着她哭这一段,能够连得上。如果从端游前面的剧情连,我是连不上的,会让人感到费解。

为什么晚晴的死震撼观众,因为人们想到了那个故事,霸王别姬。虞姬苦情吗,不,她在这个故事中给人的印象不是苦情,她的死是她的选择,是她对霸王的爱,还有她对刘邦出尔反尔的愤然与蔑视,像一个战士那样在疆场上舍身赴死。她保护霸王,就像他的一个兵卒,牺牲自己,只要统帅能逃出去,就还有重振旗鼓、卷土重来的可能。她不是为死而死,那没有意义。


再来看第二个结局。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顾惜朝自己用神哭小斧抹了脖子,坠落山崖。是不是和上面霸王别姬的故事可以续上。戚少商对他说你败了,顾惜朝说,我只会败在自己手上,是不是,原型就是那个故事,“英雄末路”,老生常谈、经久不衰,也就是说,能震撼观众的传奇演义,千百年来,内核精神是不会变的。

坠落山崖,尸骨无存,心比天高,跌落云端,只要不去找,没什么惨状让人看到,顾惜朝这样一个丰神俊朗的人,像原著小说那样砍掉他一只胳膊,甚至把他千刀万剐,那就不体面。特别是那一段坠落前的幻象,雪中撑伞的顾惜朝,漫漫独行,来自来去自去,在无望的人世间挣扎一场,“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终是求仁得仁吧。

开天辟地是不容易的,需要人们普遍的意识觉醒,无数的先烈们怀着大无畏的精神,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会有很多的牺牲,很多流血,家破人亡、惨绝人寰,还要坚定不移,才能闯过漫长的黑暗,更有无数的人倒在黎明之前,所以顾惜朝怎么能妄想凭一己之力废除贱籍制度,他的失败是一种必然。如果他真的有这么高的理想,事实上我觉得他是为了他自己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不是为了什么理想。如顾惜朝这般行修罗道,就算一开始是为了争取平等的权益,在这个过程里,他也会被腐化、被驯服、丢掉初心。理想不是喊口号就可以的,要看他做什么事,事实上没有人愿意站在他那一边,从头到尾只不过是他自欺欺人。

也就是说,他选择走上这条绝路,真的很伟大吗?很悲情吗?并没有。

我们感慨的是,一个人从赤子之心到利欲熏心的转变,残酷的现实当然要负一定的责任。他可怜,但亦可恨。为什么拔高他的行为,有些不伦不类,一个制度的存在有它的原因,通说认为贱籍制度始于唐,宋朝相对宽松,此后至明强化并定型,至清继续施行,为什么要禁止各阶层的流动,按古时候的经济、社会环境,如果取消贱籍制度,会带来更大的动荡,也即是他能不能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给人们树立一个新的标准和风尚,带来新的气象,如果这些他都没有考虑,也没想着怎么去维持,那只是一头脑热。顾惜朝有才,并不是没有人赏识,但他依然弃明投暗,这就是他自己的问题。相反,以顾惜朝对世事的洞察,能写出《七略》这样的著述,他绝非看不出这一层,他的行为更像一个现代人,以跨越时空的眼光,来看待古代律法,挑出其中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不合理之处,不问情由地加以批判,想一出是一出,没结合当时的情况。如果按这个标准,那我可以举个例子,秦法,被认为是非常严苛的律法,但它实际上有可取的地方,比如说它对于婚姻不忠者,是论罪的,例如丈夫出轨,杀了他都是无罪的,如若遇到家暴,律法规定反抗无罪。这是非常领先的,后来历朝历代都不这么规定了,为什么这些没人提呢。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就比如说,假设一个人提出这样的议案,有没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出轨的责任,对于家暴的惩罚,立法在不断地完善,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法制史。我这里不给出定论,从学术来说,当然都是可以探讨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当然是希望保护弱者,惩罚措施更严厉一些。

晚晴说顾惜朝是一个有理想的人,那就轻看了“理想”二字,他有个P理想。

这个结局的亮点有三个,戚顾二人飞檐走壁的悬崖对战,《顾夜惜朝》这首歌恰到好处的烘托,“此身长夜难逃”、“觉来知己红颜一一少”,以及金锋的配音。金锋这里的演绎非常好,出现幻象时没有背景乐,就是念这一句诗,“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不再是少年人的惊惶无措,而是一个饱经沧桑,看破世情成年人的彻悟,有些自嘲,有些不甘,有些留恋,有些恍然。还记得雨夜汴河上,初遇顾惜朝时,他念的那首诗:“玉斧已修明月就,瑶琴何必朱弦绝”,那时候他是信心满满的,相信自己能闯出一番名堂,做出一番事业。哪有那么容易呢?莫说他生在贱籍,就算他不在贱籍,和戚少商那些人有什么区别,这也是游戏中的设问,戚少商回答说没有区别。即便跨越了千年,你、我,在怅然间亦有一些共鸣,这就说明尚在路上、任重而道远,游戏中归结为世道荒谬,谁都会提出问题,归咎于现实,可太容易了,谁又能将理想照进现实,去解决问题?更多的人,大家都忙着去赚钱了,“理想”好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连顾惜朝这样的人都可以被定义成有理想的人,这不才是真正的荒谬吗?


第三个结局。

我有一点好奇,cv来回配不同的结局,是种什么感受。我是五个结局录屏连着一起看的,分分钟几乎要出戏,考验配音的功力,在这种精分的情况下能不失水准,很难得,还能把人情绪带进去就更不容易。

第三个令我有印象的结局就是顾惜朝死在晚晴和三妹面前。几乎全程吐血,不忍听。这么优秀的cv,给他再加一句台词好不好,我不是听他吐血的。为什么我觉得你们做游戏,在糊弄玩家,在仓促收尾。虽然这个吐血的演绎,他比绝大多数的配音吐得认真,我就不分析了。

这个结局是最扯淡的一个,首先,晚晴看着顾惜朝死在她面前,屏幕外的弹幕玩家都一个劲说太惨了,她的表现力不够,她果然没那么爱他(前面晚晴死在顾惜朝面前,他也是一样,亏得是声音的渲染)。然后,这么煽情的时刻,顾惜朝一手拿出纸鹤递给晚晴,一手摸出神哭小斧递给三妹,是什么回事。就是我以前讲过的,端游里对三妹/三弟的定位,强行取代剧版戚少商的位置,十分违和。三妹掏出了半面铜镜吧,说一直带在身上,好得很呐,你们两绝义酒果然是把大哥给排除在外了。居然还有微风的戏份,最后顾惜朝抱住了微风,撒手人寰。

我掀桌。


第四个结局。

晚晴离顾惜朝而去,为了保住他的命往后不再见他,戚少商也放下了仇恨,不再寻仇。因为他体悟到了顾惜朝在结局一中的台词,完美嘴替。顾惜朝一人颓然痴笑离开。台词都没了,还能说什么。

摔。

你们就不能再另外写一段念白给戚少商吗,台词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很有拆东墙补西墙,东拼西凑的之感啊。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剧情打磨,这就是你们所言为结局绞尽脑汁下的功夫,这就是你们极力宣传的诚意?

你们有考虑过,玩家会把结局一一整理出来,故而有的玩家,比如我,是会五个结局连在一起看的吗?

这一段顾惜朝的“强权之下,何来公道?”与之前在杭州冷雨夜的时候有相同,之前语气是颇为不甘、愤然,而这里是一种无力、悲凉。不是我只注意到金锋的配音,确实一打开,他的演绎出彩,老实说我有点担心,手游中赵路的发挥。其实这个结局是最符合逆水寒端游前面剧情的,如前所述,顾晚没有爱得那么深,他们身份的差距,如果二人不做出改变,是很难走到一起的。顾惜朝不愿意放弃对权势的追逐,晚晴也放不下她心中秉持的正义之道,分开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不必捆绑。

不是说顾晚一定要在一起,人设改动了,他们不再是电视剧中的顾晚二人,只有这一个结局,没有强行编排,走出了不同于电视剧的创作,游戏自己的路。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顾晚党接受不了BE,其实并不是,如果晚晴是这样的,顾惜朝是那样的,哪怕在逆水寒剧中,我都会支持他们两个分手的,一个剧作要想出彩,让人记忆深刻,不是靠桥段的堆砌,而是以情动人。这个不是靠cv、靠动画、靠把当年演员请来cos,就能全然复现的。根源在哪,在于你们有没有想好好去二创这个故事,还是把它当做资本的快餐速食呢。

作为一个顾晚党,游戏里顾晚cp卖得一手好情怀,卖到我的梗点上,但我把话放在这里,逆水寒之后,我不会再玩你们家的任何游戏。


第五个结局,相携归隐。

我觉得我会打出来这个结局的,因为我全程无脑选顾晚,任何时候力都挺顾惜朝,看好顾晚二人的感情。别人都在骂死顾惜朝,说他们不会在一起,我就不,我偏站他们在一起,就像一个冇得思想的选择机器人,我之所以这样选择,就是为了最后蝴蝶效应顾晚能够HE,但如果是这样才得到这个HE的结局,那我觉得已然见鬼。

打出这个结局,我也不会觉得高兴或欣慰,恐怕是感到麻木。

“强权之下,何来公道?”顾惜朝放生了微风,收起了长剑,将《七略》压箱底,放下曾经的抱负,看起了《齐民要术》,他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穷则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能真正做到放手的人也很难,但是呢,这个人恐怕不是顾惜朝了。

这个结局里顾惜朝几乎没有什么台词,恬静的田园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夫妻双双把家还。有一个镜头令人玩味,夜晚他们泛舟湖上,面对晚晴手指月亮的兴奋,顾惜朝附和地笑了笑,在晚晴转过头后,他的表情又瞬间黯淡下来。屏幕外任人评说,对有的人来说,只要感情顺遂就可以,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对有的人而言,没有激昂的追求,生命将失去光彩。屏幕内,我觉得顾惜朝并不快乐,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说他从崖巅坠落,是求仁得仁,那这隐世而居,无疑是强颜欢笑,故作安然。

选择一条路,死在这条路上,或者转身折返,回头是岸。两者无所谓好坏,不必烦恼,也用不着想太多,因为选择的权利往往不由得人。

任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梦,有人说没有死伤就是好结局,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可是现在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一个故事中,若各人都能回归初心,那就是好结局。

送走顾晚二人的玩家,行走在林间,下雪了,风雪间她心有所感,蓦然回首,看到了二人渐行渐远的身影,感叹道犹如一梦。我真的像在目送,送走了什么东西一样,这一幕特别戳我,我很喜欢顾惜朝和傅晚晴的故事,能够看到这个故事的再次演绎,已然是莫大的机缘,我很抵制商业游戏贩卖情怀,但是我也感谢,它让我能跨越时间再去品读,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说道别的机会,对于喜欢的故事,人终要学会告别的。就像二三次元突破次元壁的碰撞,我参与过、努力过、见证过,这种“穿过次元壁”的互动是很幸福的,他们来了又走,也许仍会在另一个脑洞时空,继续着他们的故事。而我,也将要继续着自己的旅途。

犹如一梦过后,顾惜朝问晚晴,会有废除贱籍的那一天吗?风雪中没有回答。但我们已然知道这个答案,无论是晚晴的回答,还是现实的回答。这个结局叫做“江湖再见”,遇见逆水寒中旅妹和顾惜朝相约千年之后待山河重塑,一同去敦煌,而千年之后的他们,成为莫高窟的工作者,是同事也是恋人,在敦煌合影留念,我很喜欢这个跨越千年再相遇的设定,也许在另一个时空中,傅晚晴和她的顾惜朝也能再相遇,那时候的他们不再受到身份的束缚,能够没有遗憾。

无论逆水端游,还是遇逆,都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有时令人绝望,但希望就孕育于绝望之中,想到的有很多,一生能做到的不多,我们是萤火虫,不是因为一千年,而是因为无数萤火的微光,汇聚千年,终于照亮了一片天地。小时候喜欢逃避现实,构建一个虚幻的“桃花源”,长大了才知没有必要,遇见逆水寒中有一段话我很有印象:“你仔细看过雪花吗?它们落下来,掩饰了人世的种种肮脏和黑暗,让世人错以为,万物就是这么洁白美好。比起粉饰的美丽,我更喜欢,不完美的现实。”

这就是我想对顾晚,对这个故事,对这个梦说的话。现实不尽完美,我们还在路上,我不知道,也不记得自己为何来此,但我不会厌弃它,因为我不喜欢粉饰的美丽,或者被妆点伪饰的人心,只有看到最真实的一面,才能走在那条最初的道路上。

顾晚之我见(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