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怎么学(一)概括题
申论常见的五种题型:
概括题、对策题、应用文写作、综合分析、大作文。其中,概括题、大作文是必考的,其他三种题型常常轮换出现。
我将会定期更新几个题型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也是在各大机构课程学习、不断刷题中得出的些许经验,分享给大家一起进步~
大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包括机构课程、网课学习、刷真题试题、上岸笔记、考试技巧等等
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
一是要刷题,我建议刷套题,用往年真题刷(不用购买,网上找或者粉笔华图下载打印出来,节约金钱不好吗!)
二是要系统学习,要么通过课程、媒体渠道获取资源学习做题技巧、各类题型要怎么做,要么直接买网上流行的备考笔记,系统学习掌握!
概括题(单一题)
概括题是申论最基础的题型,多数题目可以说是由其延伸而来。万变不离其宗,学申论必须扎实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题通常是按点计分。比如,这道题6分,那么这道题至少都有2-3个点。
识别题型:一般题目中出现“概括”、“概述”、“简述”、“归纳”、“总结”等词时,即可认定该题为概括题,归纳概括从材料中提取题目中的答题要点。
提问方式:“根据给定的材料,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字数一般在100字至300字之间,其中以“200字左右”更为常见。
以下是我自己学习总结的做题步骤:
审题目、看材料、定要点、抓书写

一、审题目
找点准不准,审题是关键。
四看准:看准给定材料、看准主体对象、看准概括内容、看准答题要求
(一)看准给定材料
审题目要仔细,结合题目表述确定下一步“看材料”应该看指定哪一部分还是全文材料。
1.根据给定材料几概括:只看材料几。
例:根据给定材料1,请谈谈老马如何“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
2. 根据给定材料几,结合材料全文概括:侧重给定材料几,结合材料全文。
例: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节选的2012年中央1号文件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全文指出这部分内容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二)看准主体对象
通过关键词确定主体是什么。
例: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小梁改善杨家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做法。
关键词:小梁、杨家村、人居环境
根据“给定资料3”,分析三个村镇旅游发展的相同之处,并概括其各自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三个村镇、并、各自、成功
(三)看准概括内容
1. 概括问题:如存在问题、瓶颈、苦恼、困难
例:概括在政务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概括影响:
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通过表述判断是要求答出正面还是反面影响。常用的词语如下:
正面:影响、成绩、发挥作用、意义、启示
负面:危害、恶劣影响、损失
例:“给定资料”介绍了在线教育存在的若干乱象,请你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3. 概括原因:原因、动机、条件、优势
例: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民警小童采用特别的微信头像 的原因。
4. 概括对策:对策、做法、举措、经验
例: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例:根据“给定材料2”,请概括L县“苹果产业后整理”的主要举措。
以上四种是比较常见的基础题型。
特殊题型还包括概括背景、特点、变化、现状、现象等。
例:根据给定资料,概括S省农村出现的新变化。
简要概括“城市病”和“乡村病”的主要特征。
(四)看准答题要求
1.字数要求
字数一般在100字至300字之间,其中以“200字左右”更为常见。
材料字数和答题要求的字数比高低,决定题目的概括强度大小。
给定2000字的材料,常见要求200字内,那么概括强度就是10:1,一般可以将材料提及的内容囊括其中,稍加归纳总结。
要求400字内,概括强度5:1,就要求在200字的基础之上加入更多的细节化得分点。原本非重点、不包含但稍有涉及问题的材料内容便可考虑加入答案中。
要求100字内,概括强度20:1,概括强度大,较少出现此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对主次、轻重、缓急进行评判,抓大放小,找出重点内容。
2.题目要求
概括题一般强调全面准确、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内容深度。
其中,最难的一点,就是内容深度。
什么是深度?简言之,就是不能直接用材料中的原话进行表述;需进行思考总结。
再强调一下!!!
申论的第一步,不是读材料,更不是去答题;而是认真审题!
阅读题目要求,至少两遍以上。我个人喜欢做标注,强化对要求的记忆。
然后才是要带着要求去读材料,再从材料中去提取各个得分点。
二、选材料
根据“审题目”找准的主体对象,找到、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相关材料。
(一)问啥答啥,有啥写啥。
问做法就写做法,不要画蛇添足加上背景、原因。
只写材料里有的、体现的,不要胡思乱想加上延伸、拓展。
(二)理解语义,找对方向。
理解语句的意思,分析是否属于题干概括内容。
(三)分好层次,找准重点。
1. 找文章结构
理清楚材料之间、段落、语句之间的逻辑。
是总分、总分总、并列或者因果等
2. 找关键词句
呈总分、分总或者总分总逻辑,则以核心句中的关键词为主;呈并列关系,则从并列层次中选择关键词;
呈因果关系或者递进逻辑,则根据题干问题,选择最能回答的关键词。
中心句、首尾句、过渡句
3. 找特殊词汇
一般材料多喜欢以案例引入,夹杂观点、做法等。
做题时,无需过多关注案例,直接定位找到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摘抄。(如发展可持续性、关注度高)
【特殊词汇】
引出观点——XX说、称、认为、指出、表明、赞扬、感叹
表明重点——但是、而、然而、尤其、实际上、关键是、重要的是、本质上说、不可忽视的是
做出结论——总之、可见、因此、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总体看来、总的来说、简而言之
表明并列——与此同时、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二、三
提出对策——对策、建议、呼吁、应该、希望、经验、需要
三、定要点
根据找准的重点,定好答题要点。
常见分类定点的方法有:

(一)内外因分类
国内、国外;自然、社会
【例】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的分类标准就可以按照国内环境以及国外环境两方面来进行分类。
(二)维度分类
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点概括,大致可从以下几点
思想教育、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监管执行、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发展环境等。
【例】
一、理顺管理机制。建立文化部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明确权责,加强协作;对非政府组织和网络媒体提供指导;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行网络实名制,申请邮箱和聊天帐号,需要填报真实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等详细信息;对未成年人通过手机号码验证方式确认身份;
三、增强行业监督。建立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引导组织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守则、管理措施等规章制度;开设群众热线,自觉接收群众投诉;
四、做好技术支持。设立网络内容分级和过滤系统,对低俗信息和违法信息进行屏蔽;
五、加大执法力度。要求传播低俗、虚假信息网站删除信息,严重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
六、注重宣传教育。定期举办座谈会、发布官方信息,引导从业者提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主体分类
比如国家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媒体、学校、家庭、个人层面等。
若出现上述主体的相应提示,可根据相应主体来进行划分。
例如国考真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概括和归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这道题其实分类就可以按照主体分类:可以分为民办学校层面、公办学校层面、以及政府层面等等。
(四)题干暗示
要点就在题干之中。
【例】某市准备设立面向“80后”“90后”年轻人的心理减压辅导热线,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或困惑,请你结合“给定材料1-4”,指出该心理热线应该着重关注哪些压力或困惑。(15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根据题干的暗示,就需要分成生活压力、生活困惑、工作压力、工作困惑等层面。
(五)材料逻辑
从材料提炼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前置作为分类标准。
材料每个段落就为一个角度,或者每个大材料为一个角度。
不同人物观点、不同事例
【例】根据“给定资料2”,请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15分)要求:分条归纳概括;表述准确完整;字数不超过200字。这道题的分类标准就可以按照材料中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比如按照思想观念方面、文化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分类即可。
四、抓书面
1. 书写规范
2. 格式统一
建议用总分结构。
【例】加强宣传引导。(总)地方政府通过三微一端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分)
无需断行分段,要点间用“句号”或“分号”分隔开。
标点占用一个格子,不够写的话可部分标点占用一个格子,部分标点与文字同占一个格子。
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