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初中一模数学卷精题分析(上)

这次的数学卷做下来很顺畅,让人有“好简单”的错觉感。没错,只是错觉。这张卷子有很多不错的题,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还请各位先自己做一遍
第一项:选择题
2.已知a-b=1,则a²-b²-2b的值为__
难度:★☆
解析:普通的代数题,平时看我专栏文章的初一甚至小学同学们都可以轻松做出来,只需要两步,就不给过程了。但还是刷掉了一批“想的太复杂”选手。答案是1。
6.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重点,且S△ABC=4,则S△BEF=()

解析:只需要一个知识点就可以破解的题目: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他们的底边之比
如图:S△ABE:S△BDE=EA:DE,∵E为AD中点,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右边的两个三角也是如此,又因为D是BC重点,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ABE、△AEC、△BDE、△EDC各占总面积的1/4,很显然S△BEC=2,F是BC的中点就是和前面一样的套路,因此答案就是1。
8.连续三次抛掷一枚质地分布均匀的硬币,连续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难度:★★
解析:哦!买噶儿的。这题耍了不少追求速度的暴躁老哥。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连续三次抛掷”“一枚”“连续两次向上”。妈耶贼,有算成连续两次抛掷的,又算成抛三枚两枚向上的。
正确答案是3/8,树状图如下

10.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心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

难度:★★☆
解析:主要考察动态思维,P,Q两点运动到哪里才能使PQ最短或最长?这里我们首先要求出圆的半径。由数据可知,这是个直角三角形,作OD⊥AC于D点,形成了一组相似三角形,因为AC与圆O相切,所以OD的长就是半径。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D=3,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最长很好想象,两点尽量远。因此当Q在最接近A点,P与B点重合时,PQ最长,长度为8。计算最短长度也很简单,作OE⊥BC于E点,OE与圆O的交点就是Q,E就是P点,PQ=OE-OQ,OE的长依旧可以用中位线或者相似三角形来求,算出OE=4,因此PQ=1
那么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就是9啦
限于篇幅原因(1000字了都),而且初三时间不算充裕。这里先放出选择题的解析,较难的题目都在后面,敬请期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