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再读书,我为何工作四年还要考清美工业设计?

郭维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工业设计
本科院校|天津商业大学
本科专业|工业设计
初试 |366
政治 |56
英语 |70
专业一|114
专业二|126
“随着 ‘考龄’ 的增长,面对变革不定的考题,我越发注重过程高于结果,将学习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可以针对自身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针对工作的方向进行拓展锻炼,针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尝试…整个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郭维学长

我是一名工作四年的在职考生,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工科背景,英语水平6级飘过。手绘发挥较好时曾经取得过139的较高分数,也曾有因几分之差无缘复试的经历。考研路程是摸索出来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和四海皆准的真理。起初我也像大多数考生一样脱产备考,压力较大,并开始在复习效率上大打折扣。后来回顾考研历程发现边工作边考研才是真正适合我的模式,原因可能但不限于如下:
1. 保持工作的状态、拥有自给自足的生活,可以缓解焦虑,调整心态;
2. 碎片化的复习时间可以让我保持时刻专注;
3. 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将来的复试赋能;
4. 初始结束后,不再纠结于结果和面对严峻的求职面试。
我非常认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经历都可以化为成长”,因此:
1. 学习上,我倾向于对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笔记,即使当年未能上岸,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也能节约大量重复的时间成本;
2. 工作上,除了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个经手的项目、积累高质量的设计作品,也将每件完结的项目按照标准化目录进行归档,在后期复盘整理时更加高效。
随着“考龄”的增长,面对变革不定的考题,我越发注重过程高于结果,将学习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可以针对自身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针对工作的方向进行拓展锻炼,针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尝试…整个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以下,我将着重就边工作边考研的经历,分享一些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1.初试准备
英语
词汇:我使用了"不背单词"app,利用每天上下班的零散时间(共计1小时)进行词汇学习,以保持学习的频率。
阅读:推荐唐迟老师的课程,该课程的方法科学且实用。在我之前脱产备考时,专门整理了笔记。今年,我简单复习回顾后,便以每周一套卷的频率进行阅读训练。虽然英语二的真题不多,但我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多做几遍,也可以练习英语一的阅读部分。在订正答案后,可以听听真题讲解,分析答题和阅读思路,巩固之前总结的方法。
大小作文:由于在职考试没有额外的时间单独准备,但我会关注王江涛老师在公众号上发布的押题文章,记录题目并尝试自己书写,这样方便记忆;也会重点背诵一些关键词,以备在考场上遇到困难时使用。
重点是要关注整体答题速度,考前最好抽出完整的3个小时进行模拟,以便熟悉考场上的时间管理。
政治
推荐徐涛老师的政治课程串讲,老师风趣幽默,内容易懂易记。
可以根据相应的政策、对应时间的历史事件、重点会议、发表的重要文稿等内容进行专门的总结,梳理历史框架后再进行习题训练。
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复习,可以按五大板块进行简要分类整理。
相关政策每年会有对应的小程序,按需获取和刷题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大题今年主要的准备是肖四,背诵的时间比较有限,我会在上班时,不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带上耳机收听喜马拉雅的第三方朗读版,回家后再用纸质版巩固记忆。
以上是我对政治备考的一些建议。由于工作强度较大,我没有能够刷完1000题,因此得分只有56,可能对其他考生的参考意义有限。
史论
我个人认为,背诵应该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之上。我倾向于记住关键词,然后通过扩写相应的题型来巩固记忆。
在通读理论参考书籍的基础上,会利用X-Mind软件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例如,按时间发展顺序,著名设计师的人物关系(亲情、师承、组织等),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代表作品,按形式追随(功能、市场、情感等)以及(工艺美术史)品类、材质、工艺、朝代等分类等来生成图谱,反复记忆并对模糊的地方进行标注处理。
对于名词解释,不同书籍可能存在差异的表述。在确保大意相同的情况下,大可选择适合自己理解的形式,并做好标注,反复翻阅。还可以录制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方便在上下班途中进行听听。


对于论述和简答题,我会重点整理和背诵论点,然后根据论点进行扩写练习。阅读一些论文和书籍,并进行摘抄和提炼,以积累素材。在这方面,我推荐陈楠老师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每个人备考过程中都会遇到看不下书的冲动,这时我建议大家刷一些历年的真题。这样可以积累知识储备的同时,也会发现考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复习准备期间,我建议大家进行计时,并手写作答。例如,至少预留一个小时进行论述题的练习。我个人倾向于将各个模块(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解,合理分配下班后的空闲时间,以避免考场上无法完成试卷的情况。

今年的考试对史论部分进行了重大改革,增加了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艺术设计概论三本参考书的内容。作为在职备考的考生,难度大幅提升。
幸运的是,我收到了梦清机构赠送的公益参考笔记,其中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些电子书形式的笔记非常适合在上下班的路上查看和记忆。此外,他们还赠送了内部课程,将新增内容分为十三个章节进行串讲。事实上,早在2022年的考试时,梦清就为我们提供了冲刺类的网课分享、内部资料和高分还原试卷。这种关注和关心是非常温暖的,梦清在公益分享方面的努力真正帮助了很多正在摸索中的学生。正是因为这些,我看到梦清是一家重视教学质量、有信心和实力的机构。
今年我报名参加了论述精讲班,同样是网课形式,我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并反复观看。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加班的人来说是福音。个人感觉参加机构的学习与自习不同,另一个优点是他们对高频考点的总结。这方面的总结方便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特别是在考前对核心知识点的总结上,可以快速查漏补缺,提高考前的睡眠质量,并增加进入考场的信心。




手绘
作为一名更注重理性思维的工科生,我意识到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短板,因此在2017年(大二时)开始参加手绘学习。从最初的产品写生,到设计草图推敲,再到考研版面积累,通过静下心来练习和强制自己独立思考,收获颇多。






为了补充美术技能,至少要能自如掌握各种特殊材质的手绘处理方法(推荐高反光和木纹)。平时练习中,完成线稿后复印几份,可以反复进行上色练习。此外,注重深浅配色和明暗对比的练习,可以在考场上使作品更加出挑。


为备考或日后的求职和考研复试,我准备了自己的手绘本,它可以作为我的第二作品集。当时,画满了两本手绘本,其中一个记录了我在工作中的草图,并对一些项目经验进行了反思(有些潦草,复试没带);另一本类似于创意收集册,我摘录了一些有特点的造型、配色和创意,并记录了一些突发的灵感。

推荐大家利用诸如Eagle(适用于PC/Mac)等工具,按照市面产品门类和概念创意等方式浏览设计网站,并进行图片采集。每周我设定一个采集数量的目标,并强制自己进行写生临摹和版面绘制。

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类产品,如Midjourney,进行相关产品的概念思维发散。尽可能多地采集图片,并思考提供的造型可以用于哪些产品,尝试改造形态并将其记录下来。

2.复试准备
合理安排时间是很重要的。我的复试时间表是这样的:周三开始休假,周四进行资格审核,周五进行笔试,时间很紧迫。
手绘
今年恢复了线下复试,共计6个小时。尽管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难免会感到紧张。为了避免无法答完试题,考前两天我抽出了四个小时进行了三张A2纸的线稿模拟(建议不要在考前一天进行,因为完成后会感到非常疲惫)。另外,在考前一天,我对历年真题中涉及的复杂产品进行了简单勾画,并梳理了服务设计流程。
面试
首先,建议每天都保持固定的时间与他人进行问答练习,以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初试结束后,我推荐阅读《金字塔原理》,以框架的形式构思问题的答案。
其次,考前适当进行模拟面试。由于时间紧迫,我只参加了一次梦清提供的线上模拟,以更清晰地了解内容分布、答题计时和自己的节奏,记得当时发挥的并不理想,于是紧急进行了查漏补缺。
再次,建议准备一个简洁的自我介绍PPT,并进行反复练习,注意控制时间。
最后,英语口语是我相对薄弱的方面,一些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a) 年初开始收听VOA慢速英语以提升听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字幕效果进行学习;
b) 准备一些应急词汇和表达(可以在小红书、机构的推文等地方找到,这里不详细展开);
c) 我准备了一些可能涉及的专业问答题目,并进行了中英双语的回答,并将答案记录在手机中以便上下班路上复习;
d) 分享一个快速提升英语口语水平的方法:通过翻译学科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和概念,快速积累专业词汇和相关案例,有效减少复试时的沉默和尴尬场面。
作品集
通常作品集要求不超过30页,其中有一年的要求是A4尺寸。虽然今年没有明确的尺寸要求,但我根据之前的规定进行了排版,而后将两张A4页面横向合并成长页,这样既增加了内容,又没有对整体布局造成太大影响。
在内容上,我将作品集主要划分为四个模块:研究类项目、实际落地项目、概念项目以及手绘和其他作品。由于一直从事工业设计相关的工作,实际落地的产品不少。于是首先将产品的场景图缩略排布在“其他作品”一页,然后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一个注重设计前期研究的项目、一个造型感较强的项目、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及一套与冬奥会相关的设计,以尽量全面地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另外,重新渲染过去的项目必不可少,确保细节把控和整体风格的统一。
对于研究类项目的展示:我认为考研复试与找工作不同,提前了解学校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将相关作品展示出来会更有诚意。
需要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来打印作品。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我选择了蝴蝶对裱工艺封装和软壳封面,整个作品集可以摊平。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打印周期需要大约4天,这还不包括物流、反复调试和试色的时间。我建议大家在初版作品集完成后就打印一份普通胶装版,检查排版中的疏漏,快速进行试错。
在这里,推荐一本实惠好用的书籍《印刷工艺宝典加强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选择色号、纸张名称等信息,方便与印刷工厂对接。

作为一名在考场上经验丰富的考生,我一路走来受益于众多人的帮助,因此在此表示感谢:首先,感谢我的父母、女朋友和亲友们的支持,你们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感谢我的本科老师们关心和帮助,是你们带领我走进了我热爱的行业;还有那些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同门们;感谢梦想清华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在考研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帮助;最后,感谢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和共事的同事们,有你们的陪伴,我的人生才如此灿烂,前途才如此光明。

最简单的音调
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最简洁的画面
需要最深入的钻研
考研就是一个
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
正如郭维学长所说
考研路程是摸索出来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
和四海皆准的真理
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节奏
过程高于结果
将学习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
针对自身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
针对工作的方向进行拓展锻炼
针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尝试
整个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山不让尘
川不辞盈
祝福郭维学长在未来
继续在清华园深造
收获扎实的专业技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