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百科【全书】》(天文探索)第二十四期——南极洲的陨石
陨石是岩石的残骸,它可能曾花了数百万年时间绕着太阳旋转,直到天体动力引导它坠入地球。
不适人居的南极洲,却是陨石搜寻者的梦想地域。
南极大陆中心有一片庞大的大冰原,而当地降雪量也不多。
这意味相对容易在这里找到陨石,且不会遭到污染或曾与人类接触过。
过去三十年来,超过六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已拾获成千上万个大小超过一厘米的陨石。
最著名的陨石是艾伦丘84001陨石,这是以美国探险队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发现的南极洲艾伦丘为名。
这颗重达一点九三公斤的陨石引发了重大争议,因为理论上,这颗石头是四十五亿年前在火星上由熔岩结晶成形。
约三十六亿年前,陨石撞击从火星表面撞出一块岩石,这块岩石在太阳系漫游了一段极长时间,后来才坠落至地球,过程中它的重量减少,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也因为摩擦导致它的表面遭到烧灼。
就在这颗陨石发现十二年后,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研究人员马凯惊人宣布,他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查陨石,发现上头存有已成为化石的微生物形状。
马凯的宣称宛如青天霹雳。这暗示人类在太阳系中并不孤单(即便目前我们唯一仅知的邻居是细菌),更加强了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层空间这个一度相当边缘的理论。
从那时起马凯的宣称也引发激烈争论。其他科学家认为,这些明显的化石痕迹,只不过是当熔岩冷却又受到风化时,所产生的地质效果。
在南极洲康科狄亚基地负责陨石搜集工作的杜普拉说,近几年来陨石搜寻的范围已经扩大,涵盖微型陨石。
这些微型陨石也就是大小介于二十五至五百微米之间的尘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