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才子传》之张说

2021-11-17 06:46 作者:湘间小鹿  | 我要投稿

        为持正义而甘冒杀头之险,自古以来,世之少有。张说在替魏元忠辩护时,可舍性命于不顾,这种义勇,除了张说这种人,在武则天当政时的时代,还有谁能够做到呢? 事实上,张说和魏元忠并非司马迁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那种关系。魏元忠之于张说,不过是区区一个路人甲。


        因替魏元忠辩护,得罪了张昌宗兄弟,触怒了武后,被下狱折磨,最后被贬至广西钦州。这样的人在今天的官场仍然也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所幸天道轮回,张宗昌兄弟被杀后,张说被诏回朝庭。


        老夫不太喜欢帮别人摆弄官职,虽然张说三度拜相,却也没有什么好值得浪费笔墨。但张说的文治武功却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一生虽然与姚崇杠上了,在姚崇为相期间被贬出京城,然张说在边塞上却可以抵抗及平定胡军。


        《唐才子传》如此描述张说:

  说,字道济,洛阳人。垂拱四年,举学综古今科,中第三等,考策日封进,授太子校书。令曰:"张说文思清新,艺能优洽。金门对策,已居高科之首;银榜效官,宜申一命之秩。"后累迁凤阁舍人。睿宗时,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开元十八年,终左丞相、燕国公。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今有集三十卷,行于世。子均,开元四年进士,亦以诗鸣。"


        张说其人,史载其性格暴躁,对下属经常斥责,这点在今天看来,并非坏处,在某些方面,智高品正胆勇义直的人,确实会不合时宜。张说与姚崇的恩怨,其实就是为人处事的两种人生态度。姚崇攻于算计,连至死都算计好张说。 当然,这些流传的信息是否真实,早不可考,但突出姚崇的阴却是蛮有说服力,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张说的正。


        关于张说留传下来的有趣的故事很多,在此挑一件与大家分享: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张说为封禅使。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却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戏子黄幡绰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后来,人们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如果你是张说的女婿,当然也要感谢有这样的“泰山”。

        写唐才子,不能不引用一些他们的名句名诗,否则就是空口妄言。张说之诗有边塞之苍茫感,读其诗,热血沸腾,兹录一首:


《巡边在河北作》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

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

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张说老来被贬岳阳,其诗更为动人: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与苏颋同时出将入相,其文才亦不相上下,故有“燕许大手笔”之称。后元稹《代典江老卜百韵》诗如此说:“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


        张说之功远在姚崇之上,可以说,是张说为唐玄宗打开了“开元盛世”的大门。千年之后,人们还在惊叹着唐王朝盛世的美好,可谁又记得那位姓张的书生,以刚正不阿的气节,以妙笔生花的文才,以勇武高超的智慧,为唐玄宗前期创立的盛世立下汗马功劳?斯人已去,白云悠悠。李贺那句“男儿何不带吴勾”的诗句总在耳边回响,这男儿即是张说。


《唐才子传》之张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