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列键盘,真的就是不能用来打字的键盘吗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路径依赖理论

打字机,这是一种最早诞生于200多年前的打字设备。可以看到,由于笔直的连杆,四排按键都错开0.25倍依次排列(这里提个问,如果打字机是5排按键,错开的间距又应该是多少?)。另外,最早的字母排列也确实按照abc字母表来排列,可是问题就来了,如果打字过快,相邻的连杆便会碰撞造成卡键,所以一个叫肖尔斯的人把字母打乱,终于,形成了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键盘布局。
肖尔斯可能并不知道百年之后有多少小学生在拿着键盘练习打字的时候顺便骂他一句,尽管可能没有一个小学生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IBM在发明电脑键盘的时候,是下了多大决心,决定了电脑键盘继续继承打字机的按键布局,还有每列都完美错开的按键排列。当然,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选择肯定都是最好的方案。如今已拿着键盘闭着眼都能准确敲出字母的我们,只能感慨,路径依赖的强大之处。

看着面前的键盘,有没有人隐约之间,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别扭。
打乱的字母排列而引发小学生的牢骚,这应该是最直观的感受。还有就是每一列错开的按键布局导致的我们忽视的一些问题,y键距离食指总是那么远,b键现在应该也有不少人不知道哪只手来按(最近火热的alice,为什么要有两个b键???)。打游戏时再熟悉不过的四大金刚WASD,按着w键的时候,中指总是和无名指争抢空间。
拿笔在纸上随意画出一个十字,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恩,这是一个十字,横竖的两条直线,分别指向上下左右,再仔细看看,哦,这个竖有一点偏,偏多少,废话这人眼怎么看得出。人眼,能很直观的看出绝对的上下左右,但无法准确判断出偏移的尺寸,由此可以引申一下,我们可以轻松摸到上下左右对齐的按键,而错开的杂乱的按键,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来练习以达到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准确按到。
既然能感觉到不对,我们是不是该做出一些改变。
据说肖尔斯在搞出qwerty布局之后不久人们就解决了打字机撞杆的问题,而肖尔斯本人也提交了更快更符合打字习惯的字母布局,可现实是,打字机厂家对他的新布局并不感兴趣。二战期间的一个海军将领发明了一个自以为可以超越柯蒂布局的德沃布局,结局就是当初它的支持者——强大的苹果公司后来也放弃了这个布局。在按键排列上,前后出现了各种排布,有横竖对齐的直列键盘,如plank,xd75。有立体的人体工学键盘,比如微软。有v字型键盘,如xbows等。还有分体键盘,比如二狗,怒喵。当然,毫无疑问,他们都苟活在强大的斜列键盘的边缘。
有意思的是,在标准104键盘上,最早出现的字母区是斜列,而后加上的编辑区,方向键,以及数字pad,都是横平竖直的排列,这就是妥协与改变。
最近很热门的alice键盘,改成了v字布局,往人体工学上靠拢了一点,这个布局能有这么高的人气,说明现在的使用者已经认识到键盘布局是该做出改变的时候了,但每列的按键还是\\\这样倾斜,还是太保守,算是一点点遗憾。
肯定有朋友就要提到打字习惯的问题,毕竟几十年的打字习惯,要改过来太难。对此或许可以自问一下,当初你是怎么适应那斜的毫无章法,杂乱无章的斜列按键。放弃旧枷锁,迎接新人生。当初我们没得选,或许,我们可以给未来的孩子们多一种选择。
还有朋友肯定会说,做出改变,需要的成本太高。各位,这里是客制化圈子,我们是DIY玩家,实现一个想法都不是事。或许我们该想想这个圈子诞生的初衷,改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只需要有一个觉悟的出现。
字母的排列或许短时间无法改变,毕竟qwerty布局的生态环境太强大,而把倾斜的按键掰直,也许是我们现今最容易做到的一个开始。

直列键盘交流群:1081130898
Ortho Studio:77838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