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巜断舍离》有感

2022-04-24 09:41 作者:小金呀呀yy呀  | 我要投稿

“凡所执念,皆成束缚。”

欲望太多,执念太深,就会成为负累,束缚着你前行。

许多人之所以心累、之所以痛苦,不过就是想要拥有的太多,而不肯放手的很少。《断舍离》是日本知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女士写的,她提倡的“断舍离”主张把身边那些过时的,没必要存在、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收拾掉,断绝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这也与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件东西,不乱扔乱放,但是不同的年纪再看这一句话,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容易烦躁不安,是不是也和我们大数据时代里每天更迭不断的信息有关。

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家,再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事情。

而很多人整理不好自己的家,就是因为有太多其实我们平时用不到的东西占据了我们家里的空间,总觉得以后用得上。

真正用的时候又找不到,心中总是有许多贪念,被那些打折、促销吸引,老想往家里搬东西,而这些平时用不到的东西既占据了你家的空间,也占据了你的内心,增添了你的烦恼。

只有丢弃那些没必要的东西,才能让你的生活更加简约、舒适。

静下心来,才能审视自己。

山下英子女士的“断舍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烦躁、混沌的内心,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所谓“断”就是断绝想要进入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家里没有用的物品。“离”则是脱离自身对物品的执念,处于一个简单而又自在的空间。

说到底,“断舍离”并不是真正的整理物品,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行动也让自己的心灵产生变化,最终让自己过得舒适、开心,其主角也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内心。

以“断行”、“舍行”、“离行”概念为基础的新整理术“断舍离”不同于旧的整理术和收纳术,收纳术是将着眼点放在对物品的管理和对空间的分配上。

而“断舍离”则是通过不断地循环,让空间一直处于变动流转的状态,不必再去增加收纳空间,其本质上是减少物品,筛选物品,在筛选的过程中,常问自己“这件物品现在是否用得上”,若是现在根本无用,就将其毫不犹豫地舍弃。

对于人生的整理不在于贴标签式的整理本身,而在于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想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断舍离”的精髓所在。

接受已发生的一切,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个人所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的形象。

就比如身边有个朋友送了你一套名牌的茶具,你会把它好好的存放起来,放在橱窗的最深处,而你自己现在用的则是购物送的一套便宜的茶具,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那套名牌茶具呢?”你会说:“太贵重了要好好收藏着。”

这说明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对于自我形象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达不到使用那套名牌茶具的水准。而筛选物品的过程,就是要肯定自己的认知,告诉自己,是能用那套名牌茶具的,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将不必要的物品舍弃。

这样做的话,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从过去的“我不行”变成了“我可以”,这种改变是能从内心深处对你产生影响的,不管是你的想法还是眼界,都会因此得到升华。

尽管只是在物品的数量上进行筛选,但是一旦这么做了,就会面临很多选择。

“断舍离”的本质是做减法,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物品的需求与执着都是源于内心的匮乏,借口说没时间整理,让物品继续堆在那,隐射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而在筛选的时候犹豫不决,觉得有朝一日能用上,暗藏着我们对未来将至,内心的不安;留下那些曾经的回忆、荣誉,又何尝不是沉溺于过去的一种表现。

我们总是在自己营造的环境中怡然自得,沉溺于自我创造的安全感,却忘记了重要的一点,用得多不如用得好,只有不断的化繁为简,才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整理物品过程也是一个梳理自己内心的过程,就和整理我们的房间一样,东西越少,越容易做出选择。不管这些东西重要与否,存在时间是否久远,我们都要一一整理,将之当作是对人生的整理,直面现实,去糟留精,活在当下。

东西再贵重、再难忘,也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考虑,明白它们对于现在的你所拥有的价值,就算是曾经最喜欢的物品,在久而久之地被忽视后也会失去它原有的价值,接受更好的自己,就要从整理这些物品开始。

舍掉无用的东西,放弃过多的欲望

有句话说得好,“其实我们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却很多”。

我们总是觉得越多就意味着越好。每年的双十一,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分享自己的购物数量及金额,好像互相攀比一样,越来越多的东西随着日益增大的购买欲望在家里囤积。

有人比喻这是松鼠的囤食行为。看似有优惠,趁便宜多多购入很划算,其实买来的很多东西都用不上,为了凑够满减,可能会退而求其次,买自己未来会用得上的东西,但这样盲目的欲望,恰恰只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更多的麻烦。

往浅了看,这样的购物使得一个月吃土,造成生活质量降低,买来的东西囤房在家里,也不一定都用得上,导致“鸡肋”积累过多。往深了看,过多的物品堆积也会让自己内心变得拥挤,产生莫名的烦躁。你也许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但你不会知道它们的存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山下英子说:“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有些时候少比多好,拥有最少的物件才能放下一切包袱,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更要冷静购物,只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可买可不买就不要买,斩断物欲,不要让那些一时冲动的想法影响你,掉进折扣的陷阱。

若是能做到这样也可以使自己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负面情绪,越来越积极开朗,当你不再被物品所掌控,那你也就具备了掌握生活的能力。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想要快活地过每一天,也需要用心经营,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里通过筛选保留必要的物品,整理好自己的小小空间,通过不断地梳理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爱上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所想所要,遵从当下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舍弃并不意味着失去,每一次对过去的告别也都是为了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舍弃再得到,这就是不断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必然趋势。

“断舍离”讲究的是思想层面的从物质到精神的整体净化,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拥有更清晰的思路,及时清空负面思维,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前进,能让工作更加有条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将有价值的时间成本利用起来,为自己服务,成为自我生活的主宰者。


读巜断舍离》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