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国科学家历时10年研究发现:平时不运动,周末“亡羊补牢”效果也一样!

2022-08-18 17:28 作者:时光派官方  |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不仅是增强体质和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改善睡眠和调整心理情绪问题等。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随着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强压下的人们无法抽出时间精力进行规律运动。学生党、上班族久坐已是常态,打工人上完一天班只想回家躺着,谈何运动呢?


可当我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疏于锻炼,就会出现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代谢减慢甚至是肥胖。你是愿意下班坚持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还是周末闲暇时间去充分运动呢?规律运动和集中时间运动的效果相同吗?近日,由我国学者开展的最新研究为这一问题带来了答案。


一、我国科学家就每天规律运动和周末集中时间运动的效果差异进行探索

来自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的科研人员针对运动频率、时长和强度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他们发现,无论是每日进行规律运动,还是周末集中时间进行运动,只要每周能够完成2.5-5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1.15-2.5小时的高等强度有氧运动,全因死亡率都会降低,且两种运动方式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是相同的。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权威指南中就曾建议,成年人应进行的运动量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2.5-5小时/每周,高等强度有氧运动1.15-2.5小时/每周。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指南中推荐的运动量是无法在平日忙碌的学习工作中完成的,把运动计划放在周末似乎更加容易实现。


此前就有研究指出与平时不做任何锻炼的受试者相比,周末集中时间运动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30%,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1%,癌症死亡率降低13%。这项研究无疑表明了周末运动肯定比不运动要有好处。但规律运动和集中时间运动的益处是否相当尚未可知,鉴于当代人更愿意在周末进行健身锻炼,研究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二、研究结论指出:规律运动与集中时间运动效果一致

该研究团队收集了481566名成年人(18-84岁)的健康数据开展了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由参与者自行报告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长、频率和强度,其中运动强度以出汗程度、呼吸和心率进行评估,运动频率和时长相乘的结果为MVPA的总量。


研究人员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南,先对参与者的体育锻炼水平和模式进行了分类,将每周运动MVPA≥150分钟和MVPA<150分钟的人群分为积极运动组和不积极运动组;后又根据每周的运动频率,将积极运动组的参与者们分为周末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

与不积极运动组的参与者相比,规律运动组的参与者特征为更年轻、更瘦、极少/从不抽烟、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且多数为男性。

与规律运动组的参与者相比,周末运动组的参与者特征为更年轻,存在吸烟和肥胖情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周末运动组的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为240分钟,而规律运动组的则是420分钟。


随后研究人员开展了长达10.4年的随访。共有350978名参与者的数据被纳入研究,其中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1.4岁。最终报告21898例死亡,其中有413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有6034例死于癌症。

通过分析对比周末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的MVPA,研究团队发现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两组全因死亡率并无明显区别。换句话说,就是周末集中时间运动和每天规律运动对身体带来的好处是相同的。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能够达到官方推荐的运动量,一周七天在运动或是周末两天内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帮助是一致的。


三、运动,最重要的是动起来!

看完研究是否萌生了周末去挥洒汗水的想法?对于平日工作忙碌无暇进行体育活动的,派派建议可参考研究中的周末集中时间运动,或是在家进行一些基础活动,毕竟周末两天做高强度锻炼还是有些吃力的。针对健身狂人苦于工作日没时间,可忽视上一句话,像健身卡要过期了一样去运动!


最后,可能有读者不了解文中提及的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运动分别代表哪些,附上运动强度一览:

低强度:散步、做家务、遛狗等。不会提高心率或呼吸频率的体力活动。

中等强度:疾走、打太极、骑单车等。会提高心率、有些喘,但身体可以承受的体力活动。

高等强度:骑山地车、跑步、游泳、打网球等。会大幅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身体无法承受长时间进行的体力活动。

总之,是在劝你动起来~工作日没时间的,也要找时间增强体质哦!

—— timepie05 ——

主页内有更多抗衰科普内容,欢迎浏览关注~如您有任何抗衰老疑问,欢迎评论区和我们互动!



我国科学家历时10年研究发现:平时不运动,周末“亡羊补牢”效果也一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